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患癌20年,经历2次转移,最终抗癌成功:她总结出「一句话」

0
分享至

王阿姨今年62岁,退休后的日子本该轻松自在。命运在她48岁那年悄然转弯——乳腺癌的诊断像一道闷雷,击碎了她和家人的平静生活。

经历了手术、化疗的折磨,原以为一切会慢慢恢复。没想到,5年后肿瘤复发,并在3年内又发生了2次转移。那段时间,她一度以为自己就此走到了人生尽头。

可让身边人意外的是,王阿姨并没有被病魔彻底击垮,她说:“每天醒来,我都告诉自己——只要还活着,就还有希望。”也正是这句简单的话,成了她走过20年抗癌路的动力。如今的王阿姨,身心状态稳健,随访已超过5年未复发,成了邻里间口口相传的“抗癌传奇”。很多人好奇:她到底做对了什么?难道癌症康复,真的和心态、生活方式有关?

你可能以为,完全战胜癌症,只能靠先进技术和昂贵药物。但越来越多的权威研究发现,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生活调整,往往比外界想象的更强大。王阿姨的一句话背后,究竟藏着哪些医学道理和科学支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抗癌成功”的可能性,究竟还欠缺哪些细节?

医学界公认,癌症的发生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以及心理状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的公开数据显示,情绪状态能影响患者免疫力,直接作用于康复进程。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追踪1600名癌症患者,发现坚持心理疏导、保持正面心态者,5年生存率提升了约18.7%。



王阿姨在分享自己的经历时坦言,“癌症确实令人恐惧,但如果每天都活在焦虑和恐慌中,身体反而更容易垮掉。”国家癌症中心的调研也证实,长期焦虑、失眠等负面情绪会导致应激激素升高,抑制免疫细胞活性,进而影响肿瘤细胞清除和修复。

除了心理因素,合理的饮食、规律运动、科学治疗管理,也是癌症长期生存的关键。2019年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指南明确指出,高蛋白、低糖、多蔬果饮食模式能显著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在王阿姨的日常生活中,她每日坚持6000步的慢走(约40-50分钟),饮食选择上以豆类、全谷、深色蔬菜为主,同时调整作息、避免熬夜——这些点滴小事,成为她抗癌路上的“护身符”。

坚持心理自我调节和科学生活习惯多年后,王阿姨身体出现了以下显著变化,这些正是权威研究高度肯定的“抗癌指标”:

免疫力明显改善。根据她历年体检数据,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比率从治疗初期的18%提升至24%(正常成年人平均水平在20-35%之间),这被认为与免疫监控能力增强密切相关。



精神状态整体好转。王阿姨分享:“以前始终不安,现在每天都能睡7小时。”哈佛团队研究也提示,每晚保证7-8小时睡眠,肿瘤患者复发率或可降低12.5%-17%。

生活质量稳步提升。过去常因化疗后不适感焦虑,每天待在家里等病情消息。如今,她会主动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与朋友户外踏青、聊天,自评幸福感提升3倍以上,心理健康量表得分在70分以上(远超同龄患者平均线)。

复发风险持续降低。跟踪影像学记录显示,她过去5年内无局部及远处复发。按北京协和医院肿瘤随访数据,仅有约9.7%的同龄同型患者能实现这一“无复发5年”目标,“一念之间”的坚持或许就是那关键的分水岭。

很多人认为,积极的心态听起来像“鸡汤”。但国内外大样本研究已经证实,心态和行为的微小改变,可以对癌症康复产生实打实的生理影响。想要如王阿姨一样,走出困境,医生建议重点做到以下3点:

一是学会心理应激管理。无论面临怎样的诊断结果,都要学会“消化情绪”。可以尝试记录心情日记、与信任的家人朋友倾诉,或加入支持团体。必要时咨询肿瘤心理科医生,配合正念冥想、呼吸训练,每日10~20分钟,即可明显改善焦虑和压力。

二是合理安排饮食运动。遵循“多样出彩,均衡至上”。每日摄入15-20克蛋白质,优选鱼、豆、蛋;新鲜蔬菜水果保证7种色彩入餐盘。避免高糖高油;饭后慢步可帮助促进消化和稳定血糖。有条件可定期营养师随访,优化摄入结构。

三是坚持规范治疗与复查。不要任性停药或跟风偏方,所有治疗调整都应听取专科医生意见。定期复查,密切关注自己身体的微小变化,疑问随时与主治医生沟通。



抗癌路上,没有一种“万能法”,但每一天的选择都关乎结局。王阿姨的“一句话”,或许正是无数患者走在康复路上的精神注脚。健康其实就藏在每一天的理性选择和积极心态里。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人口数据崩塌,东北老铁遥遥领先

人口数据崩塌,东北老铁遥遥领先

望岳
2025-11-12 22:26:49
上海藏着五万日本人:不旅游只扎根,直接把中国城市当第二故乡?

