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3938
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转自:三联生活实验室(ID:FIFELAB2020)
作者:tweety
当代年轻人一大爱好,有病没病,去医院看看。但挂号就医一整套流程下来,花费时间及金钱不说,还带来心理压力。
最近,久病成医的年轻人,把看病这事玩出了新花样:爱上了去中医市集里0元体检。
01
有一种出圈叫中医市集
如今的众多中医市集,并不是刻板印象中的市集刺客,而是大多联合当地的公立甚至三甲医院举办,有些更是由当地的区委指导协助,所以一般连门票钱都不收。那些号脉、问诊、按摩的摊位,很可能由主任医师坐镇,而且要想体验一番,只靠做游戏、攒印章等免费的方式就行。
![]()
图源:长白岛地出溜
“可能是这种中医市集吸引来的年轻人太多了,打出了名号,一些公立医院在周末或节假日时,也会自己在院区附近就开起了小型的市集活动,照样是0元义诊的形式。”
![]()
图源:小白
中医市集进了上海,望闻问切被包装成中医版MBTI、八段锦被跳成了舞蹈大赛,看似花里胡哨,实则不收一分钱。“只要有闲有耐心,参加集章活动,就到手了一兜子不要钱的足浴包和中药香囊。”
北京的中医市集,则经常是主打一个朴实无华,把免费号脉、免费推拿、免费耳豆的活动标语,一律打印成大字张贴。
![]()
朝阳区的合生汇商场里,寸土寸金的1楼不光驻扎着名牌彩妆店,还曾举办过中医药文化市集,0元刮痧推拿一通还不够,有人自带保温瓶,再把免费无限续的养生茶打包带回家。
西城区的中医药文化市集,则直接开进白塔寺,年轻人都不用在“上进”和“上香”之间纠结了,直接“大夫,上药!”
![]()
图源:飞天小苇子
如今在网上一搜中医市集,简直成了各省市之间的文旅PK大擂台:长沙是请来了十几位各科主任,刮痧正骨拔火罐,一应俱全;
沈阳兼职号脉的医学生,都是颜值堪比偶像爱豆,治愈心灵还能净化眼球。
![]()
图源:TTMM鹅鹅鹅
有点小病小疼的年轻人,没花钱就薅到了医保同款的百元按摩治疗,而且是同样的时长,给你按满一个疗程的15分钟;没病纯焦虑的,则是被大夫们一句“你这31的身体,健康的像21”,哄成了宝宝。
其实对于脆皮年轻人来说,把周末去医院报到当成逛街,只能算自我安慰,“原本只想去开副养生茶饮的,都能被候诊区白晃晃的金属椅子和灯光,吓唬得精神紧张。”
但横空出世的中医市集相当于医院的mini版,除了举办在商场或公园之外,如今漫展里也出现了中医义诊的摊位,大厂人最引以为傲的员工福利都不是去迪士尼团建了,而是“我司在大楼里办过中医市集”。
![]()
于是,中医市集默默成为年轻人在都市中的回血点,只要人去了,不用付出候诊时间或花钱开药的门槛,就能从内到外地被治愈一会。
02
中医市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如今,刷医保去趟营养科、皮肤科,把自己保养调理一番,成了多少年轻人性价比最高的生活方式。可有人算了一笔账:
“上班几年,个人账户里好不容易攒出几千元的余额,又不是限时清零,却零散地花在了减肥、美容上;万一某天急用治病,还指着这点小钱临时保命。”
于是,秉承着能省则省的生存纲领,最精明的年轻人开始把中医市集开发成自己的军备小钱包。
