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案例: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综合废水处理升级项目
项目背景
华北地区某老牌光伏企业硅基薄膜电池生产线扩建后,原有废水处理设施无法满足需求。该基地日产废水约1200吨,含多种难降解污染物。2018年实施提标改造工程,投资4500万元,将处理标准从一级B提升至地表水IV类标准。
废水成分及来源
主要废水类型:1)硅烷(SiH4)废气洗涤废水含硅粉和氟化物;2)透明导电膜刻蚀废水含Sn、Zn等金属;3)清洗废水含NH3-N和有机污染物;4)厂区综合废水含多种混合污染物。特征污染物包括氟化物(80-150mg/L)、氨氮(50-100mg/L)、总氮(60-120mg/L)、悬浮物(200-500mg/L)。
处理工艺流程
改造后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三级工艺:
混凝沉淀预处理:去除大部分悬浮物和胶体硅
两级AO生化系统:高效脱氮除磷
高效沉淀池:投加钙盐除氟
MBR膜生物反应器:泥水分离并提高污泥浓度
臭氧催化氧化单元:降解难分解有机物
活性焦吸附过滤:深度净化保障出水稳定
最终效果
改造后系统出水氟化物<1mg/L,氨氮<1.5mg/L,总氮<15mg/L,COD<30mg/L,全面优于设计标准。每年减排COD约180吨,氨氮约25吨,氟化物约40吨。水回用率从60%提升至85%,运行能耗降低20%,成为行业内废水处理升级的典范项目。
薄膜太阳能电池废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从上述典型案例可以看出,当前薄膜太阳能电池废水处理呈现以下技术发展方向:
分类处理
:针对不同生产环节废水的特性,采用分流收集和分类处理策略,提高处理效率并降低成本。
组合工艺
:单一技术难以满足复杂废水处理要求,物化-生化-膜技术的组合应用成为主流。
资源回收
:从"处理"转向"资源化",回收重金属和水资源,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智能化控制
:利用在线监测和自动控制技术,应对水质水量波动,确保稳定达标。
近零排放
:随着环保要求提高,蒸发结晶等零排放技术应用日益广泛。
不同技术路线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废水特性、处理规模、排放标准、投资运行成本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选确定最优方案。未来随着薄膜太阳能技术的创新发展,废水处理技术也将持续进步,为光伏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