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国庆假期,不出意外的话,很多人又被高铁超员的问题给背刺了。如果你是买短乘长,很有可能在超员的情况下被高铁服务员“请”下车;即便你是正常买票,正常坐车,遇到相同的问题,也会因为高铁临时停车而耽误行程。
集中出行,高铁上肯定爆满,很多人一时间也买不到票,这是问题的根本。而这些年来,大多数买不到票的人都找到了应对之策,那就是买短乘长。可问题就在于,高铁列车对于乘员十分的“敏感”,一旦超员超载,列车就会报警,于是,这个问题就变得更加复杂。
![]()
正常买到票的人自然会谴责那些买短乘长的乘客,认为他们破坏了规矩,不遵守规则,制造了这些问题。但是现在大量买短乘长的乘客也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是错的。
他们觉得是铁路运营部门的问题,为什么高铁就不能够超员?自己又不是故意逃票,到站补票还不行吗?毕竟太多人乘车,买不到票是客观事实,难道就不能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吗?
![]()
今天就来聊一聊高铁超员背后的一系列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又该如何去解决。
高铁超员导致的临时停车现象很普遍
先来看一些具体的案例,9月30日,G3754次列车行驶到张家港站,因为列车超员报警,随即出现了临时停站的现象。这趟列车是从杭州西站出发,终点站是呼和浩特东站,全程经过25个车站,并没有张家港站。但就是因为车厢超员,列车行驶到张家港站之后便临时停车。
![]()
列车员后来发现,还是因为有乘客买短乘长,触发了列车超员的警报机制。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列车员并没有给一些短途的乘客补票,而是把他们清下了车,又把一部分乘客分散到各个车厢,这才解决了问题。但是临时停车的时间长达40多分钟。
不料,列车开动之后,中间又出现了两次临时停车的情况,原因还是由于超员导致的,最终导致这趟列车比计划到站的时间晚点了1个多小时,而且也间接影响到了其他列车的运行。
![]()
上述情况并非个案。这两年每到国庆假期或者是春节长假,由于出行人口增加,太多的人买不到车票,就采取买短乘长的方式乘车,进而就会出现高铁超员,然后临时停车的现象。从新闻的报道来看,2018年之后每年都有大量类似的情况出现。
铁路部门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一方面清理乘客,另一方面是呼吁大家不要买短乘长,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这种乘车方式可能会引发列车运行的混乱,甚至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
太多乘客都不理解这种情况,因为大家都有乘坐绿皮车的经历,普通的火车超员现象相当的严重,车厢里似乎只要能塞得下就能永远上客。所以导致很多买不到票的乘客都是先上车后补票,虽然很拥挤,可至少把车上的人都送到了目的地。
正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现在高铁出行越来越普遍,很多人就把过去的方法用到了高铁上。不过由于高铁乘车检票的流程更严格,没有票根本上不了车,所以一些乘客就会买一张短途的票,上车之后再补票。
![]()
显而易见,一旦车厢内超员的话,就会触发高铁的超员机制,接下来就是报警和临时停车。这就导致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高铁就不能够超员?
高铁超员为什么会下逐客令?
比如在2018年国庆期间,G402次列车从贵阳出发到北京,列车在行驶途中出现了超员报警,然后列车员向乘客解释超载会有危险,最终劝说一部分打算补票的乘客在石家庄站下车。
![]()
难道高铁就不能够像绿皮车那样超载吗?其实也可以超载,否则高铁车厢里也不会有站着的乘客了。问题就在于,高铁的超载有一个限额,换句话说,如果超载超过了限额,就会触发报警机制。
对于高铁超载限制的问题,中国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设计师张立国曾经做过解释。
![]()
以CR400AF车型为例,在设计的时候都是按照17吨轴重来设计的,在这个范围之内,车厢的载重能够满足运行要求,如果超载了20%,也可以正常运行,但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如果再超载的话,列车整体上就承受不住了。
目前的设计是,高铁有单车车厢报警和整列车报警机制,如果是一个车厢出现超员,列车员只要疏散乘客去其他车厢就行。如果是整列车都出现了超员,那么驾驶室以及各个车厢都会报警,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得疏散一部分乘客下车。
![]()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专家并没有详细解释,只是提到车厢的结构承重就是这样,一旦超过了吨位,在运行的过程中可能就会出一些问题。大众的猜测是,可能是由于高铁行驶的速度很快,过度超员的话会产生安全风险。
不过前面提到的这位张立国设计师在此前向媒体解释的时候,并没有提到这一点。他还提到,如果车厢内超员的话,乘客的舒适度会有所下降,因为车厢内的空调、供风、供水系统以及卫生系统等等都是有限额的。
![]()
也就是说,高铁不是绿皮车,在运行的时候不可能像绿皮车那样无限制上人。在达到一定的限额之后,列车就会报警,多余的乘客就必须得下车。
有些乘客并不接受这种解释,他们认为自己已经买票了,在车上补票就行,不能把自己给赶下去。那么这种想法正确吗?
