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不久前,一个数据让人惊掉下巴:1美元,可以兑换115万里亚尔。这意味着,带100美元去伊朗,你瞬间就能成为手握1.15亿的“亿万富翁”。但别急着高兴,这笔“巨款”在当地,可能只够买几件衣服,或者吃几顿不错的饭。
这串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19岁学生阿米尔-阿巴斯的苦笑。几年前,他花3000万里亚尔买的吉他,如今同款标价3亿。“十年贬值超过十倍,”他告诉我,“这不是数字游戏,这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被撕扯的声音。”更扎心的是70岁作家法里德·莫拉迪的账本:1公斤肉,1000万里亚尔,约合10美元。听起来不贵?但要知道,伊朗人均月收入不过3000-5000万里亚尔,(约300-500美元)。一个家庭一个月的辛劳,换不来5公斤肉。这种压力,你敢想吗?
一、崩盘的货币:一场“经济困境-政权信用-安全博弈”的危机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伊朗的货币会崩成这样?答案远比“印钱太多”复杂。它是一场由经济困境、政权信用和地缘安全博弈交织而成的完美风暴。
从经济基本面看,2025年8月,伊朗通胀率飙至42.40%。官方汇率与黑市汇率差距悬殊,这种双轨制如同一个巨大的吸血黑洞,吞噬着货币仅存的信誉。面对崩溃,伊朗政府展开了一场豪赌——“去零”改革。他们计划用新货币“土曼”取代“里亚尔”,一刀抹掉四个零,10万变10。这就像数学课上直接从“千位”重启计数,决心不可谓不大。
![]()
然而,货币的本质是信用,而信用正遭受内外夹击。对内,是民众预期的崩塌。33岁的平面设计师希莉亚在德黑兰跟我抱怨,制裁风声一来,她新家的家具三天内暴涨,“甚至美元没涨,物价就先飞了。”这种“预期性通胀”最可怕,它意味着百姓对本国货币的信任已荡然无存。德黑兰大巴扎的服装商阿里·礼萨道出了恶性循环的根源:“商人不敢卖货,因为今天卖的钱,明天就贬值。我们只能囤货,等查完美元汇率再涨价!”囤货加剧短缺,短缺推高物价,一个绝望的螺旋。
对外,则是致命的安全博弈。与朝鲜、津巴布韦的内部崩溃不同,伊朗的货币危机被地缘政治的烈火炙烤。2025年6月,以色列“狮子之力”空袭行动精准摧毁纳坦兹核设施,不仅打断了伊朗的能源升级构想,更通过袭击驻叙利亚使馆,削弱其对红海航道的掌控。油轮绕行成本激增,石油出口收入(占外汇来源60%以上)直接下降8%。这不仅是军事打击,更是一场精准的经济绞杀,旨在动摇伊朗的外汇储备根基,进而摧毁“土曼”的信用支撑。内塔尼亚胡政府的算盘很清楚:搞垮你的经济,就能动摇你的民心。
![]()
二、历史的幽灵:来自平壤与哈拉雷的血色警示
孤注一掷的货币改革,历史上从不缺少失败者。朝鲜和津巴布韦就是两个游荡在改革上空的幽灵。
2009年,朝鲜搞了一场“闪电式改革”,1:100兑换新币,且每人兑换限额极低。结果呢?政策太急,配套全无,米价一夜暴涨20倍,玉米涨30倍。新币短缺,民众彻夜排队,官方与黑市汇率差出100倍!这场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却让美元、人民币在朝鲜民间流通得更广了。
津巴布韦的教训则更为极端。2008年,其通胀率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231,000,000%!央行被迫发行100万亿面值的纸币,而这张“天文数字”钞票,当时仅值40美分。2009年,津巴布韦被迫弃用本币,改用美元。十年后又硬重启本币,结果2024年新币再度贬值80%,有些商家甚至开始用手写的碎纸片当“代用券”。今年推出的黄金背书新货币“ZiG”,又因体系不完善导致股市暴跌99.95%。
这两个国家的悲剧,揭示了货币改革失败的共性密码:政权信用与货币信用的致命绑定、封闭的决策机制与短视的风险应对。当改革成为少数人的密谋,当政策无视市场规律,当危机应对只靠头痛医头,货币的最终命运只能是沦为废纸。
三、破局之路:伊朗能否走出自己的“钢丝”?
那么,伊朗会重蹈覆辙吗?从准备上看,他们似乎更谨慎,也更“聪明”。伊朗设置了两年预备期加三年双币并行,让市场慢慢适应。金融机构提前培训,街头海报狂刷改革细节。这种渐进式思路,明显是在学习别国的血泪教训。
但谨慎只是第一步,真正的破局需要一套组合拳,
讽刺的是,尽管经济崩盘,伊朗的货币设计却精美到令人心碎。从100到100万里亚尔,21种纸币上印着学者、清真寺、霍梅尼的肖像和“希望号”卫星。每一张,都是伊朗历史、文化与梦想的载体。这种在困境中的文化坚持,格外珍贵。
说到底,货币的价值不在面额的零,而在百姓的信任和国家的根基。伊朗的案例是一面镜子,它照见:脱离经济规律的短视决策,封闭信息下的傲慢治理,终将摧毁信用。
货币会贬值,但生活必须继续。也许,正如伊朗纸币上那些精美的图案所暗示的:无论经济多么糟糕,文化的传承、人民的智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些才是永不贬值的人类财富,远比纸上那些零,更值得我们珍惜和思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