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经常被吼骂的孩子,会养成这6种性格

0
分享至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安东尼朗读音频

“经常被吼骂的孩子,会养成怎样的性格?”

一位妈妈突然问,语气听起来有些沉重。

细问才知道,她老公脾气火爆。

孩子不小心打翻了水杯,作业写得慢了些,甚至只是动作稍显笨拙......都会引来他刺耳的吼骂。

她劝过,吵过,道理讲了一遍又一遍,都没有用。

丈夫并非不爱她、不爱孩子,冷静后,也有过懊悔,承诺要改。但情绪一上头,又打回原形。

我也不能因为这个跟他离婚吧?

妈妈语气中充满了哀愁和无力感。

她说,她自己就是被大人骂着、吼着长大的;

那种被“语言暴力”的阴影,和性格里如影随形的敏感、自卑,她太熟悉了。

她不想孩子也跟自己一样,但又无力改变,该怎么办呢?


我深深理解这位妈妈的担忧、恐惧。

孩子小时候,最依赖、信任的人是父母。

吼骂作为一种消极的沟通方式,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认知;

甚至,形成一些令人心疼的性格特质:

比如,情绪发展方面出现焦虑、抑郁倾向;

自我认知方面,产生自卑情结;

社交模式上,习惯讨好或攻击;

行为特征上,出现退缩或叛逆......

这些潜在的影响,确实需要我们每一位父母警醒。

但也请相信,这些只是可能的倾向,并非必然结果。

孩子的性格,乃至人生走向,并不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决定。

读完这篇文章,你会发现:

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支持,去帮助孩子应对这种“失控的吼骂”。


一位网友分享:

她现在30几了,老板一句“这部分还需要调整”,都会引发她全身紧绷。

内心立刻开始嘀咕:“我又没做好”“我又添麻烦了”;

和男朋友出去玩,点餐、选路线,她很少发表意见,都是“你定吧”“我都可以”,生怕自己选的不好。

不小心打翻饮料、忘带东西、多买几件衣服......都能让她瞬间紧张自责,仿佛犯了天大的错。

后来她才意识到,这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并非凭空而来——

她的整个童年,几乎都在频繁的打击和否定中度过。

作业写错,父母迎头就是一顿痛骂:“你是猪脑子吗?这么简单都错?”

不小心把撒了饭,也是劈头盖脸地训斥:“笨手笨脚的,什么事都做不好!”

日复一日,她内心深处就留下了烙印:

自己很笨拙,很容易“丢人现眼”。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你做错事,长辈批评你,那是为你好。”

但吼骂,不同于“批评”——

它往往是将孩子的错误,与其人格绑定。

(哪怕你没用“蠢”“没用”“废物”这些字眼,你的情绪也表达了。)

这种持续的吼骂(哪怕是纠错),无异于一次次负面审判,不断削弱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他们会怀疑自己的眼光与品位;

低估自己的想法与选择;

认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不重要......

孩子记住的从不是“客观错误”,而是“我整个人都不好,不值得被爱”。

这种低自尊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成为孩子幸福路上的沉重枷锁。


闺蜜从小就是大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她说,那只不过是她很早就“参透”了的生存法则:

她发现,只要主动做家务、考高分、不提出任何要求,爸爸就不会吼她,妈妈就不会跟爸爸吵架,闹离婚。

所以,她很早就学会了看大人脸色。

什么让他们高兴(保持情绪稳定),我就做什么。

她说,这样的成长很“顺利”,但她绝不想让自己的女儿也这样。

“我好像从来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

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成年后,她虽然意识到问题,但“老好人”模式已深入骨髓:

就总忍不住会去迎合别人,也不敢说“不”,就很想要平静,很害怕冲突。

在“吼骂”这座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口下讨生活,孩子会本能地发展出一些应对策略。

这其中,就包括“讨好型人格”或“回避冲突”模式。

他们小心翼翼地戴上“乖巧顺从”的面具,装扮成让人满意的“小大人”,只为换取片刻“安全和谐”。

代价,却是牺牲掉那个真实、完整的自我。

他们内心始终委屈、不安或麻木、“不被真正看见”。即便成年后有所“获得”,也仍然感到迷惘——

仿佛从未处在真诚、平等、深入的人际关系中。


一次孩子们打篮球,我儿子因为盖了另一个孩子的帽,下场时,被对方狠狠推了一把。

我正想上前了解情况,对方爸爸先站了出来:

怎么教你的!输球就输球,你还学会动手了啊!给老子滚过来,站好......

