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岁数,身体偶感发沉、伤口愈合迟缓,不少人会以“年老使然”宽慰自己。然而,这些或许是血糖发出的隐晦警示。莫掉以轻心,及时测血糖并让医生评估,方为稳妥之举。
这 3 个信号出现,别先归为 “老了”,可能是血糖在报警
中老年人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别先默认是年龄问题,不妨先测测血糖更放心。
![]()
白天总觉得没力气,歇够了也缓不过来: 平时买菜做饭累了,睡一觉基本能缓,但如果周末歇一整天还浑身没劲儿,连下楼散步的力气都没有,或是以前爬三层楼不费劲,现在爬一层就喘着想歇 —— 这种 “怎么歇都缓不过来” 的累,可能不只是年纪大,要考虑测血糖。
小伤口愈合变慢,还容易发红: 生活里磕磕碰碰很正常,比如切菜切到手、走路蹭破皮,以前三四天就能结痂,现在过了一周还红红的,没碰水感染却好得慢,就要多上心。血糖居高不下时,身体内“修复伤口的帮手”——各类修复机制的效能会显著降低。如此一来,伤口的愈合进程便会受阻,自然难以较快痊愈。
看东西突然模糊,不是老花眼: 不少中老年人有老花镜,但如果平时戴老花镜看报纸很清楚,突然字变虚了,换度数更高的也没用,或是看东西像蒙了层雾,休息半小时也没改善 —— 这种突然的视力模糊,可能和血糖波动有关,别只当眼睛老化。
![]()
测血糖不只是查 “空腹”,这两个时间点更关键
很多中老年人觉得测血糖只查早上空腹就行,其实不够全面,下面两个时间点测了,才能更清楚血糖情况。
餐后 2 小时测血糖: 吃了饭血糖会慢慢升高,正常情况下 2 小时后会降下来,要是餐后 2 小时血糖偏高,说明身体处理血糖的能力可能有问题。需留意,“餐后 2 小时” 的计时起始为进食第一口饭,而非用餐完毕。如此计时,方能确保时间界定精准,避免因计时方式有误影响后续相关判断。
睡前测血糖(尤其适合这两类人): 要是晚上经常饿、心慌,或是半夜容易醒,睡前 1-2 小时(比如晚上 8 点左右)测次血糖很必要。数值太低可能半夜低血糖,吃一小把坚果或半块全麦面包能缓解;数值偏高也能让医生更全面了解情况。
![]()
控血糖不用 “饿肚子”,中老年人这样吃更舒服
一提控血糖,很多人觉得 “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其实不用这么极端,中老年人控血糖,关键是吃得舒服、吃得稳,不用刻意饿肚子。
主食 “掺着吃”,不用完全不吃白米饭: 控血糖不是不能吃主食,主食能提供力气,完全不吃会没精神。可以把主食 “掺着来”,比如做米饭时加 1/3 的燕麦、糙米或玉米糁,吃馒头选杂粮的而非纯白面的,这样血糖不会升太快,也能吃饱。
调整吃饭顺序,先吃菜再吃主食: 试试改变吃饭顺序:先吃蔬菜,再吃鱼肉、鸡蛋,最后吃主食。比如晚餐先吃半碗炒青菜,再吃一块清蒸鱼,最后吃小半碗杂粮饭。先以蔬菜与蛋白质“填满”肠胃,可延缓主食中糖分的吸收进程,使血糖平稳升高。此进食方式毫无负担,让人尽享自在惬意之感。
![]()
中老年人关注血糖,不是要找 “大问题”,而是早发现、早调整,让身体更舒服。要是出现上面说的 3 个信号,别拖着,先测个血糖,再让医生评估,不用太紧张,很多时候稍微调整饮食、作息,血糖就能慢慢稳下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