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自土木堡之变后,国力不断衰落,边疆局势日益紧张。尤其是嘉靖年间,蒙古、女真各部都对明朝长线、边墙一线发动了旷日持久的侵扰活动,明朝边疆无一日之宁。到隆庆、万历年间,明穆宗、张居正等进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被动的局面,边疆局势似乎转危为安。但明朝走向衰亡的大趋势没有改变,边患危机也并未得以彻底解决,辽东局势也正在发生悄然的剧变。
一,辽东边患严重
自成化年间明朝和朝鲜两次联合对建州用兵后,辽东局势得以安定了几十年。但此后辽东军屯崩溃、经济凋敝、腐败丛生,辽东的军事体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边患也逐渐严重起来。而辽东的官兵杀良冒功、轻启边衅、操纵马市,又将东北的民族矛盾激化了。
嘉靖年间的辽东边防空虚。首先是士兵逃亡现象严重。巡按山东御史张问行曾上奏指出辽东原本有军15.6万,但现在只有6万多人,而且基本都是老弱病残。开原位于辽东北部,是辽东防线的最前线。根据《明信牌档》记载,嘉靖年间开原额定军士有1.5万人,但只剩下1.09万人,逃亡了3500多人。其次是军事防御设施败坏。明朝前期在辽东修建了以辽东边墙为核心的防御体系,现如今都已颓废不堪。
《明世宗实录》记载1521年开原的情况:“时辽东边备久弛,开原尤甚。兵籍存者十之一二,墙堡墩台颓圮殆尽。自守将孙棠不远烽堠,仅依城掘濠堑自守,而沿边延袤数百里,皆为夷虏射猎之区。”开原如此,其他地区自然也不容乐观。三,军马减少。蓄养军马需要大量的土地,但辽东土地大量被豪强、军官圈占,养军马之地不断减少,加上辽东驿传频繁,马匹消耗很大,大量的军马死亡,所谓“各边军马倒死,多以瘦弱不堪者补之”。
辽东边防如此空虚,辽东的边将也不断堕落。贪污腐败,扣留军饷、吞并土地自然不必多说,就是最重要的军事防御也漫不经心。许多军官来辽东不是为了抵御边患,而是为了升官发财。当遇到蒙古、女真侵扰,军官们往往避其锋芒,佯装不知,等侵犯者退走了再出来“扑杀熟夷”、“杀降”、“杀良”,再向朝廷虚报战功,以此冒领赏赐。在互市之时,边将则利用职权进行操控,甚至对朝贡的女真、蒙古人进行勒索欺诈,导致民族矛盾日趋尖锐。
![]()
例如,1546年(嘉靖二十五年),御史张铎奏辽东总兵张凤、巡抚于敖下令中军都指挥陈守节犒马市,但他克减盐物,导致诸夷不服。陈守节采取粗暴手段锤击互市之人,导致七人被杀。随后,“夷人”纠集三千人发动而来报复,攻陷镇虏台、岐山东空台,烧杀抢掠而去。
而蒙古、女真经过几十年休养生息后,其力量也得以恢复,侵扰辽东的频率也不断增加。蒙古方向,明朝中期的达延汗推行分封制,将蒙古分为六个万户,其中喀尔喀万户东部交由第六子阿尔楚博罗特统辖,因为生活在喀尔喀河以东,所以称为“内喀尔喀”,一共有五个部落,分别是扎鲁特部:、巴林部、翁吉剌特部、巴岳特部、乌济叶特部。
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蒙古左翼首领达来逊库登汗为躲避俺答汗锋芒,带领10万部众南迁到西辽河流域,形成了察哈尔部。一起南迁的还有内喀尔喀五部。左翼蒙古南迁后,导致原本生活在此的泰宁、福余、朵颜等部落解体,各部冒用兀良哈三卫的名义和明朝进行朝贡。南迁后,察哈尔部、内喀尔喀部和嫩江一带的科尔沁部蒙古,以及海西建州、建州女真连成一片,他们经常联合侵扰明朝辽东和燕蓟,给明朝带来巨大的边防压力。
![]()
1557年,库登汗达赉逊的长子图们(土蛮)即位,称札萨克图汗。他掌控6万精兵,控制左翼蒙古各部,制定了新的税法制度;颁布《图们汗法典》,这是自《成吉思汗大法典》后的又一部重要的法律文件,对蒙古社会的秩序进行了规定,是图们汗建立威权的标志。图们汗经常对外征讨,使得女真各部、科尔沁部和部分左翼蒙古部落都臣服于自己,势力强盛。
嘉靖、隆庆、万历年间,他多次联合蒙古、女真各部对辽东、蓟镇等发动侵扰、劫掠活动,导致辽东不宁,京师震动。
女真方面,嘉靖年间最强盛的是海西女真部落。当时海西女真各部爆发争夺敕书的混战,叶赫部曾一度夺取敕书700多道,十分强盛。叶赫部经常侵扰辽东,边境不安。明朝为了实现“以夷制夷”政策,选择扶持哈达部的王忠、王台等。王忠果不负期望,他杀叶赫部首领,垄断了海西女真999道敕书,史称“兵力强盛,东夷自海西、建州,一百八十二卫、二十所、五十六站皆听其约束”。1548年,王忠去世,其侄子王台成为哈达部首领,继续称雄女真各部,“叶赫、乌拉、辉发及满洲之浑河部,具属之”。由于哈达部强盛,海西部侵扰边关的事情总体得到了控制。
