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又亏了2万。”刘姐看着财务报表,心沉到谷底。她的社区药店开了8年,曾是街坊信赖的“健康小站”,如今却在生死线上挣扎。转折点,始于一次偶然的同行交流。
一、药店现状:小药店的“采购之痛”
刘姐的困境极具代表性:
- 药店进货渠道单一:长期依赖1家本地批发商,对方说多少价就是多少价;
- 缺乏比价意识:以为“大家都这么进”,从未想过价格可谈;
- 库存管理粗放:畅销的布洛芬常断货,滞销的保健品堆满仓库。
数据显示,中小药店平均采购成本比连锁药店高12%-18%,而这部分差价,直接吞噬了本就微薄的利润。
![]()
二、药店如何采购?三步重构采购逻辑
在同行建议下,刘姐开始系统优化药店采购:
- 渠道拓展:接入3个主流医药B2B平台,覆盖80%常用药品;
- 建立比价表:每周一上午固定比价,记录各渠道价格;
- 动态调整:根据价格波动灵活切换供应商,如某平台促销时批量采购。
仅一个月,核心品种平均进价下降7%。
三、药店进货如何省钱?实战技巧分享
- 技巧1:关注“采购日”:部分B2B平台每周二、四有特价活动;
- 技巧2:组合采购:将高毛利与低毛利品种打包议价,争取整体折扣;
- 技巧3:利用数据:分析销售数据,对周转快的品种争取更长账期。
刘姐发现,一款常用降压药在“药采浏览器”上显示,某平台当日特价比平时低11%,立即下单200盒,单次节省4600元。
![]()
四、药店经营新思维:采购即营销
过去,刘姐认为药店经营=“卖货+服务”;现在她明白:药店采购=“成本控制+供应链竞争力”。当她的进价比对手低10%,就能在价格战中从容应对,甚至主动发起促销。
“药采浏览器”这类工具的价值,在于将复杂的多平台比价简化为可视化操作,让非技术背景的老板也能轻松驾驭数据。
结语:小药店,大智慧
在红海市场中,活下去靠的不是规模,而是精细化运营。优化药店进货渠道,就是中小药店最可行的突围路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