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是在给中国自己造发动机的机会,没人希望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2月,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航空专家理查德·阿布拉菲亚拍着桌子怒吼的声音响彻整个会场。
你没听错,西方正在恐惧中国“脱钩”美国喷气客机发动机生态,他们害怕咱们失去了昔日的依赖,更怕中国人独自造出了喷气客机发动机。
只可惜,他们意识到的太晚了。
早在12年前,中国空军少将朱和平在央视的一句歼-20已使用国产发动机,就已经为这场变局埋下伏笔。
如今,涡扇15量产在即,又有六代机抢先试飞的消息,曾经的“技术垄断者”,真的慌了。
![]()
2月6日,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的闭门听证会,成了西方焦虑的“泄洪口”。
美国航空动力咨询公司经理对着议员们直言,比起中国研发失败,他们更怕中国正在造发动机、且快造成了。
无独有偶,一位退休北约情报官员也在媒体上坦言,没人希望中国人能设计制造自己的喷气发动机。
这句话没藏任何修饰,直接点破了西方的核心恐惧。
航发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更是西方这么多年来能维系霸权的基石之一。
70年来只有美、英、法和极个别国家能摸到门槛,可中国一旦进来,垄断就碎了。
![]()
因此,不少军迷总能看到美媒“反复无常”的态度。
一边喊着歼-20性能超F-22搞“捧杀”,一边又质疑中国技术不靠谱,这种矛盾背后,藏的正是对中国航发突破的无力感。
而这一切的起点,早在2013年朱和平承认歼-20用国产发动机时,就已注定。
西方知道,中国的“自主之路”,再也挡不住了。
可明明世界很多国家即便没有研发喷气发动机也相安无事,怎么就中国一定要下定决心,死磕这块硬骨头呢?
这一切,还要从十年前中国的窘迫说起。
![]()
2014年,中国想从俄罗斯买苏-35战机,为的就是它搭载的AL-41F矢量发动机。
可谈判谈了两年,俄方始终咬着一条,只卖整机,不卖发动机图纸,连关键参数都不肯透露,甚至单独买发动机都不行。
更憋屈的是2010年,中国计划采购俄罗斯117S发动机适配歼-20,结果俄方直接提出“捆绑销售”。
要发动机,就得买24架苏-35S战机。
这场谈判拖了5年才敲定,花了高达9位数的美元,到手的还只是整机+备用发动机,核心技术和图纸依然摸不着。
那时的歼-20,首批型号只能装进口的AL-31F发动机。
![]()
有军事专家曾忧心忡忡地说,一旦国际局势变了,发动机断供,歼-20就成了停在地上的雄鹰。
也正是这份“卡脖子”的痛,让中国下定决心,必须自己造,哪怕从零开始。
2016年,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正式成立。
9.6万名科研人员集结,75亿美元注册资本砸下,目标只有一个,攻克发动机难关。
而涡扇15“峨眉”,就是这场攻坚战的主攻手。
其实早在2006年5月,涡扇15就完成了首次地面试车,核心参数达标,但研发之路远非一帆风顺。
2018年,涡扇15在测试中突发故障,地面试车时发生爆炸,当年的珠海航展上,它没能如期露面。
![]()
可科研团队没停,连夜分析数据、改进设计,2022年,装着单发涡扇15的歼-20试飞成功,2023年,双发涡扇15的歼-20公开飞行,轰鸣声震彻长空。
而这一切的关键节点,早在2013年就已到来。
那年8月,朱和平少将在央视公开承认歼-20已使用国产发动机,这句话看似平淡,却是中国航发从实验室走向实装的信号。
从那时起,西方的目光就没离开过涡扇15,他们知道,中国离自力更生越来越近了。
2024年,涡扇15的参数曝光,让西方彻底坐不住了。
推力18吨以上,比美国F-22的F119发动机还厉害,更关键的是,它解决了传统发动机高速飞行时的“震荡燃烧”问题,能给歼-20提供稳定的动力。
![]()
有军迷猜测,装了涡扇15的歼-20,超音速巡航速度大概率能达到1.8马赫,这比美国F-35开加力时的最大速度还快。
曾经被质疑飞不快、飞不远的歼-20,如今成了真正的空中利刃。
更让西方意外的是,2024年12月底,中国直接公开两款新型战斗机的试飞画面,不少人猜测就是六代机歼-35、歼-50。
要知道,美国最早提出六代机概念,却因技术和经费问题进展缓慢,而中国不仅追上了,还抢了先。
这背后,正是涡扇系列航发打下的基础,有了“中国心”,战机才能越飞越高。
有意思的是,在看到中国航发崛起后,美国开始搞“全面封锁”。
2024年,美国政府明确限制电气公司向中国出口民用航空发动机,要知道,通用电气是全球知名的航发巨头,中国部分民航客机曾依赖它的发动机。
![]()
美国想通过这招,卡住中国民用航发的脖子。
可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被动者”。
2024年7月,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文,对航空航天零件制造设备及相关软件实施对美出口管制。
这一招直接打在了美国的痛点上,美国F-35战斗机的部分关键零件,依赖中国的高端制造设备。
没过多久,美国F-35就因零件短缺,部分生产线陷入停滞。
![]()
曾经,美国靠技术封锁卡中国的脖子,如今,中国用自主创新掌握了博弈的主动权。
就像听证会上那句“再不阻止就赶不上了”。
可他们忘了,当中国决定自己造航发时,这场博弈的结局,就已经在改变。
在大飞机领域,适配C919的CJ-1000发动机也取得重要进展,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率超过90%。
曾经,中国大飞机的发动机只能靠进口,如今,中国大飞机装中国心不再是梦想。
从军用到民用,从现在到未来,中国航发的“自主版图”,正在一步步扩大。
![]()
西方口口声声称没人希望中国造喷气发动机,可他们忘了,中国最擅长的,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从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实现零的突破,到如今涡扇15碾压美制航发,从被卡脖子到反制F-35停产,中国航发的每一步,都踩在“自主创新”的实地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