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明朝皇后的墓里,出土十一双高跟鞋,古人真是又爱美又潮流

0
分享至

说起高跟鞋,大家肯定觉得这是西方传来的东西,跟咱们中国古代扯不上什么关系。

1956年,考古队挖开明定陵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两位明朝皇后的棺椁里,整整齐齐摆着19双精致的高跟鞋!这些鞋子做工精美,鞋跟高度达到4.5厘米,比现在很多女生穿的还要讲究。



难道几百年前的中国女性,就已经开始追求这种让身材显高的时髦玩意儿了?

1956年的夏天,北京昌平区的明十三陵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考古发掘。

考古队选中的目标是明神宗朱翊钧的陵墓——明定陵。

这座陵墓埋葬着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

打开地宫的那一刻,所有参与发掘的专家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时光,但地宫里的陪葬品依然保存得相当完好。

除了金银珠宝、丝绸服饰这些常见的陪葬物,最让人意外的是两位皇后脚边摆放的那些鞋子。



这些鞋子总共有19双,全都是高跟设计。

保存最完整的那双简直就是艺术品——鞋头做成凤凰的造型,鞋面用大红色的绸缎装饰,镶嵌着各种宝石和金线刺绣。

最关键的是鞋底,足足有4.5厘米高的木质鞋跟,整个鞋底长度只有12厘米。

这个尺寸放到现在,连儿童鞋都算不上,可在当时却是标准的成年女性鞋码。

考古专家测量记录完这些鞋子后,小心翼翼地把它们送进了明十三陵博物馆。

这批鞋子的出土,彻底改变了学术界对中国古代高跟鞋历史的认知。



原来高跟鞋并不是西方人的专利,咱们的祖先早就穿上了。

明朝的高跟鞋可不是为了好看才出现的,背后藏着一套严格的封建规矩。

明朝的礼教制度出了名的严苛,对女性的要求更是到了变态的地步。

朝廷明文规定,女性出门必须把全身上下遮得严严实实,露出一点皮肤都是有伤风化的大事。

问题来了,衣服虽然能做得够长,可女人走路的时候,裙摆难免会晃动,脚踝和鞋子就会露出来。

在那个年代,脚被看作是女性最私密的部位之一,绝对不能让外人看见。



怎么办呢?聪明的工匠们想出了办法——给鞋子加个高跟。

穿上高跟鞋之后,人的身高增加了,裙子的长度就能完全遮住双脚。

女性走路的时候,衣摆在地上拖行,脚被藏在厚重的布料下面,外人根本看不见鞋子是什么样。

这样一来,既符合了礼教的要求,又能让女性保住所谓的"贞节"。

明朝还特别流行裹脚,民间甚至有"女大不娶"的说法。

意思是女孩子的脚要是太大,根本嫁不出去。

那些小脚女人走路摇摇晃晃,根本站不稳,必须得有人扶着。

高跟鞋配上裹过的小脚,走起路来更是困难重重。

朝廷和士大夫们觉得,这样的女人才是守规矩的好女人,不会到处乱跑惹是生非。



这些高跟鞋表面上看是鞋子,实际上是枷锁。

它们限制了女性的行动自由,把女人牢牢困在家里。

明朝的统治者用这种方式,把男尊女卑的思想贯彻到了生活的每个细节。

考古发现让人震惊,可翻开明朝的文学作品,你会发现高跟鞋早就在字里行间出现过了。

最有名的要数《金瓶梅》第十四回里的描写。

书里写潘金莲打扮得花枝招展,脚上穿的就是"大红缎子白绫高底鞋"。

这个描述跟明定陵出土的鞋子简直一模一样。



红色的绸缎鞋面,高高的鞋底,再配上白色的装饰——作者笔下的鞋子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明朝女性真实穿着的款式。