![]()
图源:小猴薯
5分钟测个血压血糖,看似是市集中最基础的免费体验活动,但这却是年轻人最想薅到的养生刚需。“平时咖啡奶茶成瘾,成天嘴上担心着三高,但真让我去医院体检,排队挂号嫌费时间,自己买装备在家监测吧,又嫌费钱,还容易闲置。”
其他市集的推销人员,要是把免费玩偶和印满广告词的塑料扇子,硬塞进你怀里,只令人觉得拿手里是逛街的累赘,更别提要参与无脑小游戏才能领了;而中医市集里的0元艾草锤和刮痧板,围观群众都闹不清领取门槛是啥,就大排长龙只为了能抢上一个。
![]()
图源:静海野浪
不少人认为,中医偏养生,不一定能解决实质问题,只是让外行人看得玄而又玄。“中医市集里教你工位养生操,叫做‘带薪修仙’,咖啡里装饰两颗枸杞子,就成了‘中药美式’,但这些噱头顶多让你获取个心理安慰。”
其实,最惜命的年轻人,还奔着偷师学艺而来,“只是网红打卡似的体验一次,当然无法立刻见效。但你学到了减肥茶配方和美容灸手法,就能回家自行修炼,把这羊毛薅得酣畅淋漓。”
![]()
图源:悲伤玉米汁
有人发现,中医市集甚至涉猎到了医美领域,不光治愈上班熬出的职业病,还解决你的容貌焦虑。“普通人做医美的门槛很高,哪怕只咨询不施术,一次问诊费就要花上几百甚至上千元,你不得不被忽悠着做上个项目,别白来一趟;可市集里免费的医美问诊,医生也清楚你很难当场被种草后,私下再找到他家医院去消费,但依然耐心讲解,而且人家是正牌医师资格,不是培训就上岗的江湖顾问。”
28岁的北漂泽闻,是在几次饭后遛弯时,发现了家附近的天通苑中医院,周末经常举办免费义诊的市集活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大集要赶,你要是找不到那些限时快闪的网红中医活动,就打听打听小区里的大爷大妈,最常去哪个医院报道。”
![]()
图源:悲伤玉米汁
如果说中医文化是“老祖宗严选”,那么现在的中医市集就是规模化的“老一辈生活智慧”。
泽闻说,每周跟着邻居爷奶们去市集报到,甚至形成了一套养生闭环,“遛弯算0元健身吧,号脉问诊又是医院市集的0元活动,时间长了,大夫跟我都混个脸熟,说我体质慢慢增强了,还意外收获了一种成就感。”
03
当体检成为游玩体验
以前,年轻人看病还有一大心理门槛:“有时医生们严谨认真、讲求效率的态度,在紧张的病患眼里,可能稍显冷漠。”
关于年轻人不敢去体检的话题,多少次冲上热搜,“其实我健康得很,只是做个常规体检,但每次等待报告单的漫长时间,自动让人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
现在进了中医市集,emoji猜中药名字,喝完整杯超苦的养生茶饮才能兑换免费按摩券……好像职称再高的主任医师们,都在变着法子地哄着你调理身体。
![]()
图源:长白岛地出溜
奶茶咖啡们和奢侈品联名,都失去竞争力了,被称为当代年轻人的买椟还珠;但要是插上个“福利补给”的贴纸,再写上山楂味的健脾、加当归的补气,就成了“我是花钱买情绪价值,真值。”
在杭州做广告的梁椰椰说,“我们也明白,这些免费参与的中医市集,其实和售卖轰炸大鱿鱼、手工小玩意的夜市差不多,也为了推销自营产品或者配合新商场开业……”但,这却成了年轻人最你情我愿的一场消费。
在免费礼品区,工作人员听说梁椰椰刚诊出了湿气重的小毛病,“她给我兑换完小玩偶,还多送了两盒藿香正气水,这怎么不算双向奔赴呢?”