![]()
建州女真在成化年间遭到了打击,经过几十年的安定后,建州女真从新分化、融合为为了“满洲五部”(苏克苏浒河部、浑河部、王甲部、董鄂部、哲陈部)和长白山三部(鸭绿江部、讷殷部、珠舍里部)。建州女真在明朝中期获得了500到敕书,能够在和明朝的朝贡贸易中获得大量的物资赏赐。明朝成化年间开抚顺马市,专门对接建州的贸易。此后,大量的耕牛、铁器、农具等被卖到建州,促进了女真社会的迅速发展,也大大增强了建州女真的实力。
![]()
建州女真经过重新组合后,出现了新的部落联盟首领——王杲。他是建州左卫都督凡察后裔,原名“阿突罕”,其父亲多贝勒去世后,由哈达部的王台收养,并得到巡抚辽东都御史张学颜的欣赏,起汉名王杲。他勤奋好学,通晓汉语,精通天象历法。成年后,他夺取建州各部的敕书达500道,控制了通往辽东的贡道,成为了建州女真盟主。
![]()
王杲在位期间,多次侵扰辽东。如1557年,王杲侵抚顺城,杀守备彭文珠,掠夺东州、惠安诸堡。1562年,王杲又诱杀了明副总兵黑春,并犯辽阳,劫孤山,略抚顺。隆庆末年,又侵犯清河。
二、辽东边防的改善
1567年,昏庸不堪的嘉靖帝去世,其第三子朱载垕即位,是为明穆宗,年号“隆庆”。明穆宗进行了一定改革,让明朝的统治得以延续。在政治上,平凡冤案,杨继盛、夏言、曾铣和海瑞等名臣得以释放,徐阶、高拱、张居正等大学士得以入阁,一向死气沉沉的政坛开始焕发新机;经济上,允许在漳州月港进行海外贸易,海禁政策有所松动,同时为明廷增加了大笔的财政收入。
![]()
明穆宗
1572年,明穆宗去世,朱翊钧即位,为明神宗,年号万历。万历初期,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对明朝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史称“张居正改革”。在经济上,清查土地,推行“一条鞭法”,增加了财政收入,同时量入为出,节省了开支;在政治上,裁汰冗员,实施考成法,打击贪污腐败,对明朝吏治有一定的整顿作用。
隆庆、万历年间对边疆的经略也有了巨大的改变。张居正等根据辽东、蓟镇、宣化大同三边重镇不同的局势,制定了“东制西怀”之策,也就是对西线的右翼蒙古采取怀柔政策,对东边的左翼蒙古、女真各部采取强硬措施。隆庆初期,明廷和和俺答汗达成互市和议,赐朝贡特权,赠送岁赏,以安定边疆,史称“隆庆和议”。自从之后,长城西线得以安宁,边疆经济得以恢复发展。明朝得以节省大笔的军费开支,可以将军事重心转移到东线。
![]()
针对左翼蒙古和女真不断侵扰的现象,张居正采取分而击之的政策,对归顺着进行笼络,对反逆着进行进攻。左翼蒙古和女真各部时而联合,张居正则力图将辽东、蓟州的防线连为一体,协调攻防,互相策应。张居正委任戚继光为防御北京,采取以防守为上的策略。在辽东则重用李成梁,采取以进攻为主的策略。《明史·张居正传》记载:“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成粱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设。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
![]()
在经济上,鉴于辽东屯田崩溃,张居正等大力鼓励民田(科田)发展,并核查辽东田亩数量。万历十年,辽东巡抚周咏题统计出辽东屯田土地8903顷,屯粮19.9万石,而科地为2.4万顷,科粮地米9万多石。民田的数量是屯田的2倍之多。经过大规模的开发,辽东的粮食产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复,对内地的粮食依赖也有所减少。
![]()
万历初期,李成梁又开拓了“宽甸六堡”。过去,辽东的卫所基本在辽河平原和辽南,而辽东东部的山区地形崎岖,土地贫瘠,难以立足,仅仅设置了六个屯堡。李成梁则驱逐了辽东边墙之外的女真人,将六堡迁徙到宽甸之地。此地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并扼守交通要道,可开拓七八百里的疆土。明朝军民在宽甸以农自守,扼守要害,对建州腹地产生了极大的威慑。到万历后期,宽甸六堡的居民达到了六万人。宽甸六堡的开拓,是明朝万历年间对外积极进取的重要成就。