《金瓶梅》虽然是小说,但里面对明朝社会生活的描写相当写实,服饰、饮食、居住环境都能在史料里找到对应。

明朝的笔记小说和戏曲里,也经常能看到对高跟鞋的记载。

有些书里管高跟鞋叫"高底鞋",有些叫"高齿屐",名字不同,说的都是同一种东西。

这些文字记录证明,高跟鞋在明朝绝不是什么稀罕物件,而是普通富裕人家女性的日常穿着。

从文学作品里还能看出来,高跟鞋在明朝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和审美标准。

鞋面的颜色、花纹、材质都有讲究,鞋跟的高度和形状也各有不同。



有钱人家的姑娘,鞋柜里少说也得有十几双不同款式的高跟鞋,应对各种场合。

明朝的高跟鞋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中国女鞋几千年演变的结果。

早在汉朝,女性就开始讲究鞋子的样式了。

汉墓出土的女鞋,虽然没有高跟,但装饰已经相当精美,绣花、镶边、描金样样俱全。

到了唐朝,女鞋的款式更是丰富多彩。

唐朝国力强盛,对外交流频繁,各种新鲜的服饰文化传进来,又被改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样式。



唐朝女性的鞋子有尖头的、方头的、圆头的,颜色更是五花八门。

唐朝的女鞋设计影响了周边国家,日本和朝鲜半岛的传统女鞋,很多样式都能看出唐朝的影子。

唐朝的鞋虽然好看,但还是平底的居多。

真正出现明显鞋跟的鞋子,要等到宋元时期。

宋朝理学兴起,对女性的束缚开始加重,裹脚之风逐渐蔓延开来。

为了配合小脚,鞋子的设计也跟着改变,鞋底开始出现弧度和一定的高度。

明朝继承了这个传统,把高跟鞋的设计推向了极致。



明朝的工匠们掌握了成熟的制鞋技术,能够在小小的鞋子上施展各种手艺。

木雕、刺绣、镶嵌、髹漆,所有能用上的装饰手法都用上了。

皇后的鞋子自然是最顶级的,用的材料、雇的工匠都是最好的,所以才能保存几百年依然精美。

明朝灭亡后,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

满族女性本来没有裹脚的习俗,她们穿的鞋子跟汉族完全不同。

清朝女性发明了一种叫"花盆底"的鞋子,鞋底中间是一大块木头,形状真的像个倒过来的花盆。

花盆底的高度比明朝高跟鞋夸张多了,有的能达到十几厘米。



穿着这种鞋子走路,整个人摇摇晃晃的,必须有丫鬟在旁边扶着。

清宫剧里那些妃嫔走路时的姿态,不是演员故意演的,而是花盆底鞋子带来的真实效果。

花盆底虽然也是高跟鞋的一种,但设计理念跟明朝完全不同。

明朝高跟鞋的鞋跟在后面,走路时重心还算稳定。

花盆底的"鞋跟"在鞋底中央,走起路来特别费劲,完全就是为了好看和显示身份,实用性几乎为零。

清朝统治者禁止汉族女性裹脚,但花盆底这种鞋子同样限制了女性的行动。

表面上看是两种不同的鞋子,本质上都是封建社会用来束缚女性的工具。



无论是明朝的高跟鞋配小脚,还是清朝的花盆底,目的都是让女人走不快、跑不远,老老实实待在家里。

说起来挺有意思,西方人穿高跟鞋的历史也不短,但跟中国完全是两码事。

15世纪的波斯帝国,骑兵作战时穿的靴子就有高跟。

这个高跟不是为了好看,而是实打实的军事需要——骑马的时候,高跟能卡在马镫上,让骑兵站得更稳,射箭的时候不容易摔下来。



波斯的高跟靴后来传到了欧洲,贵族老爷们觉得这玩意儿挺威风的,就开始模仿。

16、17世纪的欧洲贵族男性,几乎人人都穿高跟鞋。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更是高跟鞋的狂热爱好者,他本人身高不够,就靠高跟鞋来撑场面。