上海藏着五万日本人:不旅游只扎根,直接把中国城市当第二故乡?

寒士之言本尊
2025-11-13 16:15:58
从中产抢着打卡,到集体甩卖倒闭:疯狂扩张的五星级酒店,为何突然崩了?

从中产抢着打卡,到集体甩卖倒闭:疯狂扩张的五星级酒店,为何突然崩了?

快刀财经
2025-11-14 22:46:29
浙江大三甲出现一级甲等事故!

浙江大三甲出现一级甲等事故!

医脉圈
2025-11-14 12:20:54
中金:国内房价从2021年6月至今已下跌35%,但还未止跌

中金:国内房价从2021年6月至今已下跌35%,但还未止跌

知识圈
2025-11-15 14:38:45
路遇奥迪E5 Sportback,真正的豪华好像一眼就有答案

路遇奥迪E5 Sportback,真正的豪华好像一眼就有答案

Autolab
2025-11-14 23:48:17
唏嘘!38岁前国脚收35万踢假球 判刑1年罚款10万 曾随队夺东亚杯

唏嘘!38岁前国脚收35万踢假球 判刑1年罚款10万 曾随队夺东亚杯

我爱英超
2025-11-15 17:31:42
山东一大学,发布停招公告

山东一大学,发布停招公告

双一流高校
2025-11-14 19:19:36
中国领事遭围攻,日本记者:要100多年前,我们就直接打过去了!

中国领事遭围攻,日本记者:要100多年前,我们就直接打过去了!

浅深说
2025-11-13 10:34:33
高市还在搞事?日本同时被四国痛批,一盟友划清界限!

高市还在搞事?日本同时被四国痛批,一盟友划清界限!

国是直通车
2025-11-15 11:10:05
又一科技巨头暴雷!5000人近10亿被套,人去楼空,老板已跑路?

又一科技巨头暴雷!5000人近10亿被套,人去楼空,老板已跑路?

八斗小先生
2025-11-14 17:43:11
遭逆转!王楚钦感慨:虽然一年没打什么比赛 樊振东依旧是世界第1

遭逆转!王楚钦感慨:虽然一年没打什么比赛 樊振东依旧是世界第1

风过乡
2025-11-15 14:57:13
台名嘴狠批高市早苗:就凭你日本?无条件投降国

台名嘴狠批高市早苗:就凭你日本?无条件投降国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5 15:12:08
11月15日俄乌最新:转折点来了?

11月15日俄乌最新:转折点来了?

西楼饮月
2025-11-15 13:27:48
“一个人挺好”被撕碎!深圳一独居女博士在家晕倒6小时,引热议

“一个人挺好”被撕碎!深圳一独居女博士在家晕倒6小时,引热议

火山诗话
2025-11-15 14:46:29
高市早苗拒不撤回!中方突然改口,刚发出最后通牒,日敢插手就打

高市早苗拒不撤回!中方突然改口,刚发出最后通牒,日敢插手就打

混沌录
2025-11-14 18:50:50
随着樊振东4-2逆转王楚钦,产生了两大不可思议:连续4届杀进决赛

随着樊振东4-2逆转王楚钦,产生了两大不可思议:连续4届杀进决赛

侃球熊弟
2025-11-15 13:24:14
日本议员:受降的是中华民国,新中国没资格说话!网友:那更好了

日本议员:受降的是中华民国,新中国没资格说话!网友:那更好了

青青子衿
2025-11-15 15:51:35
上海的通报来了,但荒诞并非只发生在上海

上海的通报来了,但荒诞并非只发生在上海

清书先生
2025-11-14 17:07:14
继三大航司后,多家航司同日发布通知:赴日机票可免费退改签

继三大航司后,多家航司同日发布通知:赴日机票可免费退改签

界面新闻
2025-11-15 17:09:58
2025-11-15 21:27:00
萧鮖记录风土人情
萧鮖记录风土人情
小伙在内地上学,记录风土人情
1236文章数 3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金振口服液助力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

头条要闻

玉渊谭天:中方已做好对日实质反制准备

头条要闻

玉渊谭天:中方已做好对日实质反制准备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限时10.59万起 新款星海S9将11月19日上市

态度原创

家居
房产
旅游
教育
公开课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房产要闻

共话产业变革下的投资新思维与新机遇|蓝湾财富论坛精华

旅游要闻

全球最著名老鼠洞:有人扔硬币,有人来求婚

教育要闻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认知 #思考 #教育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