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科学大学有个团队,领头的是藤泽俊正教授,他们最近干了件大事,用非热量子态把卡诺效率给突破了。
这卡诺效率可不是普通规矩,是1824年萨迪・卡诺提出来的,两百年来一直是热力学里的“铁律”,所有热机想把热量转成电能,效率都超不过它。
现在这层天花板被捅破了,这对废热回收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咱们平时用的手机、家里的电脑,还有工厂里的机器,都会产生废热。
![]()
这些热量以前基本就是浪费掉了,传统的回收技术根本拿它们没办法,主要就是卡诺效率卡着脖子。
就拿手机来说,用久了会发烫,这些热量要是能收回来再转成电,续航肯定能长不少。
我本来想,可能也就多撑一两个小时,后来发现团队实验里,用新技术比传统方式电压输出高了不少,要是真用到手机上,效果估计比我想的还强。
![]()
TL液体:打破铁律的“神奇材料”
要突破卡诺效率,关键得靠一种叫Tomonaga-Luttinger(简称TL)的液体。
这东西跟咱们平时见的金属材料不一样,传统金属里的电子一加热,很快就乱作一团,能量也就散了,但TL液体是一维电子系统,电子受热后能保持“非热平衡态”,简单说就是能量不会随便跑掉,能好好存着。
团队做实验的时候,先是用量子点接触晶体管产生废热,再把这些热量注入TL液体里。
因为TL液体能保住非热平衡态,这些热量就顺着几微米的距离传到量子点热机里,最后转成电能。
![]()
结果出来的时候,不少人都惊了,这效率不光超过了卡诺效率,连库兹涅佐夫-阿尔伯恩效率都给超了。
后者本来是热机在最大功率输出时的上限,现在也不管用了,不过这TL液体也不是那么好弄的。
要做出来,得用纳米加工技术,精度得控制在5纳米以内,还得在超低温环境下才行,大概是-263℃左右。
现在实验还只在微米尺度上做,想弄成能大规模用的宏观器件,怕是还有不少坎要过。
![]()
我觉得现在最实际的,就是先在需要低温的地方试试,比如量子计算实验室,毕竟那里本身就有低温设备,用起来能方便点。
一边是希望:从手机到量子计算的新可能
这技术要是能落地,用处可太大了,先说说电子设备,现在的超级计算机,比如日本那台“Fugaku”,一年耗电特别多,其中不少都变成了废热。
要是能用这技术把这些废热收回来,不光能省点电,还能降低运营成本。
还有咱们的智能手机,要是芯片里能集成微型TL液体模块,实时回收废热,以后出门可能就不用总带着充电宝了,量子计算领域更是能沾大光。
![]()
量子计算机运行的时候特别容易发热,现在的冷却技术又费电又贵,还限制了量子计算机往更大规模发展。
要是能把废热转成电能,既能给冷却系统减负,又能给量子计算机供电,一举两得。
我之前还担心,量子计算机想普及,冷却这块就是个大麻烦,现在看来,这技术说不定能解了这个困局。
但也不能光想好处,挑战也得说清楚,除了前面说的材料制备难,规模化生产也是个问题。
![]()
现在做出来的都是小尺寸的,想扩展到工业用的大设备,比如回收钢铁厂的废热,还得解决TL液体阵列同步的问题。
而且现在TL液体只能在低温下用,想在室温环境下用,还得接着研究材料。
中科院之前试过用拓扑绝缘体,在室温下维持了一小会儿非热平衡态,不过时间还不够长,还得再改进。
这事儿不光是技术上有突破,对理论研究也挺重要的,以前大家都觉得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绝对的,系统最后肯定会达到热平衡。
![]()
但这个研究说明,在量子尺度上,情况不一样了,不是说热力学第二定律错了,而是它的适用范围得再扩一扩,经典热力学管不了量子非平衡系统。
现在“量子热力学”这个交叉学科也火起来了,论文一年比一年多,欧盟还专门搞了个“QuantumTherm”计划,就是想接着研究这方面。
我觉得这以后说不定能催生出“量子能源学”,不光能改进发电技术,说不定还能帮咱们搞懂宇宙里那些非平衡态的能量现象,比如恒星怎么传能量的。
总的来说,东京科学大学这个团队的研究,确实是给能源转换开了条新路子,虽然现在还有不少难题没解决,但方向是对的。
![]()
要是2030年前能把室温宏观器件做出来,以后工业废热、汽车尾气这些浪费的能量,都能变成有用的电,对减碳也有帮助。
当然,这得一步一步来,不能急,毕竟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个好开头,以后咱们说不定真能跟“废热浪费”说再见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