他边说边拍打孩子的头,还使劲一把拉拽过孩子罚站。

我佩服这位爸爸的“家教严明”,但同时,也为孩子捏一把汗。

这位爸爸的教育意识很强,教孩子的道理也都对,但他传递给孩子的行为模式却是:

我强大/正确,我就可以动手。

这种模式迁移到孩子身上,很容易表现为易怒、好斗、欺凌弱小。

比如,稍有不顺心,就对同学/伙伴大吼大叫,甚至推搡动手。

多项研究指出,许多有暴力行为的青少年,其成长过程中,都经历过长期、严厉的吼骂,甚至体罚。


“吼骂”,是暴力的前奏。

它向孩子示范的,是一种糟糕的冲突解决方式。

部分孩子会“学以致用”,将这种模式复制到与他人的交往中,变得暴躁易怒、充满攻击性(对外攻击)。

另一部分天性较为敏感、内敛的孩子,可能因无法挑战“权威”,或不想效仿,只能将怒火、委屈强行压制(对内压抑)。

这种负面能量不会消失,它会如同暗流,不断侵蚀着孩子的心理健康,成为抑郁、焦虑或自我伤害的温床。

无论对外攻击还是对内压抑,都是不健康的情绪处理模式。


知名心灵作家张德芬曾分享:

童年时,父亲对她极其严厉,稍有不如意,便会招致斥责。

这种环境,让她异常敏感,能精准捕捉他人的心理、情绪;

但同时,也使她过于追求完美,凡事都想做到最好、无可挑剔。

这种高度紧绷的状态,让她精疲力尽。

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受困于这种性格模式。


长期“吼骂”,会让孩子的神经一直处在“战或逃”的应激状态。

他们会对环境中的情绪信号——尤其是负面情绪(如不满、烦躁、失望),异常敏感。

一句平常的话、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可能被他们负面解读,引发内心波动。

为了在这种环境中求得一丝安全感,他们还可能发展出苛刻的完美主义倾向。

在潜意识里相信:

只有做到完美无缺、滴水不漏,才能避免触发父母的怒火,才能获得别人的欣赏。

可这种对“完美”的追求,并非源于内在动力(真心喜欢),而是源于深深的恐惧——这会极其消耗心力。

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或批评,都可能引发他们强烈的羞耻感,和过度自责,仿佛世界末日来临。

这样的孩子,即便优秀,也很难放松下来享受生活。


辅导作业,恐怕是家庭中最容易“吼声震天”的场景。

那对孩子来说呢?

如果一想到自己写得慢一点、错得多一点,就将迎来劈头盖脸的吼骂;

那他们内心,是不是也充满恐惧和抗拒?

很多孩子迟迟不愿意开始写作业,能磨蹭就磨蹭;

过程中,一遇到困难或挫折,就立刻放弃努力。

其实潜意识里想的是:

只要不开始,就不会犯错,就不会被骂。 反正我怎么做你都不满意”“我天生就不是这块料……


吼骂,是对孩子内在动机和自信心的致命打击。

它让孩子将“努力尝试”与“可怕的责骂”紧密联系起来。

学习兴趣和信心被摧毁,做事自然拖拖拉拉,能力也会越来越差,陷入恶性循环。

更糟糕的是,当孩子长期得不到结果(认可),他们还会陷入一种深深的绝望感——

我无法改变任何结果。

这也叫“习得性无助”。

这时,孩子就彻底丧失了主动尝试和解决问题的动力。

变得被动、消极,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仿佛被困在一片无形的沼泽中。

这种状态,可远比单纯的“懒”,要严重和顽固得多。


我的童年,也曾充斥着父母的吼骂。

他们不仅会因为写错字、摔碎碗这样的小事,对我大声指责;还常因为“大人的事”,在我面前大打出手:

砸坏家具、惊动邻居,然后打到头破血流......

我只能吼叫、制止,最后惊恐无助地看着他们——

怀疑“我的存在是不是个错误”!

但幸运的是,我的爷爷始终无条件地欣赏我、鼓励我。

我做每件事,他都总是笑眯眯地望着我;

然后给予我肯定:“是的,我知道你。”“能干!”

他让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另一种可能——

原来沟通可以不用吼,原来爱可以如此平和。


这份参照,如同一粒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让我始终坚信,世界是美好的,关系是美好的,我可以做很多事,我的人生有无限可能。

所以,童年的烙印会一直在吗?

会的。但只会在某些脆弱的时刻。

人,不能被某个“性格标签”简单定义。

孩子的成长,依托的也是一整个系统。

在我们和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仍有很多机会和力量,去主动修复那些来自他人、环境带的负面影响。

可以是遇到一个温暖的人(慈祥包容的长辈、善于发现闪光点的老师、有力量的妈妈等);

也可以是自我学习、成长(比如,我自学了心理学);

只要在这个系统中,还有“另一束光”;

那无论怎样的境遇,孩子依然有条件成为“自己喜欢的模样”!

