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6日,法国总理勒科尔尼宣布辞职,这距离勒科尔尼被任命为总理仅仅27天。勒科尔尼同时创造了两项纪录: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任职时间最短的总理——27天: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最短命的政府——仅仅几个小时。
![]()
勒科尔尼无奈叹息:过去近一个月中,他多次尝试与国民议会内不同政治派别展开建设性对话,希望推动法国政治走向共识。然而,“政治分歧和党派利益最终阻碍了合作的实现”。
勒科尔尼这个总理当得很委屈。马克龙阵营在议会里没有多数席位,他本想当个“协调型总理”,去和左派、右派、极右翼这些党派谈判,看能不能凑出一个支持政府的多数。然而,他最终还是失败了,左派和右派都拒不配合,这样一来,他既不能通过预算,也不能推进政策,即使组建政府,也毫无意义。最后,这位“短命总理”只能认输,主动辞职。
10月6日下午,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要求,勒科尔尼必须在48小时内与各党派进行最终谈判,以制定国家行动纲领。马克龙表态,如果谈判失败,马克龙本人将“承担责任”。
![]()
勒科尔尼是在今年9月9日接替弗朗索瓦·贝鲁担任法国总理的。他是马克龙第二任期内的第五个下台的总理。在此之前的四位任期基本上是一个比一个短。
伊丽莎白·博恩,任期19个月,2024年1月,因政府面临重大危机和新一届议会选举压力辞职。
加布里埃尔·阿塔尔,任期8个月,2024年9月因议会选举中,执政联阵未能获得多数席位辞职。
米歇尔·巴尼耶,任期3个月,2024年12月因强行通过预算法案被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而被迫下台。
![]()
弗朗索瓦·贝鲁,2025年9月因强行通过预算法案被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而被迫下台。
自2022年起,马克龙所在阵营在国民议会失去多数席位,造成任何政府都只能以少数派身份执政,抗压能力极差。
同时,法国现在存在收入差距、社会福利挤压、养老制度争议、移民与安全冲突、政治合法性危机等多重矛盾。这些矛盾在政党之间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立场。而各政党因不愿失去选民支持,都是宁可对立,也不愿妥协。
这,就是造就一个个“短命总理”的根本原因。
那么,造成法国国内各派别之间尖锐对立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说到底,还是马克龙政府“作死”的后果。由于法国政府未能处理好国内外的一系列结构性矛盾,造成民怨沸腾,最终失去各个群体的信任。
![]()
一、俄乌冲突造成法国进退两难
在俄乌冲突议题上,法国在俄乌战争爆发后,提供军援、制裁俄罗斯、支持乌克兰,导致法国社会长期承受能源价格上涨、通胀飙升、财政赤字扩大、产业竞争力下降的压力。普通民众越来越怀疑这种“盲从式的欧洲团结”到底值不值。
![]()
同时,马克龙政府在乌克兰议题上反复摇摆,一会高喊支持,一会又呼吁和谈,既失去鹰派的信任,也激怒民众的疲惫情绪。这种外交上的摇摆加剧了国内党派对立——左翼骂他“唯美附欧”,右翼骂他“虚伪无力”,极右翼甚至指责他“出卖法国的主权”。
二、“战略自主”不成反被反噬
法国的所谓“战略自主”,更是马克龙自酿的一杯苦酒。自英国脱欧后,法国一直把自己视为欧盟唯一的军事强国,希望取代德国成为欧洲的政治领袖。然而法国的经济体量和财政基础远不如德国,欧盟其他国家对“战略自主”并不买账,反而认为马克龙是“拉帮结派搞法式领导”。
![]()
这导致法国在欧盟内部频频受挫,既当不好领头羊,也做不成协调者,反而引来内部批评:有党派认为他“好大喜功、外交空转”,另一些则认为“法国被拖入欧盟泥潭”。这种“要当领袖却没实力”的落差,也在国内反弹成政治不信任。
三、一味跟随美国指挥造成国内分裂
马克龙政府在对美关系上长期陷入“口头独立、实则依附”的两难境地,在关键议题上始终跟随华盛顿的步调。法国因此在欧洲内部失去了独立调和者的角色,反而被视为“美国的外交附庸”。与此同时,美国以高价能源、通胀削减法案等政策收割欧洲市场,法国企业投资外流、制造业萎缩,民众眼看着生活成本飙升,却被告知这是“自由世界的代价”。
![]()
这种“嘴上反美、行动亲美”的姿态,在国内彻底撕裂了政治光谱。左翼阵营批评马克龙“出卖欧洲主权”,要求法国退出北约、拒绝被美国操纵;右翼则愤怒于政府的软弱,认为法国在北约体系内毫无主导权;而中间派政客则继续为“跨大西洋团结”辩护,却失去了民众的信任。
勒科尔尼的迅速辞职,撂挑子不干,标志着法国政治已经进入一种制度性失衡状态。这意味着未来几个月法国政府将陷入技术性瘫痪——政府仍存在,但不再能“治理”。
当下,马克龙已经无法在制度框架内找到任何能被议会接受的人选。这不仅仅是一次人事危机,而是象征总统权力与议会权威彻底脱节。总统在位,政府失效,这是一种危险的政治形态。
![]()
那么,马克龙究竟该怎么办呢?
从制度上看,马克龙尚无辞职义务;但从政治上看,若执政真空持续、社会动荡扩大,他也可能被迫以“承担责任”的方式提前谢幕。这种风险虽然未必成真,却已成为法国政坛心照不宣的阴影。
勒科尔尼政府的倒台,不过是法国更大溃败的一个注脚。一个失去独立意志的国家,无论制度多完善、选举多热闹,最终都逃不过在别人的节奏里崩塌的命运。而这,正是许多欧洲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不学会站起来,就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