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重今宵白,月明故乡情。在中秋国庆“双节”之际,汉滨区工商联精心策划了一份满载深情的礼物——“亲情卡”与“感应灯”,承载着深厚的乡愁,走进在外拼搏的会员家庭,为留守的长者送去了节日的祝福和深深的关爱。
![]()
在安康市中心城区马坎,79岁的“何妈妈”从工商联主席徐宏梅手中接过这份充满暖意的贺卡,感慨万千:“茂军常年在外,你们如此关心我们,我感激不已。”徐宏梅深情地朗读着贺卡:“感谢你们辛勤持家,养育子女,将孝道深植心田。我们为何家长敢闯敢拼的企业家精神喝彩!”这张朴素的贺卡,虽无华丽辞藻,却满载着对家属孝行的敬意,既是对父母养育英才的肯定,也是对默默支持子女奋斗的家属们的崇高致意。
“我守护好这个家,让他在外无后顾之忧。”何妈妈的朴实话语,道出了无数亲情的思念与心声。徐宏梅握着老人的手说:“两位老人保重身体,就是孩子们最大的福气。”
在走访中,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钱广向在江苏创业的谢承勇家属介绍:“西康高铁即将通车,汉滨的‘归雁经济’正蓬勃发展。”他强调:“‘十五五’规划中,民生、文旅等领域的千亿级项目,为在外游子提供了返乡创业的良机。”
“点亮一盏小夜灯”,这是民营企业对留守老人细致入微的关怀。在石梯镇叶沟村,徐宏梅将一盏感应小夜灯交到年迈的老人手中,一边演示使用方法,一边细心讲解。看着老人好奇的眼神,徐宏梅温柔地提醒:“年纪大了,夜里起身不方便,这橘色‘小东西’很有用。它光线柔和,不刺眼,起夜就方便多了。”一盏小夜灯,一句贴心话,如同温暖的灯光,照亮了老人的夜晚,也点亮了尊老爱老的社会风尚,让关爱在细微处生根,在守望中传递。
![]()
近年来,汉滨区工商联秉承“三优”(优服、优推、优选)服务理念,创新“党建+520”工作模式,积极搭建交流服务平台,引导民营企业融入全区产业布局。在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中,倡导以“孝义文化”为核心的“家+”新举措,为“归雁经济”搭建了一座温暖的桥梁。
“家乡如此关心我们的家人,让我在外奋斗更有动力。”何茂军深情地说。在新疆、山西、贵州、河北、广东……众多汉滨籍创业人士感同身受,大家纷纷表示,这种人文关怀胜过任何优惠政策。
此外,流水商会、城北商会、吉河商会等组织引导会员企业全面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截至目前,该行动已带动4000多户、68000多人增收致富,为汉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作者:翁 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