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7年深秋,重返长安的唐玄宗李隆基秘密派遣心腹宦官前往马嵬驿。一年前,他心爱的杨贵妃在此香消玉殒,如今局势稍定,他决心为佳人举行正式改葬。然而当坟墓被挖开时,众人愕然:紫褥尚存,遗体却已无踪,唯有一个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孤零零置于棺内。这一发现让玄宗陷入巨大的困惑与悲痛,也让他逐渐看清了马嵬坡之变背后那张精心编织的权力之网。
天宝那年六月,潼关一破,玄宗就往西边跑,跑到马嵬驿这地方,禁军突然就不走了,吵吵嚷嚷的,先把杨国忠给剁了,然后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杨贵妃,话里话外都说这事不能这么算了,看着是当兵的又饿又累,心里有火,可你回头一琢磨,到处都是不对劲的地方,那个叫陈玄礼的,跟了玄宗大半辈子,什么风浪没见过,忠心是出了名的,这节骨眼上他带头闹事,太子李亨呢,从头到尾一句话不说,就那么看着,好像巴不得事情闹大。
![]()
杨贵妃一死,陈玄礼立马就去见玄宗,嘴里说着是为国除害,手上动作快得很,派兵把玄宗“保护”起来,这哪是临时起意的兵变,第二天大清早,路边跪了一地老百姓,哭着喊着求玄宗别走,李亨就坡下驴,说自己分兵去北边收复失地,这一套下来,顺畅得跟排练过一样,权力就这么交过去了。
![]()
马嵬坡那贵妃的坟,怪事就更多了,一直有三种说法,一种是说尸体烂没了,《旧唐书》里写,贵妃死了以后,皮肉都坏了,就一个香囊还好好的,宋朝人修书的时候觉得这事不靠谱,给删了,可就算烂了,骨头总得在吧,坟里空空如也,这说不通,第二种是说尸体被人偷偷搬走了,当晚有人看见几个黑衣人抬着个担架鬼鬼祟祟的,高力士后来死了脸色也不好看,这里头八成是李亨那边的人干的,就是不想让玄宗留个念想,免得他以后看到坟就想起旧事,第三种就更玄乎了,说杨贵妃根本没死,坐船跑去了日本,那边现在还有她的雕像和坟,听着就像个故事,没什么真凭实据,都是老百姓想往好了说。
不管到底怎么回事,这空坟本身就成了一个符号,玄宗连去祭拜一下的权力都没了,李亨就是要用这种方式,把他爹跟过去的一切都切断。
后来玄宗回到长安,当上了太上皇,住进兴庆宫,没多久,太极殿的牌匾都换成了“大明宫”,身边伺候的全是新面孔,他这才算彻底看明白,马嵬坡那事根本不是意外,就是太子联合禁军给他下的一盘棋,陈玄礼因为“护驾有功”封了宿国公,结果半年不到就死了,当初拦路的那几个百姓头头,也都当上了新朝的官,玄宗看着这些人事安排,心里跟明镜似的,自己已经成了儿子坐稳江山的绊脚石。
晚年的玄宗,整天就对着贵妃的画像发呆,一听到《霓裳羽衣曲》的调子就控制不住情绪,这不光是失去了心爱的人,更是对自己亲手葬送权力的悔恨,他当时以为牺牲一个贵妃就能换来平安,哪知道那只是个开始。
![]()
马嵬坡这出戏,说白了就是古代皇权交接的老套路,先把你身边最亲信的人干掉,像杨国忠,再把你的威信打掉,让杨贵妃死,最后权力就顺理成章地转手了,李亨在灵武自己就登基了,唐朝这历史翻来覆去就是这样,李世民是这么干的,李亨也是这么干的。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越来越厉害,根子就在马嵬坡,皇权自己先乱了,父子之间相互猜忌,君臣之间相互算计,中央的威信就再也立不起来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马嵬之变,三纲崩摧”,他算是看透了,这事直接影响了后面两百年的唐朝国运。
坟里最后只剩下一个香囊,成了那个盛世结束的标志,玄宗手里捏着那个香囊,可能才真的明白,梨花树下埋的,不光是一个美人,更是那个自信、开放的大唐,这事最可笑的地方在于,唐肃宗李亨算计了一辈子,结果玄宗去世才十三天,他自己也跟着走了,皇权争来斗去,到头来谁也没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