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教育竞争愈发激烈的时代,“鸡娃” 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近年流行起来的“鸡娃对赌协议”,还是让人惊掉下巴。原本属于商业大佬之间的风险博弈,如今竟成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 “约定”。
比如:“雅思冲6分,奖励宝马M3”“拿到G5录取书,香奈儿包包马上提”……
![]()
这种砸钱换offer的操作,到底是激励孩子,还是埋雷?今天咱就聊点大实话——想送孩子读名校,到底该怎么“赌”才能赢?了解更多,可以私聊阿Mo,一对一咨询。(可加V:amoshuojiaoyu)
![]()
中产家庭的鸡娃对赌协议有多壕?
现在的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学习,真是绞尽脑汁。部分中产家庭甚至搞起了“对赌协议”:孩子考得好,就兑现高额奖励,有些“赌约”的金额甚至高达七位数。
![]()
曾经就有家长承诺,孩子要是一年内拿到UCL的offer,就奖励一辆奥迪Q5,外加一笔欧洲旅游基金和变美基金;如果没完成目标,孩子只需要承包整个假期的家务。
![]()
即将进行A-level大考的考生,也跟妈妈签了一份A-level大考对赌协议,要是能拿下全A成绩,同时雅思考到6.5分,妈妈就承诺赞助一次环球毕业旅行,外加周杰伦演唱会门票,之前欠的“家庭贷款”也能一笔勾销。如果考砸了,那就打游戏时间减半、零花钱减半,家务活全包,以及上辅导班不能抱怨。
![]()
另外,说到“鸡娃对赌”的“天花板”,还得看海淀家长。
有家长开出这样的条件:只要孩子能考上北二国际部且雅思考到6.5分(小分不低于6),就能拿到苹果最新五件套,外加ive演唱会门票、全套高端化妆品,还能在相机、名牌包或高尔夫装备中任选一样。
这还只是入门奖励。等进了国际部,如果A-Level能拿下3个A*,三年后考上英国G5名校,奖励也会翻倍:一辆宝马5系、每年两次环球豪华旅行、Chanel高级成衣(或每年两个经典款包包),还能额外实现一个心愿。
![]()
看着这些五花八门的“对赌协议”,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真是拼了!从最新款电子产品到名牌包包,从环球旅行到豪车奖励,家长们不惜砸下重金,就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这场以教育为名的“疯狂赌局”,正在鸡娃圈里愈演愈烈。
![]()
砸钱激励孩子冲名校,
到底是教育投资,还是定时炸弹?
表面上看,“对赌协议” 中诱人的奖励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效果,让孩子斗志满满。
![]()
但冷静想想:这种砸钱换offer的操作,到底是教育投资,还是一颗定时炸弹呢?
来看个真实案例:某位小红薯博主分享,自家孩子靠着“成绩对赌”成功考进UCL,结果刚上大一就出现了严重的厌学情绪。
一开始,孩子还能勉强维持学习状态。可渐渐地,情况越来越糟,曾经那个能熬夜刷题的拼命娃,现在作业能拖就拖;以前上课全神贯注的他,如今不是在走神就是在玩手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长期的物质刺激,带来了内驱力崩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孩子将学习的动力完全建立在物质奖励上时,一旦目标达成,奖励到手,他们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因为在他们心中,学习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获取知识、提升自我,而是为了得到那些物质的东西。而家长总不能靠保时捷“赌”到博士毕业吧?就算能,那毕业之后找工作呢?不可能每次都有物质奖励作为激励吧?那时,这些孩子又该如何应对呢 ?
所以说,对赌协议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将学习变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将长期的教育变成了短期的教育,用外在的刺激取代了内在的驱动。
“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别人家孩子都在补课、竞赛,我不给点刺激,孩子哪来的动力?”面对质疑,一位妈妈只能无奈辩解。这种看似“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协议,实质上是家长教育焦虑的转嫁。
![]()
用物质激励孩子学习不好?
聪明家长早就在做“长期赌局”…
在教育这场漫长的马拉松中,有远见的家长早已摒弃了短视的物质激励方式,转而投身于一场精心布局的 “长期赌局”。阿Mo曾服务过一位智慧妈妈,她是这么做的:
这位妈妈的第一招,赌孩子的兴趣探索。
当孩子雅思达到6.5分时,她没有选择送手机、电脑这些常规奖励,而是给孩子报了一个英国夏校,让他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
![]()
这个奖励妙在哪?首先,孩子能提前体验真实的大学课堂,接触更广阔的知识领域。更重要的是,在自主选课的过程中,孩子可以探索自己真正的兴趣点。
比起直接给台新手机,这样的奖励更能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萌发对知识的好奇,这种内在动力的培养,才是真正受用终身的。
这位妈妈还有更高明的一招,培养孩子的软实力,打造申请中的独特亮点。
什么意思呢?就是当孩子在A-Level大考中考出A*的好成绩时,她给予的奖励是赞助一个公益项目的启动资金,让孩子投身公益,从项目策划到落地执行全程参与。
![]()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
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运用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去协调各方资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既奖励了孩子,也锻炼了孩子。
当孩子将这段公益经历写入申请文书时,她的申请文书直接秒杀同龄人。因为招生官看到的不仅是个学霸,更是一个有社会担当、综合能力突出的潜力股。比起那些罗列竞赛奖项的文书,这样真实的经历更能打动人心。
事实证明这个策略很成功,去年,这位妈妈的女儿就凭借这段独特的经历,不仅被LSE录取,还拿下了奖学金,开启了崭新的学术旅程。
![]()
听说,富豪家庭的对赌协议,动不动就是“进藤校就送家族信托”,对他们来说,对赌协议更像是一种锦上添花的游戏,无论输赢,都不会影响他们通往精英圈层的步伐。
而文中我们讨论的“对赌协议”,一般指的是中产家庭,他们虽然也投入不少,但和富豪家庭比起来就是小打小闹了。
不过,中产家庭也别慌,其实咱的核心优势是——用信息差代替钞票差。
比如:美国大学更看重“成长叙事”,你娃做家务打工的经历,包装好了比竞赛奖牌更动人;英国G5招生官亲口说过,他们最怕“完美学生”,有失败经历还能反思的娃才是潜力股。
所以啊,教育的本质不是“赌博”,而是“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后,你家娃如果考上梦校,你最想奖励TA什么?评论区让我看看,可别再说清空购物车了!
如果您对国际学校择校有烦恼,可私聊我一对一咨询,给您一些专业的帮助,直通名校招生官,匹配湾区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感谢你的阅读!我是主笔阿Mo,分享最新择校升学情报,深度解读学校及教育,为大家输出最实用、最及时的择校升学干货。
关于教育、择校、升学等,如果你有任何话题想讨论,可以小窗私聊,获取更多一手择校升学资讯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