路易十四规定,宫廷里的男性贵族必须穿高跟鞋,不穿就是不尊重国王。

那时候的欧洲高跟鞋,鞋跟能有七八厘米高,还涂上红色或者镀金。

走在泥泞的街道上,高跟能让脚离开地面的脏污。

这是实用主义的设计,跟中国女性为了遮脚而穿高跟完全不同。

18世纪之后,欧洲社会发生变化,男性开始追求简洁实用的着装风格,高跟鞋逐渐从男性衣橱里消失。



女性接过了高跟鞋,把它改造成展现身材曲线的时尚单品。

现代我们看到的高跟鞋,基本都是沿着西方这条路线发展来的,跟中国明朝的高跟鞋没什么传承关系。

中国明朝的高跟鞋和西方的高跟鞋,虽然看起来都是鞋底带跟的鞋子,但设计思路天差地别。

明朝高跟鞋的尺码小得吓人,12厘米的鞋底只能装下裹过的小脚。

这种鞋子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方便行走设计的,而是为了配合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要求。

皇后的鞋子虽然做得精美绝伦,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和工艺,但本质上跟牢笼没区别。



那些看似华丽的装饰,掩盖不了这双鞋子带给女性的痛苦。

裹脚已经够折磨人了,再穿上高跟鞋,每走一步都是煎熬。

西方高跟鞋最初是男人的战靴,后来变成贵族的装饰,再后来才成为女性的时尚单品。

这个演变过程里,高跟鞋的功能一直在变化,但从来不是为了限制人的行动而存在的。

现代女性选择穿高跟鞋,是为了美观和展现个人风格,不穿也不会有人说三道四。

明朝女性没得选。

她们从小就被灌输"三从四德"的观念,脚要裹,鞋要穿,衣服要长到拖地。

这一切都是为了符合男权社会对"贞洁女性"的要求。

那19双精美的高跟鞋,每一双都承载着那个时代女性的无奈和苦难。



考古学家把这些鞋子摆进博物馆的时候,参观的人都赞叹工艺精湛。

可真正了解了这些鞋子背后的故事,就会明白,它们不该被当作简单的艺术品来欣赏。

这些鞋子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一个时代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

明定陵出土的那19双高跟鞋,现在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展柜里,隔着玻璃看上去依然华美精致。

很多游客拍照留念,感叹古代工艺的高超。

可很少有人想到,这些鞋子的主人当年穿着它们,要忍受多大的痛苦。



封建社会用礼教、用裹脚、用高跟鞋,把女性牢牢困住,这才是这些鞋子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故事。

现在的女性可以自由选择穿什么鞋,走什么路,这种自由来之不易,值得珍惜。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皇马主帅一碗水端平!25岁巨星丢点+提前下场,姆巴佩进2球也被换

皇马主帅一碗水端平!25岁巨星丢点+提前下场,姆巴佩进2球也被换

体育知多少
2025-11-02 07:11:22
马卡:维尼修斯抢走姆巴佩点球又造丑陋一幕,阿隆索本应干预

马卡:维尼修斯抢走姆巴佩点球又造丑陋一幕,阿隆索本应干预

雷速体育
2025-11-02 11:45:16
比亚迪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7.55%,营收增长失速,盈利能力大幅下滑

