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在实施“乡村著名行动”过程中,湖北以实干担当绘就了一幅“地名赋能振兴”的生动画卷。从鄂西山区的蜿蜒小径到江汉平原的田间阡陌,从承载乡愁的村落标牌到融入科技的智慧路牌,荆楚大地正通过构建完善的乡村地名标志体系,为乡村振兴铺设了一张精准高效的“导航图”。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实践,以体系化思维打通物流进村的“最后一公里”,激活乡村旅游的“流量密码”,更使地名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串联产业与民生的重要纽带。今天的“乡村著名‘鄂’先行”系列报道,让我们深入探寻湖北在织密这张“地名网”背后的实践路径与创新智慧。
![]()
“您已偏航,请重新规划路线。”您是否在乡村道路上收到过导航的提示,您已进入无名道路呢?自从乡村著名行动开展以来,湖北省十堰市已经实现了乡村道路命名的全域覆盖。
![]()
十堰市民政局 区划地名科 科长 王海峰:截至目前,十堰市共计命名备案5218条通村路、通组路、通旅游景点路,共设置5684块乡村道路路牌,其中智慧路牌3000多块,极大地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快递物流进村难、特色农产品进城难、山区道路救援难、乡村旅游发展难的“五难问题”,为乡村振兴贡献“地名”力量。
让曾经的“无名路”有了专属“身份证”,开展“乡村著名行动”以来,十堰市启动全域乡村道路命名工作,通过设置和升级智慧路牌,创新拓展路牌单一指位功能,更好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也为乡村文旅提供了精准“导航”。
![]()
贵州省遵义市 游客 聂碧英:我这次来十堰竹山玩,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路牌,扫上面的二维码就能知道我现在在什么位置。想订酒店、想吃农家饭、想买特产,上面都有电话,还有救援信息,很有安全感,很方便。
![]()
十堰市竹溪县鄂坪乡 宣传委员 杨玲敏:我们的路牌升级为智慧路牌,我们可以通过路牌上的二维码查询信息,这个智慧系统分为村民版和游客版,老百姓可以通过村民版了解村务信息以及建言献策,在这个游客版中集中介绍了20个旅游节点,可以线上预定民宿和农家乐,体验一站式的服务。
![]()
十堰市竹溪县鄂坪乡黄花沟村 驻村第一书记 帅成:以前乡村道路没有命名,很多游客来了找不到地方。“乡村著名行动”实施以来,我们在通村路设置了很多路牌、路标以及导览系统,游客的体验感更强,也大大提升了我们的文旅形象。通过以上举措,2024年吸引游客及考察团20余万人次,帮助黄花沟村30余户村民销售农特产品超三千单,直接带动农户增收超过十万元。
有名就有“标”。在襄阳市保康县,通过创新标志设置,规范地名使用,对全县地名标识实行设计、规格、色彩、字体“四个统一”,设置地名标牌1.6万余个、门户标牌7万余块,制作镇、村艺术地标 650个。全面完成全县11个乡镇141个试点村547条乡村道路1460套二维码智慧路牌的制作安装。
![]()
襄阳市保康县民政局 一级主任科员 朱大禹:聘请第三方公司,对县域旅游景点、文化名村、经济发展强镇、村,设计出地名二维码地名标志96块,分别将地名要素、发展状况、文化历史等输入二维码,游客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了解地名,民俗文化、地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打造乡村特色地名标志方面,湖北各地积极响应乡村建设、旅游发展、公共服务等需要,创新塑造兼具乡土气息、时代感、文化性与智能化的特色乡村地名标志景观,有力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
十堰市竹溪县民政局 党组成员 翁丽娅:竹溪县以加强乡村地名建设为抓手,打造特色地名标志1400余块,提升乡村产业品质,带动特色地标产业销售额超过10亿元,带动近8万群众就业增收,竹溪县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2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亿元。
![]()
![]()
宜昌市秭归县长岭村 党总支书记 村委会主任 李士明:我们村主导产业就是茶叶,我们的村标就是以茶为主题来设计的,比如说这个魅力长岭,下面的画面全部都是茶叶、茶的制作过程,还有茶文化的展示,都是这样设计来的。让大家一来到我们村,看到我们的村标就知道我们村的茶产业和茶文化。
在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长岭村,原先的7个无名村落经过精心规划,结合各自的环境特色逐一命名,并增设了醒目的村落标识。文笔包、望江观······这些生动形象的地名与别致的村标相得益彰,迅速走红,成功出圈,吸引周边村民们常聚在一起散步聊天,欣赏夜景,也引来了众多游客打卡,成为乡村文旅发展新动力。
![]()
![]()
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长岭村 望江观山间时光小馆 负责人 文习月:我们这里是4月份开业的,好多游客都是因为望江观的名气,来这里看看江景,看看三峡大坝,吃吃宵夜。最高峰达到上千人,一天接七八桌的都有。
