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李建永:寒露百草枯——二十四节气之寒露

0
分享至

  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云:“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韩孟”指“韩孟诗派”,其成员有韩愈、孟郊、李贺、卢仝等一干著名诗人;“元白”指“元白诗派”,其成员只有元稹和白居易两位大诗人。比较而言,赵翼推崇“尚坦易”的“元白诗派”,故曰:“坦易者皆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在我看来,尊尚平易近人诗风的“元白”,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关注民生疾苦,关心百姓日用。譬如对二十四节气吧,白居易几乎每个节气都有诗作,仅立秋就写过《立秋日登乐游园》《立秋日曲江忆元九》《立秋夕有怀梦得》等等;即使不是专门写节气的诗篇,其中亦不时嵌有与节候相关的诗句。比如他的《暮江吟》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据考这首诗作于长安城东南的胜景曲江池。二十四节气以“露”为名者,有白露和寒露,白露一般在农历八月份,寒露一般在农历九月份——“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写的应是寒露时节。元稹除了跟白居易一样写了不少“节气应景诗”,还专门写过一组《咏廿四气诗》,其中写寒露诗为《寒露九月节》: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这首诗把寒露时节之特点完全概括其中。寒露一般在每年阳历10月8日或9日,今年是10月8日(农历八月十七)8时40分57秒交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寒露的解释:“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逸周书·时训解》亦云:“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爵入大水化为蛤,又五日菊有黄花。”元诗“万里雁随阳”,即寒露一候“鸿雁来宾”;元诗“化蛤悲群鸟”,即寒露二候“爵入大水化为蛤”;元诗“朝看菊渐黄”,即寒露三候“菊有黄花”。

  关于“鸿雁来宾”,略说几句。我写白露节时,就“白露之日鸿雁来”写过很长一节文字,专门解释了鸿雁的来来去去。其中写到:“雨水二候‘鸿雁来’‘小寒之日雁北乡’,是由南向北而来;‘白露之日鸿雁来’‘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则是自北向南而去。这是因为大雁以北方为栖息地,孵化小雁也是在北方完成。据《大戴礼记·夏小正》讲:‘雁北乡。先言雁而后言乡者何也?见雁而后数其乡也。乡者何也?乡其居也,雁以北方为居。何以谓之居?生且长焉尔。何不谓南乡也?曰:非其居也,故不谓南乡。’这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小寒之日雁北乡’,是从南方飞到北方找其家乡;‘寒露之日鸿雁来宾’,是自北方飞到南方去作‘客’。”到了晚秋寒露时节,北方的天气日渐变冷,庄稼收割亦近尾声,作为候鸟鸿雁不久将处于“饥寒交迫”境地,故不得不飞向南方,一直飞到衡阳回雁峰——作为“宾客”的鸿雁并不停留,旋即调头又向北方飞去——此所谓“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

  关于“菊有黄花”,也说两句。菊花是秋天的代名词,“秋风扫尽闲花草,黄花不逐秋光老”(宋·夫寿妻),“黄花照眼又经秋,山自青青江自流”(宋·赵葵),菊绽黄花,黄花代秋。特别是到了农历九月九日登高望远,更是品赏菊花的盛大节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只不过“登高”的情怀,与现实境况是密不可分的,正所谓“境由心造”。譬如出身名门、少年得志的唐代大诗人“小杜”,登高酬佳节,携壶饮宾客,高咏的是“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而穷愁落寞、寄人篱下的诗圣“老杜”,登高临远,满目悲怆,感喟的却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关于“爵入大水化为蛤”,需要多说几句。在二十四节气之七十二候中,有关“化”的物事即有“鹰化为鸠”(惊蛰)、“鼠化为鴽”(清明)、“腐草化为萤”(大暑)、“雉入大水化为蜃”(立冬)等。其中“爵入大水化为蛤”,《礼记·月令》亦有“季秋之月,爵入大水为蛤”,而《大戴礼记·夏小正》则曰“九月:雀入于海为蛤。盖有矣,非常入也”。可见,这里的“爵”即“雀”也。对于这些“化”到底确不确实?我一直认为:一是这些物事与今天所说的物事是不是一码事?比如“爵”和“雀”是不是确指现在人们所说的麻雀?我看到很多人对于“又五日,爵入大水化为蛤”,直接译成“再过五天麻雀钻入海中变成蛤”,这样说确切吗?如果不准确、不确定,我主张还是“存疑”为好。二是远古先民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譬如《国语·晋语九》记载:“赵简子叹曰:‘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淮为蜃。鼋鼍鱼鳖,莫不能化,唯人不能,哀夫!’”赵简子作为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代雄主,何等精明睿智!但他所说的“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淮为蜃。鼋鼍鱼鳖,莫不能化”,属于因袭前人之观点,同时也有其认识上的局限性。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有“蛤像联句”之记述,唐人张希复有“虽因雀变化,不逐月亏盈。纵有天中匠,神工讵可成”之句,可见张希复已经怀疑“雀”是怎样变成“蛤”的,所以才发问“纵有天中匠,神工讵可成”——它们之间是怎么“化”成的?同理,前述那么多“化”,到底是如何个“化”法?均缺乏有理有据有效有力的科学依据、数据和证据,因而我还是建议“莫作强解”“付诸阙如”的好。

