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孩子,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10月12日晚上7点,我将直播分享
《帮厌学躺平孩子恢复学习信心》
欢迎大家预约直播
01
儿子今年13岁,上初一。读初中这一年,因为厌学问题,被我骂了无数次。
我实在无法理解,本该活力满满的年龄,儿子为什么这么老气横秋,情绪消极。
每天上学,对他来说就像是去受罪一样,提不起任何积极性。
一让学习,就满脸苦大仇深,好像逼他去受刑一样。
晚上写作业,更是需要我耗费大量精力,去陪伴辅导,才能勉强完成。
语文英语,这类需要记忆的科目,不爱背,内心抗拒;数学,更是不动脑,一脸茫然。
我压着脾气,耐心给讲题,当时倒是会了。
可到了第二天,又错了,让他自己思考下,张嘴就是不会,一点不想动脑。
每天来来回回的纠正,督促改进,我感觉像在用力推一辆破车。
不管我使多大劲,多着急,这辆车就是磕磕绊绊,不肯前进。
几乎每天晚上,我都会控制不住发火,朝着儿子又吼又骂。
猪脑子,笨,不上进,我对着他说尽了能想到的难听话,就希望能刺激到他,让他知耻而后勇。
可儿子的反应却让我更加绝望。
他不是低头不吭声,任由你骂,就是崩溃大哭,喊着再也不学了,说自己就是笨,不可能学好。
对自己不抱希望,对学习更没有动力。
就他这副状态,肯定只会越来越落后,别说能不能考上高中了,就是初中能不能完整的念下来,都要打个问号!
![]()
02
为什么他就能如此厌学,对学习没有一点动力呢?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在经过咨询和学习后,我终于意识到,儿子的问题出在哪里——
孩子厌学的根源,是内在世界没有了希望。丧失了希望感的孩子,永远不可能积极好学。
心理学教授斯奈德指出:
希望,是一种积极的认知思维状态,具有这种思维状态的人,有能力去设定符合实际、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并最终凭借自己的意志力去实现这些目标。
当一个孩子充满希望,就会精神振奋,朝气蓬勃,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如果孩子没有希望,就会悲观迷茫,意志消沉,连基本的学习任务都不愿意去完成。
孩子失去希望感后,陷入厌学与消极状态,本质上是心理能量系统全面瘫痪的结果。
这种状态不是简单的“懒惰”或“叛逆”,而是内在动机引擎熄火后,触发的生存保护机制。
在神经生物学层面,这更像是大脑的一种“断电保护”。
当反复经历挫败,如考试失利、家长责骂时,孩子的大脑会释放过量压力激素,也就是皮质醇。 持续的高压,会抑制前额叶皮层功能——这正是负责制定计划、延迟满足、目标管理的区域。 时间久了,孩子会表现出思维卡顿的情况:明明知道要学习,却无法启动行动;明明知道要努力,却内心逃避抗拒。 因为从心底里,孩子就不认为自己能学好,付出能有收获。
没有希望感的孩子厌学,如同被抽掉骨架的鸟——不是不愿飞翔,而是每一根羽毛都浸透了坠落的记忆。
![]()
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不管我怎么讲道理,怎么逼迫,都不愿意好好学习了。
因为长期的压力和挫败,让他根本无法从学习中获得任何快乐和成就感。
我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说教责骂,又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
长此以往,他已经对学习,甚至生活丧失了希望感。
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动力满满,主动好学?
弄清了问题的本质原因,我从3个方面调整教育方式,重新帮他建立希望感,唤醒他的内在动力。
(预约直播:听更多详细分析)
03
1、帮孩子找到能够激励他们的目标,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很多家长认为,好好学习,考上好的高中,大学,将来找一个好工作,就是孩子最大的目标。
当下的学习,直接关系到未来的人生质量,难道目标还不够大吗?
