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之外
还有怎样的生活?
闵行有这样一群人
跨越千山万水,离别温馨小家
奋战在远方对口支援的第一线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三十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华坪小学的学生来诵读《在远方》。今天,你将听到的是《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节选)》。
点击收听音频
自1997年上海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以来,闵行援疆已过20多个年头。从阿克苏地区到喀什地区,从温宿县到泽普县,一批批闵行援疆干部、医生和教师,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和关爱深埋心头,听从党的号召,肩负人民重托,克服个人和家庭种种困难,带着感情,满怀深情,来到天山脚下,在波澜壮阔的援疆大业中书写他们的壮丽人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闵行的境界、闵行人的情怀。
走进闵行对口援建地,走访各类援建项目,采访多位援疆干部,亲身体会对口援建工作带给当地群众的喜人变化,切身理解了那句话:“闵行这片土地有情有义,更有爱。”
“亚克西”点滴改变更重长远
泽普与闵行的对口交流,给泽普带来的变化很多,但最能体现这种变化的,是泽普县卫生事业的发展。泽普共有各族人口20万,其中维吾尔族、回族、塔吉克族等占80%,汉族人口占20%。人口数量比不过闵行一个镇,但它1000平方公里的面积,相当于近3个闵行区。走在泽普的大街小巷,到处幽静中透着美丽,相比而言,县人民医院可算是泽普最热闹的地方了。
说起人民医院的变化,2010年10月来到泽普的庄玉忠感触很深。当时,人民医院在职医技人员共360人,其中有150人左右是新招聘的,光在他手上,就招聘了70多人。“大量新人的引进,唯一的原因是当地群众不断提升的医疗需求。”庄玉忠说道,受当地医疗政策的影响,过去当地群众看病,无非是找到医生开个药完事,根本没有挂号这个概念,医院过去的医疗力量似乎也只能如此。因此,规范医疗流程,健全诊疗秩序,强化门诊力量成了他到岗后第一手抓的工作。
![]()
泽普县人民医院内科楼设备完善
虽说是诊疗程序上的小小改动,但带来的效果却是惊人的,门诊量突飞猛涨,当然这也离不开闵行在医疗器械和医疗队伍上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加盟。
据悉,首批来到泽普的援疆医生涉及普外科、妇产科、儿科、心内科、骨科,他们来后,普外科的腔镜手术教会了这里的2个人,妇产科的腔镜手术带出了3个人,儿科大夫来了后,在儿科抢救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心内科也在心包填塞手术上积累了非常成功的案例,而骨科手术,也通过设备引进和技术改良,已能开展成熟的手术。原来不能做的检查可以做了,原来做不了的手术可以做了,原来没人带的队伍如今有人带了。闵行援疆医生的事迹还登上了当地的《喀什日报》。
而眼下,泽普全县的卫生信息化工作也在逐步推进。受益于此,泽普县将全面复制闵行最先进的医疗信息化模式。这种做法,在所有援疆县市中也是亮点。
难怪,当援疆医生出现在医院的各处时,总能看到维吾尔族老乡真切的笑脸,总会听见他们高高跷起大拇指,说上一句“亚克西”。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三十季,我们邀请了闵行区华坪小学的学生来诵读《在远方》。一张张脱贫的笑脸和村民们燃起的希望,是在远方的那些对口支援干部们克服环境、生活和工作困难的最大动力。他们履职尽责、不辱使命,不断传递着来自上海的温度、闵行的温度。作为“发现闵行之美”系列文史丛书“百舸争流”辑中的一册,本书是对闵行对口支援工作另一种形式的总结和追述,更是一种对未来的展望和期盼。
2025年10月起,第三十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朗读:上海市闵行区华坪小学 黄昱博
编辑:陈依婷
初审:岳顺顺
复审:石思嘉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