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秋的阳光洒满天山北麓,新疆沙湾市的田野间正上演着一场震撼人心的丰收图景。2025 年 10 月 5 日,随着气温逐渐降低,这座被誉为 “中国优质棉之乡” 的城市,156.93 万亩棉花陆续完成吐絮,正式进入集中采收的黄金周期。站在安集海镇的田埂上极目远眺,连片的棉田如同铺展开的白色绒毯,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涟漪,大型采棉机轰鸣着穿梭其间,洁白的棉包整齐排列在田埂旁,空气中弥漫着棉花的清香与丰收的喜悦,一幅现代化农业的壮美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
沙湾市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 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昼夜温差、肥沃的土壤,这些都为棉花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作为新疆重要的棉花产区之一,沙湾市的棉花种植历史已逾半个世纪,从最初的人工播种、手工采摘,到如今全程机械化作业,这里的棉花产业见证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
尤其是近年来,沙湾市紧紧围绕 “农业强市” 战略,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棉花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如今当地棉花机采率已接近 100%,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新疆棉花采收的效率纪录,更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生动注脚。
![]()
在安集海镇古树村的棉田里,一台红色的大型采棉机正以每小时 15 亩的速度高效作业。驾驶员马建明坐在舒适的驾驶舱内,通过中控屏幕实时监控采收进度和棉花品质,仪表盘上的数字不断跳动,显示着当日已采收棉花 230 亩,净产量突破 3.5 万公斤。“放在十年前,这么大面积的棉花采收至少需要 50 个工人干上一个月,现在有了采棉机,我一个人一天就能完成 200 多亩的采收任务,不仅效率高,棉花的杂质率还能控制在 2% 以内。” 马建明一边操作着设备,一边向我们介绍,他驾驶的这台采棉机是最新引进的智能型设备,配备了卫星定位、自动导航和故障诊断系统,不仅能精准避开棉田中的障碍物,还能根据棉花吐絮情况自动调整采摘高度,最大限度减少棉纤维损伤,保障棉花品质。
![]()
在采棉机后方,几名工作人员正忙着将采收后的棉花压缩成标准棉包。这些棉包每个重达 2.5 吨,外层包裹着防水防晒的专用篷布,整齐地堆放在运输车辆旁。负责棉包转运的王建军告诉我们,为了确保棉花及时入库,村里组建了专门的运输车队,每天有 20 辆重型卡车往返于棉田和轧花厂之间,“从棉花采摘到运抵轧花厂,整个流程不超过 4 小时,既能减少棉花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还能避免因天气变化影响棉花质量。”
![]()
据了解,沙湾市目前共有各类农业机械 3.2 万台(套),其中采棉机、播种机、拖拉机等大型农机具达 4800 余台,这些现代化设备不仅覆盖了棉花种植的耕、种、管、收全流程,还形成了 “采收 — 运输 — 加工” 一体化的产业链条,为棉花产业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实保障。
![]()
除了全程机械化作业,沙湾市在棉花种植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当地农业部门联合科研机构,逐步推广 4.4 米超宽膜播种技术,与传统的 2.2 米窄膜播种相比,超宽膜播种不仅能减少土地裸露面积,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还能增加棉花种植密度,每亩可多栽棉花 2000 株左右,显著提升棉花产量。
![]()
在梧桐树村的示范棉田里,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国给我们算了一笔账:“采用超宽膜播种技术后,我们村的棉花每亩产量从过去的 350 公斤提高到现在的 420 公斤,按照每公斤棉花 12 元的市场价计算,每亩地能增加收入 840 元,全村 1.2 万亩棉田每年就能多增收 1008 万元。” 不仅如此,超宽膜播种技术还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
为了进一步提升棉花品质,沙湾市还建立了棉花质量追溯体系。每一块棉田都有专属的 “身份编码”,从播种、施肥、灌溉到采收、加工,整个过程都有详细的记录,消费者通过扫描棉包上的二维码,就能查询到棉花的产地、种植户、采收时间、加工企业等信息。“我们的棉花不仅要高产,更要优质,要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消费者都能放心使用沙湾产的棉花。” 沙湾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宏说,目前沙湾市生产的棉花已通过国家优质棉认证,其中长绒棉的纤维长度可达 38 毫米以上,断裂比强度超过 30cN/tex,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优质棉标准,产品远销浙江、江苏、广东等地,深受纺织企业青睐。
![]()
棉花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沙湾市的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还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沙湾市棉花产业园区内,一座座现代化的轧花厂、纺纱厂拔地而起,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新疆天棉纺织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大型纺织企业,每年需要加工棉花 5 万吨,生产各类棉纱 3.2 万吨。
![]()
公司总经理赵志强介绍,得益于沙湾市充足的优质棉花供应,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质量也得到了市场认可,“我们生产的精梳棉纱不仅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还出口到东南亚、欧洲等地区,年销售额突破 8 亿元。” 据统计,目前沙湾市共有棉花加工企业 28 家,纺织企业 15 家,从业人员超过 1.2 万人,棉花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全市 GDP 的贡献率超过 15%。
![]()
在推动棉花产业发展的同时,沙湾市还注重保护棉农的利益。为了应对棉花市场价格波动,当地政府建立了棉花价格补贴机制,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政府会对棉农给予补贴,保障棉农的基本收益。此外,政府还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棉农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帮助棉农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
古树村棉农张秀兰种了 20 亩棉花,过去由于缺乏技术,棉花产量一直不高,收入也不稳定。“现在好了,农业技术人员每个月都会来村里讲课,教我们如何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还帮我们制定个性化的种植方案,这两年我的棉花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去年净收入达到了 15 万元。” 张秀兰笑着说,如今村里像她这样靠种棉花致富的农户还有很多,不少农户都盖起了新房,买了新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
随着夕阳西下,沙湾市的棉田里依旧一片忙碌景象。采棉机的轰鸣声、工作人员的交谈声、运输车辆的喇叭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欢快的丰收交响曲。站在田埂上,看着一辆辆满载棉包的卡车驶向远方,仿佛看到了这些洁白的棉花经过加工后,变成一件件柔软的衣物、一条条精美的毛巾,走进千家万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温暖与舒适。
![]()
沙湾市的棉花丰收,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喜悦,更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缩影。从人工采摘到全程机械化,从传统种植到科技赋能,沙湾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农业强则中国强” 的深刻内涵。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随着更多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相信沙湾市的棉花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相信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将越走越宽广,书写出更多丰收的壮丽篇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