但这样的目标,对于孩子而言,并不是一个具有激励作用的目标。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家长拼命鸡娃,孩子考上大学后,因为学习没动力、没兴趣而频繁挂科,前景渺茫。
能让孩子燃起对人生希望的目标,一定要是他们自己喜欢、认同的,即使有挑战性,但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兴趣爱好,天赋特长,家长可以从他感兴趣的地方切入,将之与当下的学习联系起来。
比如儿子,他从小喜欢涂涂画画,我还曾经让他学过两年美术。
但因为成绩不好,我怕影响学习,不顾儿子的哀求给停掉了。
结果,儿子的学习照旧没有起色,还越来越差。
现在,我也想明白了,不如让美术回归儿子的生活,哪怕将来成绩不行,还可以走美术特长的道路。
而且,还能点燃孩子的希望感,让他的努力有兴趣,有方向。
果然,儿子重新获得学美术的机会后,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他主动跟我表态,会在完成作业后再画,不会影响学习的。
我告诉他,如果通过练习,你发现真心喜欢美术,那可以在高中后,走专业特长的道路,父母会全力支持。
不过那样的好学校,对文化课的要求也不低,还是要加把劲儿,把各科基础打牢。
儿子听了很振奋,对学习的积极性也跟过去不一样了。
帮孩子生成有希望感的目标,从长远来看,是让孩子追求适合自己的,跟自身爱好能力匹配的方向。
从当下来看,也能有效激励他积极自律,调动内在的积极性。
![]()
2、培养孩子的“动力思维”,让能力不断强化,加深积极性
跟成年人一样,孩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也会经历反复,有想放弃的时候。
明明暗自下决心,下次考试一定要考出好成绩,给父母一个惊喜。
可即使努力,还是可能遭遇考试失利,成绩下滑的挫败。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直接否定,就是在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又缩回到丧失信心和希望的壳子里。
相反,我们要做的,是肯定孩子的能力和努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动力思维。
首先,具体表扬孩子的努力和坚持,比如:
你考试前一周,每天都学习的很认真,这种坚持的精神真的挺了不起的。 有两次,妈妈进去,你都没发现,可见你学的多么专注。
再跟孩子一起,回顾成功经验,提醒他过去克服困难的经历:
你还记得学游泳的时候,一开始怎么也学不会,呛水了好几次,那时候你说,这辈子都不可能学会游泳! 但最后,你不仅学会了,现在还游的特别好。这次你同样能做到。
儿子听了,情绪从颓废转向雨过天晴,跟我一起笑了起来。
通过塑造积极的对话,教孩子用积极的语言跟自己对话:
“我能行”、“我可以再试试”、“这只是暂时的困难”、“我能找到办法”。
慢慢的,他的动力思维就养成了。
再面对学习任务和挑战,也会更有信心和韧劲。
![]()
3、给孩子提供充满安全和信任的支持环境,助力孩子达成目标
孩子有了动力和希望,开始朝着目标努力后,却发现自己很难做到,那在他的心里,就会引发更大的绝望。
而绝望,比没有目标和希望的迷茫更加痛苦。
这就需要家长为孩子提供真正有效的支持,帮他们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
比如——
方法上的支持:上网搜索一些孩子需要的信息,帮他进行分析和决策; 情感上的支持:让孩子知道,无论成功失败,你都爱他、支持他。这为尝试和失败提供了心理安全感。 视野上的支持:带孩子走出家门,不局限于书桌前的埋头苦读,见识一些真实的场景,获取更开阔的动力。
这些具体的支持,会让孩子在克服困难时信心满满,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从而生成解决问题的希望感。
我不再一味指责他不努力,不上进,而是更多的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儿子对学习有畏难心理,我就去找帮助记忆、降低启动难度的小技巧,引领儿子一点点尝试,摸索出最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和节奏。
有些时候,他状态不好,我也不会指责,而是接纳他的情绪,表达我对他的信任:
妈妈知道,这对你来说不容易,但这段时间,我看到你总有办法应对。
![]()
就这样,我终于将儿子从消极厌学,转变成了一个有希望感的状态。
他对我说,以前,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也不可能行,所以根本不想尝试。
但现在,不管行不行,先试试再说,而且过去的经验也告诉他,只要行动了,就是会不一样。
看着他认真的神情,我明白,“我的行动能改变未来”的信念,已经深深植入儿子的脑海。
真正的教育不是为孩子设定终点,而是点亮他们心中名为“可能”的灯。
当孩子相信“我能行”时,这种源于内心的希望感,才是驱动孩子穿越人生风雨、不断攀登的永恒动力。
(预约直播:听更多详细分析)
点亮“爱心”,愿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庭与人生越来越幸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