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事态真的严重了!
10月9日上午9点,中国商务部突然甩出一纸公告,标题直接亮剑:“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公告写得干脆利落,自发布之日起立刻执行,连个缓冲期都没留。
商务部发文
10 月 9 日上午 9 点,中国商务部突然甩出一纸公告,标题直接亮剑:“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公告写得干脆利落,自发布之日起立刻执行,连个缓冲期都没留。
![]()
这一政策的出台迅速引发全球产业链关注,毕竟稀土作为新能源、高端制造及军工领域的核心材料,其技术流向直接关系到全球产业格局的走向。
为什么会这么突然?巧了不是?就在几天前,巴基斯坦刚把首批 2 吨稀土样品打包运往美国,这批样品中还附带了铜、锑等关键矿产。
![]()
看似不起眼的货物背后,是美巴双方刚刚敲定的 5 亿美元矿产合作大单,签约现场双方代表笑容满面,那份默契仿佛在宣告找到了 “对抗中国稀土霸权” 的新出路。
这笔合作由巴基斯坦具有军方背景的边境工程组织牵头,与美国战略金属公司签署了两份谅解备忘录,规划了清晰的三步走路线:先出口现成矿产,再共建多金属精炼厂,最终实现关键矿藏的深度开发。
![]()
更值得关注的是,巴基斯坦军方顾问团队已向美国递交专项方案,提议在阿拉伯海沿岸的帕斯尼兴建深水港,这座港口的核心功能被明确为矿产出口专用通道。
帕斯尼的地理位置极具战略敏感性,其与中国援建的瓜达尔港直线距离仅 113 公里,相当于从北京三环到通州的车程,两座港口几乎并肩矗立在波斯湾出海口的关键海域。
![]()
按照规划,帕斯尼港将配套建设专用铁路,重点运输俾路支省雷克矿区等内陆地区的矿产资源,预算约 12 亿美元,资金拟来自巴基斯坦联邦政府出资与美国开发性融资。
巴方的考量相当务实,既希望通过港口建设吸引美国投资,让本土矿产直通欧美市场,又试图在大国博弈中寻求平衡,从而获取更多发展资源。
![]()
美巴合作
巴基斯坦的资源禀赋确实为这场合作提供了基础。其境内俾路支省、开伯尔 - 普什图省等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锑、铜、金、钨及稀土元素,初步估算矿产总价值可达 5 万亿至 8 万亿美元,但这些资源长期处于 “沉睡” 状态,受安全问题、交通不便及技术匮乏等因素限制,开发进展缓慢。
而美国对稀土资源的渴求同样迫切,作为高科技产业大国,美国长期依赖外部稀土供应,中国曾占据其进口来源的主要份额,这种依赖感在供应链波动时尤为明显,美国国会一份报告曾指出,稀土短缺可能拖累 GDP 增长 1 个百分点。
![]()
美巴合作中提及的锑矿资源,更凸显了这场合作的战略指向。锑作为制造电池、阻燃剂乃至导弹的重要原料,自 2024 年底中国禁止对美出口后,已成为美国亟需补充的战略资源,而巴基斯坦的资源储备恰好与这一需求形成精准对接。
中国的反制
9 月下旬,巴基斯坦总理谢巴兹・谢里夫与陆军参谋长阿西姆・穆尼尔共同访问白宫,穆尼尔随身携带的矿石样本盒被直接摆上谈判桌,这份诚意很快转化为实质进展,10 月初首批含钕等稀土元素的货物便从卡拉奇港启程运往美国东海岸。
![]()
美方也投桃报李,推动价值 25.1 亿美元的响尾蛇导弹对巴出口,双方非北约主要盟友的关系在资源合作中进一步升温。
但他们的算盘明显没打到位,毕竟稀土这玩意儿不是挖出来就能用的。巴基斯坦矿洞里刨出来的顶多是初级原料,而真正决定稀土价值的,是后续的提纯加工环节和核心技术。数据显示,全球近 70% 的高纯度稀土产能集中在中国,高端磁材制造技术更是被中国牢牢掌握。
![]()
稀土分离提纯是公认的技术难题,其工艺复杂且对环保要求极高,世界上不少国家虽拥有稀土矿藏,却因缺乏核心技术无法实现高效提纯,更难以制造出新能源汽车、风力涡轮机所需的高性能磁材。
换句话说,稀土产业的竞争关键不在 “挖”,而在 “炼”,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和生产线上的工艺把控,才是决定产业话语权的核心。
![]()
这一点在帕斯尼港与瓜达尔港的对比中同样可见端倪。距离帕斯尼港 113 公里的瓜达尔港,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标志性旗舰项目,历经近十年建设已完成从偏远渔村到现代化枢纽的蜕变。
在中国港控公司运营下,该港已建成 3 个多用途泊位,可同时停靠两艘 5 万吨级货轮,2022-23 财年货物吞吐量接近 59 万吨。
![]()
配套的东湾快速路打通了港区与高速路网的连接,2025 年初投入运营的 4F 级新国际机场形成空海联运体系,周边自由区更在积极对接中巴及周边国家产业需求。相比之下,尚处构想阶段的帕斯尼港,即便建成也仅能解决运输问题,缺乏产业配套和技术支撑的短板难以回避。
所以中国这波管制,看似突然,实则精准打击:你卖矿石可以,但想偷技术?门都没有!中国商务部同步发布的 2025 年第 61 号和第 62 号公告,分别对含有中国成分的境外稀土相关物项及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两份公告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等法律法规,经国务院批准后发布。
![]()
政策出台的背景清晰指向国家安全需求,近期部分境外组织和个人从中国非法获取稀土技术,将相关物项用于军事等敏感领域,对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或潜在威胁,这成为此次管制升级的直接诱因。
中国这一步并非情绪化反应,而是长期战略的自然升级。其实早在 2024 年底,中国就已对镓、锗、石墨、铌钽等关键金属实行出口许可制度,今年 4 月又把部分中重稀土纳入管控。
![]()
有关稀土技术更是早在 2001 年就列入了《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相关出口一直需要遵守严格的法律程序。如今的管制措施,只是把管理重点从 “原料” 进一步扩展到 “技术”,从政策逻辑上形成了防止 “技术外溢” 的补强措施,构建起更为完整的制度 “闭环”。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管制范围有限,还设置了许可便利措施,对人道主义救援等用途的出口可豁免申请许可,体现了兼顾安全与贸易便利的考量。
![]()
从时间线来看,这次政策 “提前” 发布,恐怕跟美巴合作脱不了干系。美国在寻求稀土替代来源的过程中,曾接触过乌克兰、澳大利亚、越南等多个国家,但或因战乱、或因产能、或因进度问题收效甚微,巴基斯坦的主动合作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而中国的技术管制精准切中了这场合作的要害 —— 即便美巴能够实现矿石开采与运输,缺乏提纯加工技术的支撑,这些初级原料仍难以转化为实际产业价值。
![]()
中国这招技术管制,与其说是 “反制”,不如说是 “降维打击”:你们还在抢矿石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卡技术脖子了。毕竟,稀土战争的终极战场,从来不在矿坑里,而在实验室和生产线中。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曾表态,这类国际合作本属正常,但需保持透明,避免损害第三方权益。
在全球产业链高度关联的今天,稀土技术的管控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举措,也是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一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