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侧卫战机,这玩意儿其实就是苏27家族的统称,从苏联时代就开始搞了。苏联人当初是为了对抗美国的F15和F16,才在80年代中期整出这款双引擎的家伙,机动性强,飞得远,还能扛得住。北约那边给它起了个绰号叫侧卫,后来各种改进型号就组成了一个大家族,包括苏30加强了对地打击的,苏35加了矢量推力啥的。苏联解体那会儿,1991年,俄罗斯继承了空军和防空军里的500多架苏27,主要都是单座的S型和P型。那时候中国空军啥都没有,零起步,完全靠老型号撑着。
![]()
俄罗斯那边继承的这些苏27,本来是主力,可90年代经济一塌糊涂,很多飞机就搁那儿封存了,保养跟不上,飞不了多久就开始退役。进入2000年代,他们开始推新款,像苏30SM这种多用途的,120多架,主要用来替换老苏27。苏35S也搞了110架左右,性能升级了,雷达更好,导弹更远。还有苏34战斗轰炸机,130多架,虽然是侧卫分支,但更偏对地。
总的算下来,到2025年,俄罗斯空天军的侧卫家族大概400多架,包括苏27剩下的70多架、苏30的120架、苏35的110架和苏34的130架。这些数字来自国际战略研究所的军力平衡报告和全球军事网的库存统计,基本靠谱,因为俄罗斯的战机总库存也就1500架左右,侧卫占了三分之一。
![]()
中国这边起步晚,但追得猛。1992年,俄罗斯开始卖苏27给中国,第一批是苏27SK单座和UBK双座的,70多架,分散到空军部队里用。那些年,中国空军急需更新装备,这些飞机一到手,就在东北和华东基地练起来了,主要是提升边境防御。2000年代初,又买了100架苏30MKK和MK2,这些加强了对海作战,海军航空兵也分到了一些。2014年,还加了24架苏35S,总进口俄制侧卫不到200架。现在有些老苏27退役了,剩150到180架在服。
![]()
关键是中国不光买,还学着自己造。1998年,通过谈判拿到了苏27SK的生产线许可,在沈阳工厂组装歼11A,性能跟原版差不多,但只造了100多架,因为部队觉得电子系统和耐用性有短板。接着,中国工程师自己升级,换了国产雷达、航电和复合材料,2007年歼11B定型,生产了300多架,空军和海军都装备了,当主力用。这些飞机在演习里表现好,性价比高。
![]()
从歼11B基础上,又衍生出歼15舰载型,2012年基本型定型,59架,加上最近的歼15T弹射型10架,总69架,主要给航母用。歼16多用途型2016年定型,450架,包括D电子战版。这些数据从维基百科和航空全球新闻的报道里能对上,PLAAF和PLANAF的总侧卫国产部分,歼11系列445架、歼16 450架、歼15 69架,加起来近1000架。再加上进口的俄制,总侧卫超过1100架。国外媒体推测,到2025年,中国侧卫家族是世界最多的,远超俄罗斯。
为啥中国数量多这么多?俄罗斯国土大,但经济压力大,战机生产慢。90年代后,苏27就面临退役潮,2010年代加速淘汰,转产新款但产量低。俄罗斯空天军总战机不足2000架,侧卫400多架勉强够用,但在乌克兰冲突里暴露问题,制空权抓不住,因为真正顶尖的苏35就110架,不够分。相比,中国生产线全开,沈阳厂每年能出几十架,国产化率高,不受制于人。进口苏27后,中国就逐步跳出俄式框架,加了隐身涂层和先进传感器,歼16比苏30SM还强。
![]()
这事儿接地气说,中国像个勤快的学徒,学了手艺自己干,俄罗斯像老师傅,手艺好但年纪大,更新慢。结果,中国侧卫总量超1000,俄罗斯400多,谁多一目了然。未来,中国会继续推歼35这种中型隐身机,侧卫当骨干过渡。俄罗斯得靠现有库存,追赶难。航空全球新闻说,中国侧卫变体已超俄原版,技术领先。
总的,20多年下来,中国在侧卫数量上赢了,不是靠运气,是靠实打实投入。俄罗斯侧卫虽经典,但数量跟不上时代。谁家更多?中国,数据摆那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