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年纪大了,记性差很正常。
![]()
这句像是自我安慰的话,我们听得太多。过去,科学家通常把原因归结于神经元凋亡、β-淀粉样蛋白(Aβ)堆积,就像“神经退行性ji病”这个名词给人的印象,是记忆的相片随着岁月缓慢褪色的过程。
但是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科学家团队在《Nature Aging》上发表的研究[1]告诉我们:与时间的均匀流逝不同,衰老是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大脑的衰老更像一场连锁崩塌——而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是一群特殊的免疫细胞:边界相关巨噬细胞(Border-Associated Macrophages,BAM)。
![]()
![]()
BAM,第一张骨牌的倒塌
BAM是驻留在血管周围间隙和脑膜边缘的巨噬细胞,这种特殊定位使它们既能接触脑脊液、又能接触外源性的刺激物。它们日常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介导脑脊液的流动,清理脑内的代谢垃圾:包括著名的Aβ。
通过分析不同月龄的小鼠大脑,科学家发现BAM在小鼠6月龄开始就显示出了细胞周期停滞、表现出衰老相关的表型,比其他脑细胞要早得多。
![]()
图注:科学家用多个细胞衰老的标记来表征3月、6月、12月、18月小鼠脑组织中的BAM,从6月龄起明显出现了表示细胞衰老的荧光,其指标也在6、12、18月时显现出了与3月龄的显著差异。
自然地,BAM清除Aβ的能力也随之下降,一些Aβ在免疫染色中表现出了积累的现象。而Aβ的危害我们早有耳闻,它们当然不会待在BAM里而不产生任何影响:除了加速BAM的衰老,还会促进BAM释放迁移体——一种我们曾以为只是BAM行动时留下的无用垃圾,但实际危害远大于此的微小囊泡。
![]()
迁移体,衰老快递出发
当细胞移动时,会从尾部脱落一种直径0.5-3μm的囊泡,这就是迁移体。之前我们并不清楚它们在衰老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于是科学家做了一系列实验来进行检验。
他们首先用荧光标记检测了BAM中迁移体的存在,发现6月龄的小鼠(约相当于人类30岁)迁移体的数量就显著增加,到18月龄(约人类60岁,小鼠的衰老速度和人类并不是完全的线性关系)已经是年轻时的3倍之多。
![]()
图注:在3月、6月、12月、18月龄的小鼠脑细胞中表达了迁移体的数量
考虑到小鼠和人类的差异,科学家还收集了不同年龄的社区样本,在人类样本中同样发现了迁移体随年龄增加的现象。
除了年龄增长本身,滞留在BAM里的Aβ同样在发力。为了验证Aβ产生的影响,科学家用Aβ处理小鼠的巨噬细胞,果然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停滞和端粒缩短。同样用荧光标记其中的迁移体,发现Aβ显著诱导了迁移体的生成。
![]()
图注:上为对照组,下为Aβ组,迁移体用绿色荧光标记,可以看出从Aβ处理初期就显著诱导了迁移体的产生。
整个牌阵要通畅,还有不可或缺的一步,就是确认迁移体产生的影响。
科学家分别将3月龄和18月龄的小鼠脑中的迁移体转移到3月龄的年轻小鼠脑中,首先观察到了迁移体在脑中分散——这是为了表明,这里的影响真的是由转移过去的迁移体产生的。然后不出意外地观察到了小鼠脑细胞周期的停滞,并且在行为学实验中观察到了显著的认知下降。
![]()
图注:不同组小鼠接受水迷宫实验的图像,图上侧为雌性小鼠,下侧为雄性小鼠,右侧图表中红色反映了接受18月龄小鼠脑中迁移体的年轻小鼠,记忆力显示出了显著的下降
自此牌阵倒塌,衰老到BAM到Aβ到迁移体再到加强衰老的路径得到展示。
![]()
AIM和小胶质细胞的交易
Hold on hold on,我们还没解决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到,底,是,谁,啊?
