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很多人的认知当中,房产都是“只涨不跌”的固定资产。然而自2022年起,楼市进入了一段超出普遍预期的漫长调整期。
来到2025年,全国百城二手房价同比跌幅已超7%,环比更是连续41个月下行。趋势已然明朗:那个“闭眼买房就能赚钱”的时代,真的结束了。
对于仅有一套自住房的家庭而言,房价起伏更多是心理层面的波动,生活依旧如常。但值得关注的是,有调查显示接近45%的多套房家庭,如今正面临着4个现实而棘手的难题。
![]()
1、资产价值缩水,财富效应减弱
以上海为例,2019年杨斌以400万元购置的房产,如今估值仅为256万元左右,六年间跌幅超过30%。这并非孤例。
伴随房价逐步回归与居民实际收入相匹配的水平,过度集中于房产的家庭资产正经历显著缩水。依赖房产快速升值的财富积累模式,在当前环境下已难以为继。
![]()
2、二手房流动性降低,变现难度加大
若想将多余房产变现,便会发现市场格局已变。截至2025年9月,全国二手房挂牌量突破730万套,北京、上海、杭州等重点城市挂牌量均逾14万套。
面对激增的供给,受收入预期不稳影响,刚需与投资需求双双观望,导致成交周期拉长、流动性明显下降。
![]()
3、持有负担持续加重,现金流承压
多套房产的持有成本不容小觑。一方面,收入不确定性增加,但月供支出依然刚性;另一方面,物业、维修、供暖等费用随物价温和上涨而逐年递增。
这些看似零散的支出,长期累积下来持续消耗家庭现金流,成为不可忽视的财务压力。
![]()
4、租赁市场格局生变,“以租养贷”难度上升
过去被寄予厚望的“以租养贷”模式,如今面临挑战。在人口净流出的三四线城市,租赁市场供大于求,房屋空置成为常态。
即便位于大城市,也面临保障性租赁住房、廉租房加速入市的分流压力,租金回报率普遍走低。依靠租金覆盖月供的设想,在现实中愈发难以实现。
![]()
文末总结
楼市逻辑已悄然改变。对于持有多套房产的家庭而言,资产增值放缓、流动性减弱、持有成本上升及租金回报下降,构成了当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挑战。
是继续持有等待市场回暖,还是主动调整资产结构、探索新的财富增长路径?这已成为每个多套房家庭需要审慎思考的课题。环境在变,我们的资产配置观念,也应与时俱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