虽然现在的中医市集也主打一个网红打卡属性,已经被年轻人玩成了自己的养生版迪士尼,但什么人都能在里头各取所需。
![]()
图源:长白岛地出溜
有班味儿入骨的疲惫白领,听到老大夫一句“你心里装的事太多了”,差点当场潸然泪下;还有穿露肩或背心的俊男靓女,正好方便推拿医师看清肌肉走向,猛猛按摩解压;
最重要的是,一套走马观花的打卡流程下来,玩着玩着就把病因查出来了、病根给治了,不像去医院似的有太大心理压力。
“哪怕你什么都懒得参与,但这种市集总开在市中心的繁华商区,或是文化氛围极强的老城区广场,偶遇到了就进去溜达一圈,光是闻着草药香,就觉得治愈身心。”
都说打工人的尽头,是赚钱看病,而突然出圈的中医市集,不仅钱包友好,还成了年轻人的最强嘴替。
职场里忍一时乳腺增生,退一步乳腺结节;摊位上的号脉大夫就直接教育你:“这情况你要是来院里找的我,我都不会给你开药,就做到一点,有事别憋着。”
![]()
图源:飞天小苇子
还有人工位久坐,常常头晕、颈椎痛,“一问AI,就给你确诊成脑部的疑难杂症,极其吓人;但市集里的老中医从不拽晦涩的专业名词,只会简单粗暴地告诉你,难受就对了,少跷二郎腿。”
95年的外企白领玥玥,今年打卡了一次中医市集,问诊后得到的建议只有”上火了就少吃点,失眠就不要刷手机熬夜”。
其实大夫和玥玥都清楚,她没有大病,只是来求一句安慰的,所以在保持专业的基础上,市集中医们的语气总显得更轻松直白一些。
![]()
图源:小猴薯
玥玥说,“大家都是有些很小的不良生活习惯,最后可能积攒出大病。虽然道理都懂,爸妈也这么唠叨过,但市集里的医生一句话,就能让我上上心。”
实际上,中医市集再火爆,几分钟一次的号脉体验,本就比不上医院里细致的问诊和精密检测。
还有人发现,“大夫也是打工人,白天医院里上班,晚上市集里加班,时间长了,难免情绪跟不上,态度不一。”
可无论你是苦于偏头痛或腰肌劳损,来找治疗方案的,还是打卡拍照图个开心的,都只想从大夫们那里听到相同的一句话:“别想太多,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
文章来源:三联生活实验室(ID:FIFELAB2020)(作者 | tweety)
责任编辑:胡珊毓
策划审核:夏 雨
新 书 推 荐
![]()
城市更新已成为我国存量时代城市建设的主旋律。作为超大型城市的上海,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早,积累了大量成功案例和创新方法,为国内其他兄弟城市的更新提供了不少先行经验和有益启示。由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创作编辑、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市更新:上海的实践与创新》一书,就是集众多更新实践、理论探索和创新成果的一部作品。本书不同于偏重介绍更新项目设计思路以及方案的套路,而是从经济、产业、城市、社会、企业、人文、消费和市民的多维度,分析阐述怎样的城市更新才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什么样的项目才是市民所喜欢的;怎样的投入产出才是可持续的。总之,城市更新不仅要有主管部门、规划师和设计师参与,更是企业的主战场,并涉及全体市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它既要有社会价值,也要有经济价值,更要有市民的获得感和项目的可持续性。这些,都是本书的基本理念和切入点。希望本书能给读者提供一些观察、了解城市的新视角、新渠道和新方法,也希望能为从事城市更新的同行、机构和企业提供一些源于实践的理论思考、方法创新和案例借鉴。
为方便阅读,成书采用正16开尺寸,空心脊的装帧方式,四色全彩印刷。内文用纸优良,且空心脊的装帧方式使书可以摊平,利于跨页图的阅读;封面则采用优美的艺术纸。全书虽厚,但由于用纸考究,重量很轻,便于携带。书的整体设计简洁大气,是一本精致易读的好书。
书名:《城市更新:上海的实践与创新》
定价:168.00元
书号:ISBN 978-7-5765-1676-0
出版: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7月
欢迎订购
联系人:孙老师13611942688
秦老师 15921998880
座机:021-64676547
READ MORE
未来十年:你会在这个「移动第三空间」中做些什么?
10-09
哈佛重磅研究:AI正在“取代”岗位,但它先“盯上”的不是你想的那群人
10-08
全国23个「租房落户」城市都抢到人了吗?
10-0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