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当地时间10月7日,乌克兰军事媒体Defence-Express发布了一组照片,据称是近期在俄乌前线拍摄的。照片里,一台其貌不扬的雷达被装备于俄罗斯野战防空部队,该雷达被认为是中国产的民企雷达。
根据亲乌“电报”网站上透露出的相关信息,装备中国雷达的俄军单位隶属于北方舰队。之所以被发现,是因为该单位的防空拦截成功率突然大幅度飙升,于是乌情报部门对此进行了详细调查,最终得出这些雷达来自中国的结果。
那么,这个信息的可靠度究竟有多高?中国民企雷达现身俄野战防空部队,又意味着什么?
![]()
外媒报道俄野战防空部队采购6套中国FSTH-LD02雷达
一个补丁拯救一套系统
要知道,乌克兰军队自今年以来,玩“无人机蜂群”战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每个月投入前线的FPV无人机数量超过三万架,这简直就是一场消耗战的噩梦。这些小东西成本极低,单个就几百美元,但破坏力惊人,对俄军的坦克装甲和防空阵地构成了致命威胁。
俄军不是没有好东西,他们的“铠甲-SM”防空系统很先进,但问题是,用一枚价值高达15万美元的导弹去拦截一架几百美元的无人机,这账怎么算都亏得慌。
![]()
更要命的是,像“叶尼塞河”这种顶级防空雷达,虽然看得远,但对付这种“低、慢、小”的目标能力有限,而且超过两亿美元的造价,根本不可能普及到基层部队。
再加上俄国自己的军工产能也跟不上,像下诺夫哥罗德无线电工程厂这样的老牌企业,生产的雷达根本无法满足前线天文数字般的需求。就在这个青黄不接的节骨眼上,中国的民用雷达登场了。
![]()
按照乌媒的爆料,涉事的雷达主要有两个型号,FSTH-LD02和FSTH-LD03,制造商是浙江凡双科技(电子)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成立于2013年9月,主攻智能安防,业务之一就是给监狱、部队这种特殊单位提供无线信号管控。
这些雷达在官方的定位里,就是民用安防设备,设计出来就是为了全天候探测无人机这类低空慢速小目标的,它的技术参数简直是为解决俄军痛点“量身定制”的。
比如FSTH-LD03,工作在X波段,对雷达反射面积仅0.01平方米的目标,探测距离能达到15公里。FSTH-LD02的探测距离是10公里,但精度更高,误差只有5米。
![]()
这是一种典型的“80分够用”主义,它不需要做到军用雷达那么极致的性能,但它能以极低的成本,完美地填补了俄军防空体系里最致命的盲区。有说法称,其高端型号价格也就二十二三万美元,甚至有消息说不到十万美元。
根据流出的数据,引入这种组合方案后,俄军对FPV无人机的识别率暴涨了47%,而拦截成本直接降到了原先的二十分之一。在赫尔松、哈尔科夫、扎波罗热等多个战区,这种“中国雷达+俄国防空导弹”的混搭组合,已经验证了其巨大的战术价值。
![]()
挡不住的灰色动脉
这雷达是怎么到俄军手里的?这就更有意思了。中国官方也早在2023年9月1日起,就实施了对无人机及相关设备的出口管制。将这种民用雷达用于军事目的,显然违背了中国出口管制原则的核心精神。
但现实是,东西就是出现在了战场上。普遍的看法是,这些雷达是通过中亚或者东欧的第三方贸易商,以“转手贸易”的形式流入俄罗斯的。这种规避管制的模式,在俄乌冲突中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
俄第11军团
这也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这背后揭示了一个全球化时代无法回避的现实:当一个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它的民用产品就会像血液一样,通过各种“灰色动脉”不可避免地流入冲突地区,成为事实上的军备来源。
比如,俄罗斯直接从中国采购了超过2100辆的“沙漠穿行者1000-3”全地形车,这些民用车辆在前线被大量用于人员和物资运输。
![]()
更典型的例子是大疆无人机,这家公司在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份额一度高达70-80%,在俄乌战场上的占有率也曾超过60%。尽管大疆公司早在2022年就宣布暂停对俄乌两国的直接销售业务,但这根本无法阻止其产品通过各种渠道继续涌入战场,因为市场力量已经超越了单一企业甚至国家的管控意愿。
五角大楼的新噩梦
从凡双雷达这个“冰山一角”,西方的军事分析家们看到的,是比几件新武器更让他们警惕的东西。他们意识到,未来战争潜力的真正来源,可能不再是静态的武器库清单,而是能够持续、低成本、大规模生产和创新的整个国家工业生态系统。
![]()
俄乌战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了一个中国民用产品的“非计划性”实战试验场。无论是雷达、无人机还是全地形车,这些现象都是中国庞大工业产能的一种“实战投射”,引发了西方军事观察家的高度关注。
美国国防部、兰德公司、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等智库,都在重新评估中国的工业实力,而评估结果是令人震惊的。兰德公司的报告指出,中国的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32倍。
![]()
五角大楼的推演更加直白:一旦冲突爆发,中国每天可以生产并供应两万枚远程火箭弹。这种恐怖的生产能力,才是“中国制造”背后真正让对手警惕的战争潜力。
而且,这种潜力不仅仅体现在最终产品上,中国的工业优势还体现在对供应链上游的控制力。比如,中国掌握着全球90%的稀土加工能力,这对美国F-35战斗机等核心国防项目的供应链来说至关重要。
![]()
结语
未来的大国博弈,本质上将是整个国家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资源整合能力的全面较量。每一个标着“中国制造”的民用产品,都可能被看作是这个庞大战争潜力体系的一个神经末梢。
FSTH-LD02雷达的故事,从一个不起眼的战术细节开始,最终指向了一个宏大的战略性结论:在军用与民用技术界限日益模糊的今天,一个国家深厚的民用工业基础,就是其最强大的战争潜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