前面说了,迁移体是BAM迁移时留下的囊泡,可它毕竟只是一个“快递盒”,我们需要把它拆开,查看到底是什么货物在发生关键作用。
学者关注到一种叫做巨噬细胞凋亡抑制因子(AIM)的东西,它就是迁移体中的主要相关货物[2]。实验发现,AIM的表达会随着小鼠年龄的增加大幅上升,并且显示出了诱导衰老的作用。
![]()
图注:AIM在18月龄小鼠的迁移体中表达是3月龄小鼠的三倍左右
负责“签收”AIM的对象也不要放过,科学家对所有的受体做了流式分析,发现其中最多的就是小胶质细胞。并且,通过对所有的受体各自进行刺激,也是小胶质细胞,显示出了衰老标志物显著的上升。
也就是说,其他脑内细胞确实也会签收一些AIM,但是摄取量以及受到的影响都远远不如小胶质细胞。
![]()
图注:对所有迁移体的受体进行了分析,其中含量最高的Microglia就是小胶质细胞。
答案昭然若揭了,肯定就是你一直在偷偷和AIM接头了吧!
严谨的科学家又多验证了一步——有没有可能小胶质细胞就是单纯喜欢收快递呢?说不定是其他货物诱导的衰老?
并不是的。
![]()
图注:红色为18月龄小鼠迁移体诱导小胶质细胞的衰老表型,蓝色为去除AIM后,衰老表型显著回落
科学家实验发现,只有老年迁移体才能让小胶质细胞显著表现衰老表型,而去除AIM后则会出现大幅的回落。
![]()
迁移体包裹已丢件
既然是“快递”,就可以截留。
之前已经有文章证明,四次跨膜蛋白4(TSPAN4)是参与迁移体组装的重要蛋白[3],于是科学家设计了一种脂质体包裹的TSPAN4靶向siRNA。什么意思呢?就是让迁移体包裹的构成过程中少一个关键封条,让快递迟迟无法组装成功,成批包含AIM的包裹被截停在仓库,小胶质细胞收不到件,整个牌阵便戛然而止。
![]()
科学家把脂质体封存的TSPAN4靶向siRNA直接注射到老年小鼠的脑脊液里,观察到了迁移体生成的大幅下降,小胶质细胞的衰老过程也得到抑制,还了同样的行为学实验,发现老年小鼠的记忆力得到了显著的回升。
![]()
图注:不同组小鼠接受水迷宫实验的图像,图上侧为雌性小鼠,下侧为雄性小鼠,右侧图表中蓝色反映了接受接受干预的老年小鼠指标,记忆力显示出了显著的回升。
把视线从这一张单独的骨牌拉远,科学家返回去检验了老年小鼠的其他神经功能,不仅看到了小胶质细胞工作能力的上升,还观察到了白质完整性和海马中神经元活动的增强。
我们欣喜地发现,小小地截留这些传递衰老的包裹,抽掉一张骨牌,改善了大脑的神经功能,整座大脑重新排成青春的直线。
![]()
不只是一张骨牌
回到开头,我们说,衰老是自我加强的、是级联放大的,这称不上一个好消息。
但是这个实验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机会:抗衰老也可以不是单兵作战。干预的时机可以更早、切口可以更小——只要小小地抽走一张骨牌。
古有女娲补天,五彩石可以填上天的窟窿;现在谁又能说,随着衰老而发生的认知缺口,无法通过这一块块骨牌填平呢?
[本文的名称是《Senescent-like border-associated macrophages regulate cognitive aging via migrasome-mediated induction of paracrine senescence in microlia》,发表于《Nature Aging》,通讯作者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陆正齐教授、副研究员蔡蔚,胡梦颜、康新梅、刘芷若为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资助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271348、82471338、82471335、82171307、81971110)、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24B151502002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3M74402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23B1212060018)、广州市脑科学重点研究计划(202206060001)、广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2007030010)、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201020588)以及广州市校(院)联合资助(登峰医院)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20210201000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