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沿着竹林吹来,拂过红墙,吹皱树影,也吹慢时间。
没有香火缭绕,也无钟磬阵阵,只有树叶翻动的声音与行人的脚步,轻轻落在石板上。
午后的阳光从飞檐缝隙间洒下,斑驳而静谧。此处,不似现代成都的节奏,更像一段被遗忘的旧时光。
步入寺门,才知这是近慈寺,曾为成都城南最负盛名的佛门净地,鼎盛时僧众达八百余人,如今却隐于锦城湖边,被烟火气包围,被时间沉淀。
![]()
近慈寺坐落于武侯区盛安街,离喧闹不过几步,却自成一界。周围是日常生活的楼宇与市集,沿着地铁5号线锦城湖站步行十五分钟,便能走进这处“上了年纪”的佛门世界。
![]()
寺内不大,却处处讲究。红墙之外是拍照热点,红墙之内则更显禅意。清晨薄雾未散,竹林中露水未干,红墙青瓦,仿佛画卷铺陈。
![]()
气候宜人,成都的春秋尤为适合造访,阳光不烈,风温柔,带一壶茶、穿一袭长裙,恰逢寺内银杏黄时,更添诗意。
![]()
从山门入,一段竹影随墙延伸至回廊。青石板脚下不显眼的裂缝里生出苔藓,仿佛在悄悄提醒,这是座活着的寺庙,不是博物馆。
![]()
庭院深处,大殿林立。观音殿、大雄宝殿、祖师殿等各守一隅。香案前几位虔诚信众合十闭眼,未语却肃然。佛像不拍,只以眼观之,已觉内心安定。
![]()
绕过主殿,是两株古银杏,秋日金叶落地,树下留白最是动人。大树下可驻足沉思,偶有微风,叶片轻响,如对话如低语。
![]()
寺外近旁的铁像寺水街,是另一种热闹。盖碗茶、手作铺、手鼓声、叫卖声,不远不近。若在近慈寺坐了一小时,出来再喝一盏茶,便会明白什么叫“静动相宜”。
![]()
许多游客在水街热闹一圈,才知旁边这堵红墙后的世界。也有人特意穿着汉服而来,只为在光影与回廊之间留下一帧属于成都的“慢镜头”。
![]()
近慈寺始于隋朝,历经明万历重修、清康乾扩建,到民国时的能海上师弘法盛景,历史沧桑尽藏于院落角落。
![]()
文革期间殿宇尽毁,2007年才重建为“近慈精舍”,并于2015年正式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
![]()
不高调,不商业化,甚至连宣传都极少。这不是为了淡泊名利,而是以一种“本就该如此”的姿态存在。
![]()
在成都众多寺庙中,近慈寺没有武侯祠的名气,没有青羊宫的香火,也不似文殊院的游客如织。
但正因如此,它才拥有了更多真正的宁静。
不收门票,不设喧嚣。红墙之外是镜头感十足的氛围感,红墙之内是安静、内敛与佛意的交织。
它不抢眼,却能走进心里。
当城市飞速前行时,总要有些地方替我们慢下来——近慈寺,用一院红墙竹影和千年银杏,提醒来者:热闹之后,该静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