三,隆庆、万历年间的东北战事
自李成梁镇守辽东以来,明朝在东北转守为攻,取得骄人的战绩。隆庆年间,李成梁主要的作战对象是左翼蒙古。从1572年到1578年间,图们汗纠集速巴亥(巴林部酋长)等蒙古酋长多次对辽东发动侵扰,李成梁都主动出塞,通过夜袭等方式击溃了敌营。1581年,图们汗纠集左翼蒙古各部,对辽东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李成梁出塞400里,歼敌340多人,取得袄郎兔大捷。
![]()
李成梁
1582年,速巴亥带领2000人经过义州镇夷堡(义县)时,遭到李成梁的埋伏袭击,速巴亥被斩首。1585年,速巴亥之子把兔儿为了复仇,带领5万人侵入沈阳、开原、铁岭等地。李成梁和巡抚李松潜出塞500里激战,斩杀500多人。1586年,把兔儿和土蛮汗在此联合各部对辽东进行侵扰,李成梁等历战,斩杀900多人,蒙古溃逃。
经过几次大战,蒙古内喀尔喀五部走向了衰落,进一步被察哈尔部所控制。而图们汗多次被李成梁击败后,也逐渐减少了对辽东的侵扰。
对女真方面,李成梁继续扶持海西盟主王台,以此隔开蒙古和建州,对建州女真则专用武力。1575年,李成梁派遣大军进攻王杲,王杲战败。王杲想逃到蒙古,但经过海西女真哈达部之时,被王台扣留,王台将王杲送给了明军,王杲被凌迟处死。
![]()
和王杲同时期还有一位首领,名为王兀堂,他自称是建州右卫首领,属于董鄂部。王兀堂强盛时期,也几乎可以号令整个建州,史称"当是时,东夷自抚顺、开原而北属海西,王台制之;自清河以南,抵鸭绿江者属建州者,兀堂亦制之"。王兀堂奉约束惟谨,严禁部落对辽东发起侵扰。不过,李成梁修建宽甸六堡侵圈占了女真大片的牧场和耕地,严重侵蚀了建州的生计之道,引起了王兀堂的不满。
![]()
辽东边墙
1576年,辽东巡抚张雪颜在清河、叆阳、宽甸开马市,允许女真人在此进行交易。市场的开通有利于建州人交易获得更多的生活物资,因而建州人对辽东的侵扰也减轻了。但1578年,明朝的参将徐国辅操控市场,强制压低人参价格,殴打来贸易的女真人,引发了新的贸易纠纷。王兀堂为了报复明朝,洗劫了东州堡。1580年,李成梁又发动了对王兀堂的战争,王兀堂战败,下落不明。
王杲之子在李成梁讨伐后,依靠哈达部的力量得以重回古勒寨,并继续侵扰辽东。1583年,李成梁联合尼堪外兰等围攻古勒寨,阿台被杀,同时被杀的还有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自此,建州女真再次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部落再次离散。
在明朝的扶持下,海西女真哈达部成为了女真中的霸主,称雄女真长达40年。到了万历年间,哈达部的实力到达了顶峰,“东尽灰扒(辉发)、兀喇(乌拉)、南尽汤河、建州、北尽仰、逞二奴(叶赫部的两位酋长),延袤几千余里”。
![]()
但王台晚年昏庸,是非颠倒,导致上下不和,怨声载道。许多原本投靠哈达部的部落都纷纷背离而去,王台的霸业自此陨落,最终在1582年忧愤而死。王台去世后,诸子分裂。叶赫部为趁机夺回敕书,就联络蒙古人,拉拢哈达部的亲叶赫派不断进攻哈达部。
哈达部是明朝的代理人,明朝自然不想让哈达部衰落。1584年,李成梁派兵进攻叶赫部,杀叶赫部的逞加奴、仰加奴两位领袖。1588年,明朝又对哈达部和叶赫部的矛盾进行调节,将499道敕书给了拨给了叶赫部,哈达部保留500道,如此则维持了海西女真的均势。但明朝军队刚一走,叶赫部就进攻哈达,杀明朝拥立的哈达首领歹商,立亲叶赫的孟格卜禄为哈达部首领。从此,叶赫部强盛,成为海西盟主。
![]()
明朝为了对付叶赫部,维持女真的均势,不得不转而扶持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得以崛起。1583年,努尔哈赤在建州起兵,很快就统一了满洲五部。1593年,为了防止努尔哈赤的势力继续膨胀,叶赫部带领扈伦四部女真,以及蒙古等九部联军对努尔哈赤发动战争。双方最终在古勒山决战,叶赫部战败,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势头已经不可阻挡。此后,海西女真逐渐被努尔哈赤所吞并,明朝则不断走向衰落,女真统一之势已不可逆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