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最近“通缩”,也就是通货紧缩。
这个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和各种讨论中,一开始很多人还以为这或许是件好事——毕竟价格下降,购物会更划算一些。
![]()
可如果真经历过,你就会发现,通缩带来的不是“幸福感”,而是一种全方位的压抑。
先说大环境。现在钱确实在流动,央行数据也显示货币总量在增加,可问题是消费端不动,投资不敢扩张,整个社会的信心不足。
这种情况下,企业卖不动货,只能降价出清,降价的结果不是刺激大家买更多,而是让人更犹豫了。
若明天或许更便宜,那今日便再稍作等待,就如此需求被往后拖延,价格愈发没了准头,最终便造成恶性循环。
通胀大家都体会过,买菜、房租、学费年年涨,感觉钱越来越不值钱。
![]()
可通缩更狠,杀的不是钱包,是预期!
企业不敢去招人,也不敢去投入新项目;年轻人的工作机会变少,打工人加班时间长、工资难往上涨,甚至还会被辞退,收入一点儿保障都没有;
就算物价降了,也没胆子去消费。
资产也会受到影响,比如股票、房产价格降低,而背负贷款的人会更加艰难,因为负债没有减少,资产价值却下降了。
我们可以看看邻国日本的例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经济极为火热,股市与房地产不断攀升,到了1990年,泡沫破灭,股市一年跌去三分之二,房价直接减半,众多银行及企业就此破产。
![]()
随后进入长达三十年的低增长和通缩周期,
普通人觉得工资没怎么往上升,找工作不怎么轻松,年轻人成了“失落的一代”,整个社会到处弥漫着保守与悲观的氛围。
即便日本政府不断刺激,也很难让消费和投资重新热起来,因为大家的心态已经变了。
结合当下,我觉得我们更该警惕的就是这种“心理预期的坍塌”。
如果老百姓普遍认为未来更差,哪怕政府加大投入,也很难扭转局面。
反过来说,只要社会信心在,就算通胀高企,人们依旧会消费、投资,经济还能保持运转。通缩则是一种“心冷了”的状态。
![]()
作为普通人,能做什么!
守护现金流确实是极为关键的事情,绝不能因为价格下滑就贸然加杠杆去买房或买车;也不要盲目跟风,参与所谓“底部资产”的投资。
当收入不够稳定时,更应当在手中保留充足的现金,以及预备好应急资金。
投资自身,在通缩之时,往往就业压力会增大,提升技能、维持竞争力,较之于期望资产升值更为实际。
降低高风险尝试,谨慎消费,不是说完全不花钱,而是把钱花在刚需和提升自身价值的地方。
![]()
总的来说,通胀让你感到“贵”通缩让你感到“怕”。
怕的是没工作、没收入、没信心,
历史给咱的经验是,要是社会老长时间陷在通缩里头,想要恢复过来,不光得靠政策,还得花时间耐着性子等,
所以与其纠结价格涨跌,不如把重心放在如何稳住自己。
那我也想问问大家,你们更担心通胀还是通缩?
在你们所在的行业,最近有没有明显感受到消费收缩或就业压力?
欢迎留言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