美国EA-18G Growler从F/A-18F Super Hornet基础上衍生,2006年首飞,专职电子攻击。 到2025年,海军库存稳稳的150架左右,分散在15个电子攻击中队,覆盖从太平洋到中东的热点。
为什么数量这么足?因为它不光干扰,还能护航F-35和F/A-18,去年8月,整个F/A-18和EA-18G舰队累计飞行时长破1200万小时,这数据听着就知道,机队养得有多精。
Growler的ALQ-99吊舱是老将,NGJ-MB新一代干扰器正逐步上舰,2025年2月首艘搭载的航母就出海了,实战中它低空掠过,压制敌方雷达,帮自家舰载机开辟通道。
![]()
美国这手,玩得是规模效应,160架的阵容意味着随时能组网覆盖大片空域,盟友澳洲也买了12架,跟着学着用。
但话说回来,数量多也有麻烦,维护成本高企,国会一度想退25架,结果留下来继续顶着。 这反映出美军在电子战上的霸道心态,总得保持领先,才能睡得安稳。
俄罗斯的Su-34M是苏-34战斗轰炸机的升级版,2020年起开始加装电子战套件,像Khibiny干扰器和L-700吊舱。 数量上,电子战专用版约20架,这数字听着少,但搁在俄空军整体布局里,够用。
![]()
Su-34总产量到2025年已超140架,M型占一部分,第三批刚在8月交付,诺沃西比尔斯克厂的工人加班加点,赶着前线需求。
实战是它最好的试金石,乌克兰冲突从2022年起,Su-34M就低空突防,干扰敌方火控系统,顺带扔下重磅炸弹,载弹量8吨,够狠。
损失也不小,到2025年1月,已确认37架Su-34系列报销,但生产线没停,2025年预计再产30架左右。
![]()
俄罗斯这路子,讲求实用,20架Su-34M部署在关键节点,能拉开电磁帷幕,配上S-400防空网,形成互补。出口阿尔及利亚的Su-34ME也带电子战模块,首架运抵,帮俄方拓宽市场。
中国J-16D最靠谱的推算是60架以上,这基于J-16总产量2025年达450架,D型占比稳步爬升。 J-16从2011年首飞,2014年入役空军,D电子战版2021年珠海航展亮相,机身鼓鼓的吊舱一看就知道,专治雷达顽疾。
到2025年,空军高层直言它是“无可替代”的多面手,能侦察、干扰、压制一体,融进歼-20的部分相控阵技术。 数量从2022年的245架J-16基型,跳到2024年的350+,D型自然跟着水涨船高。 沈阳飞机厂的流水线2025年扩产,工人组装电子模块,确保抗干扰壳体牢靠。
![]()
南海和东海巡航中,J-16D伴飞轰-6K,扫描敌舰雷达,信号衰减90%以上。 还有J-15D舰载版,2025年8月曝光,优化为弹射起飞,帮辽宁舰和山东舰添砖加瓦。
这步棋,走得是质量并重,60+架的规模,已能编多个中队,覆盖台海到南海,电子战能力直逼前两家。
对比起来,美国的160架EA-18G是王牌,技术牛,部署广,但成本高,养起来费劲。 俄罗斯20架Su-34M像老江湖,实战经验足,数量少却补位准。 中国60+架J-16D则代表新兴势头,产量爬坡快,平台兼容强。
![]()
三家数据背后,是全球军力格局的缩影,美国靠积累领跑,俄罗斯靠韧性守底盘,中国靠迭代追赶。
电子战不光是数量比拼,更是频谱控制的博弈。进步源于各国对安全的执着,美国防预算8860亿刀,中国和俄罗斯紧跟其后。
美国现役战斗机1610架,F-35A占302架,电子战是其软肋克星。 俄罗斯空军总3677架,Su-34在其中挑大梁。 中国空军战斗机超2000架,J-16系列超450,电子战版填补空白。 差距明显,美国总量1.3万架,俄罗斯4000出头,中国3000多。
![]()
但电子战这块,中国追得快,2025年PLAAF预警机54架,J-16D补强干扰链。
未来,电磁战会更激烈,AI辅助干扰上场,数量或许让位给效能。
参考资料
电子干扰机:空中布设“电磁迷雾” 中国军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