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每天,有时控制不住自己会写3篇,甚至4篇,财经类和敏感类文章主要发布在星球,公众号以地缘和海外类文章为主。
2025年9月28日,作为官媒并被视为党报的《经济日报》刊发“像抓生产一样抓消费”一文,被各官媒争相转发,并引起热议。本文尝试对此进行讨论,
一、《像抓生产一样抓消费》的篇幅并不长,全文不到1200字,其核心观点主要有两个,
(一)“供强需弱”“有效需求迟迟不达预期”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抓消费完全可以借鉴抓生产的思路和经验,包括积极营造促消费的良好环境、依靠改革打通制约消费的卡点堵点等。
二、《经济日报》作为官媒党报,在四中全会之前刊发这样一篇文章,我想大致可以说明四个问题,一是目前各地消费抓得不好、二是各地消费本可以抓得更好、三是当前抓消费很迫切且决策层很着急、四是抓消费需要中央及地方均要出力。
三、那么在探讨“是否可以像抓生产一样抓消费”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需要先聊一聊过去“抓生产”是怎么做的?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稍微懂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生产(Q)是劳动(L)、资本(K)在全要素生产率(A)加持下的组合,即Q=A*F(K,L),故理论上抓生产只需要在L、K和A等方面发力即可。
四、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存在严重的“供弱需强”问题,生产能力受到各方面的限制。为释放被长期压制的生产能力,改革开放以来,
(一)我们通过推动农民工向城市转移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从而解决了生产函数中的劳动(L)这一要素。在这一过程中,各地政府通过剪刀差等手段释放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导致“三农”问题和短板愈发突出,并成为现在的顽疾。
(二)我们通过国有、集体土地的出让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并通过税收等方式吸引外资进入,从而解决了生产函数中的资本(L)这一要素。在这一过程中,土地财政依赖度攀升、招商引资乱象频生、生态资源破坏等问题亦愈发突出。
(三)在生产扩大化的过程中,我们的全要素生产率(A)亦不断得到提升。
显然,基于“Q=A*F(K,L)”这一函数关系式,只要资本(K)和全要素生产率(A)能够支撑,即便在劳动(L)有限的情况下,生产亦可以无限扩大。换言之,理论上来讲,生产是没有上限的,或者说生产的空间是可以无限大的。
四、在讨论完“生产端”的逻辑之后,我们再次回到“消费端”。参照“生产函数”理论,“消费函数”理论同样具有参考价值,虽然决定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收入、财产、利率、收入分布等),但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还是收入。
凯恩斯、斯密塞斯、杜森贝里、弗里德曼、库兹涅茨、莫迪利安尼、霍尔等经济学家先后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了特定的消费函数。总结来看,在假设消费者是理性的情况下,当期消费(Ct)既与当期收入(Yt)、过去的消费习惯(Ct-1)有关,也与未来各期收入(Y)的预期值、当前拥有的财富(At)及年龄等因素有关,即Ct=a*F(Ct-1,Yt,Y,At)。
在上述消费函数的假定下,和“生产可以无限扩大”不同的是,消费总是有上限的,它受到当前及后续各期收入、当前拥有的财富及过去的消费习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这意味着,生产和消费端的矛盾总是客观存在的,必要时需要有第三方力量进行调节。
五、基于“t=a*F(Ct-1,Yt,Y,At)”这一消费函数,大致可以推导出促进消费的举措:
(一)通过降低消费门槛、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的便利性与可得性等方式改变消费习惯,当然这个过程会很慢。
(二)对于已经拥有一定财富(At)的群体,要继续放大其财富效应,通常其财富集中在金融资产(股票、债券等)和实物资产(房地产)两个方面。故需要做的是稳住实物资产的财富效应并放大金融资产的效应。
事实上,这类群体通常是生产函数中资本(K)的拥有者。
(三)对于存量财富较小的群体,应想方设法地通过提高其当前及后续预期收入的方式来提高其基于收入的消费能力,如对以农民工为代表的群体进行现金补贴等。
事实上,这类群体通常以生产函数中的劳动(L)为主,即农民工等新市民群体。
(四)无论是拥有何种财富体量的群体,未来收入的预期均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故稳住各群体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亦在促消费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在经过上述分析之后,我想大致能够明白《经济日报》在“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不少政策举措,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有效需求迟迟不达预期”这句话中呈现的无奈,即过去的政策举措基本是在围绕“改变消费习惯”,对更为重要的财富(At)、未来各期收入(Y)及当期收入(Yt)等三个要素关注较少或有意避开。
七、最后,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一)“像抓生产一样抓消费”是个伪命题,这主要是因为生产可以无限大、而消费不行,且地方可以在抓生产方面有所作为、但在抓消费方面会受到能力上的限制。
(二)过去的诸多政策之所以效果不理想,是因为没有抓到决定消费的关键要素。
(三)唯一能够和生产端相类比的是,生产函数中的资本(K)和劳动(L)与消费函数中的At和Y相对应,这才是生产和消费所处的经济大循环。
总之,过去“生产慢不得”,现在“消费急不得”,抓消费要抓到点上。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判断。本公众号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本公众号所载信息均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
本公众号对所载原创内容保留一切权利,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本公众号所载的任何原创内容。如征得本公众号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梧桐樹智庫》,且不得对相关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