![]()
补票模式要双方都同意才行
所谓的买短乘长,其实就是绿皮车时代的补票模式。在绿皮车时代,有时候检票过程可能有些松懈,很多买不到票的乘客也可以直接上车,然后在车上再补票。高铁的买短乘长本质上也是如此,前面已经提到,因为高铁检票严格,所以一些买不到票的乘客才买一张短途的车票,上车之后再补票。
车票就是一种带有合同性质的约定,严格意义上来说,乘客购买的车票终点站是哪里,到站之后就必须得下车。如果可以补票的话,不仅仅是乘客单方面的想法,还得经过列车员和铁路部门的同意才行。也就是说,补票模式需要双方同意。
![]()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大多数乘客都能在火车上补到票,这慢慢的就让人们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只要上车了补票就行,没有必要经过列车员的同意。然而,高铁的超员限制跟大众的这种想法恰恰是矛盾冲突的。
这样一来,一旦一列高铁上超员严重的话,那些购买了短途票的乘客,他们就一定会被赶下去。举例来说,一列高铁从广州开往北京,有的乘客从广州上车,但是没有买到终点站的票那些购买了短途票的乘客,他们就一定会被赶下去。
![]()
举例来说,一列高铁从广州开往北京,有的乘客从广州上车,但是没有买到终点站的票,于是就买到长沙站或者是郑州站。这个时候的列车上应该还不会超员,但是当列车经过了长沙站或者是郑州站后,那些原本应该下车的乘客依旧待在车上,再加上新上车的乘客,最终就出现了超员。
矛盾的地方就是在这里,乘客认为自己不应该被赶下去,自己补票就行。但是,高铁由于超员一直报警,没办法继续行驶,从而就会出现临时停车的情况。
![]()
列车晚点并非没有说法
还有一些乘客会这样反驳,既然要严格按照合同买票,那么列车出现晚点之后,铁路运营部门为什么不给乘客一个明确的说法?这种说法其实是一个悖论。
列车晚点的情况很多,其中有一个情况恰恰是因为高铁超员导致报警,最终导致临时停车而耽误了时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最终的晚点责任就应该由那些买短乘长的乘客来担负。但现实的情况是,即便出现了临时停车的情况,铁路部门也只是把一些乘客给清理下车了,并没有把列车晚点的责任真正推到他们身上。
![]()
至于别的晚点情况,有些是自然因素,不可抗力,比如大风把异物吹到了火车线路上。还有的情况是人为因素,但是有些人为因素根据法律规定,多数情况下也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比如有些调皮的孩子把异物放置在铁轨上,导致列车晚点,这种情况被查获的话,基本上都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
所以说,有些乘客拿列车晚点的情况跟补票模式进行对比,这本身就是不合逻辑的。高铁列车既然不能够超员,那么补票这种模式也就不会得到认可。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铁路部门也会视实际的情况而灵活应对。
所以,问题的本质并非超不超员,而是在节假日期间出行人数太多,尤其当乘客集中前往同一个目的地的时候,自然就会导致列车运行爆满。
![]()
结语
要解决这个问题,铁路部门增加运力只是一个方面,而且这个办法也是有上限的。真正要从根本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假期设定的原因。
我国的假期设定太过于集中,两个长假国庆长假和春节长假正好都是出行高峰。而要彻底缓解客流量,应该考虑假期错峰,也就是错峰放假,或者是增加其他时间段的假期时长。
![]()
如果设置了错峰假期,或者是增加了其他时间段的假期,很多人就不会集中在同一个假期里出行,那么列车上也就不会超员,各个景区也不会人山人海,太过于爆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