聚焦体系建设,湖北各地正将地名标志打造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通过建立规范化、特色化的地名标志体系,推动地名从“纸上档案”走进“现实生活”,让村民记得住乡愁、游客找得到方向,真正实现“有名可查、有位可寻、有景可赏”。
![]()
十堰市竹溪县天宝乡孔雀村 党支部书记 曾义雄:我们孔雀村是四面环山,加上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就像一个孔雀开屏的形状一样,孔雀村由此得来。在孔雀村没有村标设立之前,对群众的出入有很大的困扰,现在孔雀村村标搞了之后,特别是随着高速沿线的开通,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
![]()
襄阳市保康县民政局 区划地名股负责人 王磊:这些年我们加大地名标识管理工作,对保康县257个村实施了特色村标建设,比如说我们所在的这个倒座庙村,它的地标正面看上去像一座庙宇,背后印有地名故事。此外,还设置了镇村艺术地标600多个,比如马桥镇中坪村的地标是由多块石头拼接而成,既美观又大气,具有特色。我们保康县在每一个村都建设有形式多样,符合本土特色的多彩地标。
![]()
而在随州市随县柳林镇,村标设计不仅与特色产业紧密相连,更巧妙融入乡村发展中的优秀治理经验,悄然推动着文明乡风的建设。
![]()
随州市随县柳林镇人民政府 党政综合办公室副主任 宣传干事 李佳豪:我们柳林镇共设有8块特色村标,其中一些以板栗产业、自然风光如樱花等元素为设计灵感,例如金桥村;有的是以古迹和传统文化进行设计,如古城畈社区。值得一提的是,院子河村作为全国“逢四说事”工作机制的发源地,这一源自湖北的创新经验已在浙江、湖南等20多个省市成功推广。因此,我们在设计村标时特别融入了这一元素,旨在更有效地宣传和倡导基层社会治理的宝贵经验。
这些有内涵更有温度的乡村地名标志,不仅有效提升了湖北乡村的软实力,更激发了村民对家乡的热爱与归属感。
![]()
十堰市竹溪县天宝乡孔雀村村民 龚承仁:我们孔雀村的村标建的又醒目又漂亮,非常好看。村标建起来以后,我们这个村子变得是越来越漂亮,我们所有的村民也都自觉来维护它,爱护它,把孔雀村以后建设得更好。
![]()
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长岭村 民政助理 向应成:在乡村地名标识的维护上面,我们村党组织也设置了专岗,每天对它进行管理和维护,然后周围的那个村民也会自发地对它进行一个清扫和爱护。
在推进“乡村著名行动”的进程中,健全乡村地名标志体系始终是关键一环。湖北各地民政部门会同公安、邮政、住房与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全面排查乡村地名标志现状,通过完善乡村地名标志导向体系,建立健全乡村地名标志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地名标志设置维护,确保每一处标识都能精准传达地名信息,体现乡村文化内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
黄石市阳新县民政局 党组书记 局长 刘会海:对9条消失的地名销名,6条不规范地名更名,还整改了5个不雅居民点的名称,阳新县还排查维修了150多条破损的地名标志,让乡村的指路牌既醒目又耐用。
![]()
随州市随县民政局 区划地名股 负责人 刘新斌:地邮协作是未来“乡村著名行动”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随着乡村快递物流点的普遍覆盖,地名标准化和乡村地名标志的管理维护都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下一步我们在将加强与邮政部门快递员的信息沟通和反馈,以及社会公众对我们的信息互动这方面,找到我们工作的着力点,重点对加强我们地名标志的管护和更新,以及地名信息的采集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无名到有名”,从“有名到有标”,从智慧到特色,湖北乡村地名标志不仅焕然一新,更成为传递乡愁、凝聚人心的文化符号,正悄然改变乡村的面貌,也为地名赋能乡村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各地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标志200余个,规范设置村牌、街路巷牌,着力解决“有名无标”问题,共设置各类地名标志2.11万个,其中智慧路牌3600余个,群众通过微信“扫一扫”功能,即可显示该路段的距离、方位、起止点等基本信息和“吃、住、游、娱、购”等沿途便民服务信息、特色农产品信息,丰富了地名标志的指位作用。接下来,湖北将逐渐织密地名标志体系网,让地名成为乡村振兴的“导航图”,彰显“乡村著名行动”的实效与价值,也为全国提供可借鉴的“湖北经验”。
![]()
湖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文化研究会 研究员 孙平:湖北健全乡村地名标志体系的实践,与“建成支点”战略形成深度呼应。其特色在于以全域覆盖为基础,智慧化升级为抓手,构建起支撑城乡要素流动的基础网络。这种“全域+智慧”的双轨模式,既完善了乡村公共服务,又激活了地域资源价值,让乡村地名标志体系成为区域联动的隐性纽带,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空间坐标”的有力支撑。
![]()
来源:垄上行
选稿:江西地名研究小组
编辑:宋柄燃
![]()
![]()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