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晨报)
转自:南京晨报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这是人们对生命终章的美好期许。当生命进入倒计时,是在ICU的插管与痛苦中挣扎,还是在舒适、平静中体面告别?每年10月第二个周六是“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10月8日,以“实现承诺,全民享有”为主题的华东(长三角)地区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联席活动在南京举行。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在这方面江苏早已给出实践答案:以“优逝”为目标的安宁疗护,正为无数人照亮生命最后一程,而这份创新实践,也已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生命终章:在专业与温情中体面告别
“在安宁病房,我送走了父母,他们走得很安详。”提及东部战区空军医院的安宁病房,市民王宇(化名)的语气里满是感激。最初,王宇的父亲因癌症晚期陷入痛苦,他曾执着于“延长生命长度”,直到与病区主任周宁深谈后才幡然醒悟:“父亲虽不能说话,但眼神里满是‘想睡个好觉、想身体舒缓’的渴望。”
此前,王宇一直以为安宁病房是“灰暗的送终之地”,可真正踏入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倍感意外:阳光透过窗户洒满房间,轻柔的音乐在耳畔萦绕,休闲吧、植物角、谈心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连病床天花板都喷绘着旖旎的自然风光。与普通病房不同,这里不执着于阻止原发疾病进展,而是聚焦疼痛等不适症状的控制,医生更像是患者的“心理陪伴者”。父亲离世后,被确诊为乳腺癌骨转移的母亲主动要求住进安宁病房 ——“她看到父亲被照顾得很好,心里很放心。”
除了缓解患者的躯体痛苦,心理与精神层面的慰藉同样重要。江苏省肿瘤医院通过“尊严疗法”,帮助患者与家属接纳临终状态。江苏省安宁疗护服务技术指导中心秘书、江苏省肿瘤医院主任护师赵云介绍,尊严疗法由经过专业心理培训的医护人员或社工主导,以访谈的形式梳理患者的人生经历,帮他们找回生命的意义。
多元创新:织密“医社家”安宁疗护网络
江苏通过跨学科诊疗、社区下沉等创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安宁疗护发展之路。
江苏省安宁疗护服务技术指导中心主任、江苏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周国仁教授介绍,截至目前,江苏已有6个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城市、24个省级试点(县、市、区)。依托三级医院的专业支撑,江苏构建起“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模式,形成了医院、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机构全覆盖的安宁疗护服务网络。
在实践中,各试点城市也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例如南京就建立了江苏省内首家安宁疗护中心,开设安宁疗护门诊,并通过“结对帮扶”的方式推动区域内安宁疗护服务均衡发展。
在具体服务特色上,江苏聚焦患者与家属的核心需求:通过镇痛药物静脉给药滴定实现精准控痛,用尊严疗法疏解患者心理压力,开设多学科联合门诊为患者提供综合诊疗方案,同时提供倾听陪伴、协助完成心愿、家属支持、社工介入等个性化服务,让安宁疗护更有温度。
长效推进:政策护航让温暖覆盖更广
安宁疗护绝非简单的 “临终关怀”,更不是放弃治疗,而是通过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精神全维度照料。
对此,周国仁教授进一步解读:安宁疗护实践中主要围绕三大重点,即症状控制、舒适护理、心理与人文关怀;同时他呼吁,希望更多人加入这一领域,为这份温暖事业注入更多力量。
而这份事业的长效推进,离不开政策与财政的坚实托底。周国仁介绍,江苏已从三方面构建保障体系:在服务体系上,明确 “三级医院为骨干、二级医院为支撑、基层与医养结合机构为主体”的多元布局;在费用保障上,推动安宁疗护费用纳入医保、长期护理保险,探索按床日付费结算;在覆盖范围上,要求国家试点市每县(市、区)至少设1个安宁疗护病区,省级试点延伸至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及医养结合机构,让服务触达更多需求者。
全国安宁疗护专家、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路桂军也认可江苏的领先地位:“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的安宁疗护走在全国前列。” 他同时建议,各地需从政策法规层面筑牢保障底线,在医保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既让接受安宁疗护的患者无经济负担,也让从业者不再因共情患者痛苦而独自承受心理压力。”通讯员 胥林花 蒋雯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钱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