比亚迪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7.55%,营收增长失速,盈利能力大幅下滑

华尔街见闻官方
2025-10-30 19:46:25
为什么现在主流舆论要反对躺平

为什么现在主流舆论要反对躺平

大刘说说
2025-11-01 14:41:36
“国家队”持仓动向揭秘!Q3持仓超100亿A股上市公司名单一览

“国家队”持仓动向揭秘!Q3持仓超100亿A股上市公司名单一览

财联社
2025-11-02 08:41:06
搞笑登,伦纳德绝杀成功时哈登露出鬼魅笑容

搞笑登,伦纳德绝杀成功时哈登露出鬼魅笑容

懂球帝
2025-11-02 09:15:04
“机械飞升”将成真?Neuralink首例受试者近况曝光 马斯克暗示其将植入双脑机设备

“机械飞升”将成真?Neuralink首例受试者近况曝光 马斯克暗示其将植入双脑机设备

财联社
2025-11-01 13:34:21
1985年,叛逃至台湾的飞行员萧天润和台湾美女主播张德芬结婚了

1985年,叛逃至台湾的飞行员萧天润和台湾美女主播张德芬结婚了

忠于法纪
2025-11-01 09:22:20
中方刚复购大豆,美国又变脸,美贸易代表通告全球,继续调查中国

中方刚复购大豆,美国又变脸,美贸易代表通告全球,继续调查中国

叮当当科技
2025-11-02 00:09:19
3-0!62岁穆帅激活本菲卡,3连胜狂轰11球,10轮不败+距榜首仅1分

3-0!62岁穆帅激活本菲卡,3连胜狂轰11球,10轮不败+距榜首仅1分

我爱英超
2025-11-02 07:00:44
震惊!一大学女生哭诉每月1500生活费不够,吃根2元香肠都要犹豫

震惊!一大学女生哭诉每月1500生活费不够,吃根2元香肠都要犹豫

火山诗话
2025-10-30 21:43:50
利物浦2-0维拉!终结英超4连败,萨拉赫破门创3纪录,大马丁失误

利物浦2-0维拉!终结英超4连败,萨拉赫破门创3纪录,大马丁失误

侃球熊弟
2025-11-02 05:25:18
你做过最疯狂的事是什么?网友:在公园亲了一小时

你做过最疯狂的事是什么?网友:在公园亲了一小时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0-11 00:20:03
豪门狂欢夜:拜仁15连胜创历史 阿森纳夺9连胜 利物浦2-0+皇马4-0

豪门狂欢夜:拜仁15连胜创历史 阿森纳夺9连胜 利物浦2-0+皇马4-0

侃球熊弟
2025-11-02 04:00:22
难挽败局,拉塞尔17中10砍31分7板3助,三分13中7正负值-1

难挽败局,拉塞尔17中10砍31分7板3助,三分13中7正负值-1

懂球帝
2025-11-02 13:38:03
太狂了!苏奇督通知妙瓦底各诈骗园区:不要怕,诈骗活动照常进行

太狂了!苏奇督通知妙瓦底各诈骗园区:不要怕,诈骗活动照常进行

霹雳炮
2025-11-01 20:55:50
7次突围失败190人阵亡!俄国防部证实:红军城乌军开始投降!

7次突围失败190人阵亡!俄国防部证实:红军城乌军开始投降!

展望战史
2025-11-02 12:55:02
网传某律所合伙人带小三产检被抓,正妻质问:叫你妹妹还是姐姐?怀上没?

网传某律所合伙人带小三产检被抓,正妻质问:叫你妹妹还是姐姐?怀上没?

互联网大观
2025-11-01 09:51:44
事关黄金税收,两部门重磅发布!对个人购买黄金有何影响?是否会影响金价?专家解读

事关黄金税收,两部门重磅发布!对个人购买黄金有何影响?是否会影响金价?专家解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2 00:18:10
雷军突然发文!5亿元!网友彻底沸了

雷军突然发文!5亿元!网友彻底沸了

极目新闻
2025-10-31 11:51:39
2025-11-02 14:08:49
乐趣纪史
乐趣纪史
为何我的眼里常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794文章数 83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牛弹琴:高市早苗上台后 中国作出第一次强烈抗议

头条要闻

牛弹琴:高市早苗上台后 中国作出第一次强烈抗议

体育要闻

李大林获2025北马国内男子组冠军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数码
家居
艺术
健康
公开课

数码要闻

铭凡 MINISFORUM 宣布将对非准系统或配件产品全线小幅涨价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艺术要闻

隈研吾翻车?设计了武汉酒店,网友:像一栋“凉席大厦”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