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得病、全家遭殃!
要特别警惕家族聚集式传染!
10月8日,一位患者
亲身讲述患病后的症状感受。
近日,家住江门蓬江的白先生由于未安装纱窗,被飞进屋内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不幸感染,目前正在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
基孔肯雅热患者白先生: “平时在家里一直是清积水的,但是国庆这几天外出吃饭的时候开窗通风,蚊虫就飞进来了。小腿上被蚊子咬了,早上起床之后开始发烧。”
![]()
一旦感染基孔肯雅热,患者体温可迅速飙升至39℃,甚至40℃以上,体温持续高烧不退,关节和脊椎出现疼痛、关节肿胀,可伴有全身性肌痛。
![]()
△患者白先生身上出现严重皮疹
患者白先生表示: 感染后,手腕关节处的疼痛如脱臼一般。“我主要是手腕痛,转起来都非常难受,就好像是我的手掌和小臂关节断开了一样,仿佛没有连接在一起的感觉。非常像脱臼,但是稍微一转又非常痛。”
![]()
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师姜玉月: “感染基孔肯雅热后的症状一般是发热、皮疹、关节痛,特别是年轻人会出现高热,高热之后会出现全身性散在皮疹,四肢的关节痛一般是以手指、手腕、小关节疼痛为主。”
![]()
目前,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也无疫苗可预防。所以,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防护的关键!
医生提醒:要特别警惕家族聚集式传染的病例。基孔肯雅热就“一人得病、全家遭殃”,在家族里会引起传播。在家里面要安装纱窗、纱门、蚊帐,清理家里的积水,可以喷一些相应的驱蚊喷雾,穿长衣长裤防止蚊虫叮咬,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隔离。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防护的关键!
10月9日,由江门市虫媒传染病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制定的《江门市基孔肯雅热媒介伊蚊孳生地处置技术指引》正式发布。
《指引》有哪些干货?
一起来看看!

拒绝“蚊二代”
伊蚊不爱大河大湖
就爱你身边那些
“小、清、静”积水
只要一小杯水
7—10天就能养出
一窝“蚊二代”
蚊子“产房”大搜查
1.小型容器积水:如花瓶、水缸、罐子、盆栽托盘等小型容器中的静止水体,尤其常见于家庭、庭院及公共场所。
2.水生植物容器:如富贵竹、万年青、竹洞树洞等植物的积水处,因其水量小且静止,成为白纹伊蚊理想的繁殖场所。
![]()
3.废弃容器:如塑料瓶、易拉罐、泡沫盒等被遗忘的积水容器。
4.阴暗、潮湿、隐蔽场所的各种积水容器:如塑料薄膜、塑料瓶、盒、杯、饮料瓶盖,一次性纸杯、纸盒、泡沫盒、轮胎,大叶植物的落叶等。
![]()
5.排水系统、下水道、假山等。
![]()
记住:
杂物≠孳生地
但杂物堆阴暗、潮湿、隐蔽
就可能形成
积水环境孳生蚊虫
并是蚊虫藏匿的场所!
快清积水
避免蚊子繁殖
快灭成蚊避免蚊子叮咬
快做防护避免蚊子偷袭
来源:江门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