作者 | 猪妈妈,自由撰稿人,学习型妈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另有网名,宝藏猪妈妈。

主播 | 安东尼,朝鲜冷面下藏着一颗韩国烧烤的心。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十点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西安一女护士遭男友杀害案今日开庭 家属称死者生前被多次殴打,诉求判男方死刑

西安一女护士遭男友杀害案今日开庭 家属称死者生前被多次殴打,诉求判男方死刑

红星新闻
2025-11-03 08:37:28
夺冠后的王艺迪看清了各位队友,只有她在观众席上看自己比赛

夺冠后的王艺迪看清了各位队友,只有她在观众席上看自己比赛

双曼说球
2025-11-03 09:31:48
警惕短信陷阱 “l0086”与“10086”你看清了吗?

警惕短信陷阱 “l0086”与“10086”你看清了吗?

极目新闻
2025-11-02 20:27:42
向黄仁勋汇报的英伟达36人

向黄仁勋汇报的英伟达36人

量子位
2025-11-02 12:42:05
湖南怀化警方通报疑似贩卖婴儿: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成功解救3名婴儿

湖南怀化警方通报疑似贩卖婴儿: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成功解救3名婴儿

界面新闻
2025-11-02 14:14:43
蔡奇在人民日报撰文

蔡奇在人民日报撰文

澎湃新闻
2025-11-03 09:04:04
江苏明确 : 可休5天以上,工资照发

江苏明确 : 可休5天以上,工资照发

现代快报
2025-11-03 09:14:10
人事|多名省级党委常委密集履新

人事|多名省级党委常委密集履新

鲁中晨报
2025-11-03 09:43:25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未来下放只训练不比赛?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未来下放只训练不比赛?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罗说NBA
2025-11-03 08:35:00
特朗普下令战争部做好准备:可能对尼日利亚动武

特朗普下令战争部做好准备:可能对尼日利亚动武

澎湃新闻
2025-11-02 16:02:26
“要把最坏的时代变成最好的时代”,郑丽文就任,承诺缔造两岸和平

“要把最坏的时代变成最好的时代”,郑丽文就任,承诺缔造两岸和平

环球网资讯
2025-11-03 07:01:21
葡萄牙队内讧爆发!C罗取关队友,争议点球成关键,没有领袖气质

葡萄牙队内讧爆发!C罗取关队友,争议点球成关键,没有领袖气质

阿泰希特
2025-11-03 10:36:36
杭州婚宴翻车了:新娘换装85分钟,22桌宾客走了一半,网友:活该

杭州婚宴翻车了:新娘换装85分钟,22桌宾客走了一半,网友:活该

刘哥谈体育
2025-11-02 14:32:38
震惊!深圳一小区楼下车辆突然被诸多“创可贴”所覆盖,密密麻麻

震惊!深圳一小区楼下车辆突然被诸多“创可贴”所覆盖,密密麻麻

火山诗话
2025-11-03 08:55:34
为什么有些人越老越显年轻?康奈尔科学家发现,朋友圈决定你的衰老速度!

为什么有些人越老越显年轻?康奈尔科学家发现,朋友圈决定你的衰老速度!

科学伙伴
2025-11-02 12:27:12
2-1!葡超榜首一夜易主:波尔图10轮9胜+3强差4分,穆帅3线争冠

2-1!葡超榜首一夜易主:波尔图10轮9胜+3强差4分,穆帅3线争冠

体育知多少
2025-11-03 06:52:32
国民党主席位置坐稳,郑丽文摊牌了:两岸不回归和平,其他是侈谈

国民党主席位置坐稳,郑丽文摊牌了:两岸不回归和平,其他是侈谈

晓鰀爱八卦
2025-11-02 13:48:27
重磅:曝最早的两名朝鲜俘虏请求移送至韩国!

重磅:曝最早的两名朝鲜俘虏请求移送至韩国!

项鹏飞
2025-11-02 22:15:49
太震撼!泰州队夺冠请全城人免费喝奶茶,喜茶员工手都抡冒烟了…

太震撼!泰州队夺冠请全城人免费喝奶茶,喜茶员工手都抡冒烟了…

火山诗话
2025-11-03 11:10:44
从《康熙王朝》到《澎湖海战》:为什么影视剧要把施琅塑造成英雄

从《康熙王朝》到《澎湖海战》:为什么影视剧要把施琅塑造成英雄

七彩论世
2025-11-02 18:30:56
2025-11-03 12:28:49
十点读书 incentive-icons
十点读书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
22307文章数 96671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北京五部门发文,9项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在京就业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行 中方直接"亮剑"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行 中方直接"亮剑"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录音彻底揭露知名导演王家卫的体面

财经要闻

马斯克:未来5-6年传统手机与App将消失

科技要闻

马斯克为这事开骂:“他们什么都不懂”!

汽车要闻

超跑同款磁流变减振 深蓝L06包你开得爽

态度原创

健康
亲子
教育
家居
公开课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亲子要闻

专注力的真相,这3点比“不打断”更重要

教育要闻

教育部部署做好2026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