  到了寒露时节,天气已经由凉转冷,在我的家乡塞北,晚上睡觉都得盖上厚被;即使北方地区稍微暖和一点的地方,也是“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这几天的北京,早晨透过厨房窗户玻璃向外望去,楼边的树叶一天黄似一天,而且已经开始随风飘落。因而,想起家乡塞北农谚“山黄了,人忙了”,以及其他一些有关寒露的谚语。

  寒露割谷忙,霜降忙打场。寒露、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两个节气,属于农历“九月节”。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九月》讲:“九月,治场圃,涂囷仓,修窦窖。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寒冻穷厄之寇。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分厚彻重,以救其寒。”天气冷了,人心要暖,怜贫救苦,既是政府、也是族人的责任。到了寒露,我们家乡的晚谷也该收割回家了。“寒露割谷,霜降打场”,这个“场”,读如“常”,特指轧得平平整整硬硬实实的、用连枷打黍打谷打高粱的“场面”。“寒露收谷忙,细打又细扬”,回想当年,看着父亲和哥哥们以及村里的乡亲们,在“场面”上吹着口哨,用木锨把打好归堆的粮食迎风扬起,黍皮或谷皮被风轻轻吹走,飘落远处,而颗粒饱满的黍粒或谷粒,便金灿灿落在眼前,渐渐地冒尖成堆……当然,现在都使用脱粒机了,这种“打场”的场面已然难得一见。

  寒露百草枯,霜降起菜蔬。俗话常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水在变冷,地在变硬,百草在日渐变得枯黄。俗话说,“寒露三朝,过水问桥”“一入寒露水如刀”,再不能光脚光腿涉水了。就连水中的鱼也要寻找暖和的地方,“寒露霜降水退沙,鱼落深潭客思家”。时令到了寒露,大秋庄稼收割已毕,田里只剩下一些萝卜、蔓菁、白菜、大葱等菜蔬。俗话说:“过了寒露,秋粮入库。”又说:“寒露不刨葱,必定心里空。”不过,萝卜和蔓菁还会留在地里,要收得晚一些。据老庄户说:“地冻车轮响,蔓菁萝卜才待长。”

  寒露到立冬,翻地冻死虫。寒露之后一直到立冬地冻,是秋耕的大好时机,既说“寒露到立冬,翻地冻死虫”,也说“寒露秋收完,霜降地里翻”,目的就是“翻地冻死虫”,把来年的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我的故乡塞北,天气要冷得早一些,老人们常说,“寒露寒露,棉衣棉裤”。记得我童年时候,到了寒露这个节令,村子里的大人小孩们,就已经穿得鼓鼓囊囊的了。

  可能人们最关心的,还是寒露时节吃什么最应时。晚秋尤为干燥,除了多吃梨和苹果等水果之外,柿子也该下来了。俗话说,“寒露柿子红了皮”,不过“不经霜的柿子不甜,不过冬的皮毛不暖”,真想吃上好柿子,还得等到霜降、立冬之后。此时最好吃的要数螃蟹。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如果不到寒露、霜降,痒也是白痒。俗话说,“九月团脐十月尖”,“团脐”指母蟹——白肚皮上的脐是圆形;“尖”指公蟹——白肚皮上的脐是尖形。俗话说,“九月母蟹黄满,十月公蟹油罐”。由于今年有闰六月的“调节”,寒露在农历八月十七,霜降在九月初三,吃蟹要稍晚一点。不过,过了中秋节,从寒露到霜降,亦是母蟹、公蟹搭配共享时节,并不耽搁。

  2025年10月7日修订于京东果园南书坊


原刊于2022年10月8日《中国社会报》




  李建永,笔名南牧马,杂文家,散文家,民俗文化学者。山西山阴人氏,曾在阳泉市工作多年。现居北京。从业媒体,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太阳鸟”中国文学年选杂文卷主编。著有杂文散文集《说江湖》《说风流》《母亲词典》《中国杂文·李建永集》《我从〈大地〉走来》《园有棘:李建永杂文自选集》等九部。

来源:《谚云》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5199元!华为新机官宣:11月11日,全新开售

5199元!华为新机官宣:11月11日,全新开售

科技堡垒
2025-11-07 11:48:41
河北青年杨茂之,30岁时娶了毛岸英遗孀刘思齐,他究竟是什么人?

河北青年杨茂之,30岁时娶了毛岸英遗孀刘思齐,他究竟是什么人?

青途历史
2025-11-07 04:49:46
荷兰急了!砸200亿都留不住,光刻机巨头ASML为何铁心要搬出老家

荷兰急了!砸200亿都留不住,光刻机巨头ASML为何铁心要搬出老家

特特农村生活
2025-11-07 11:05:25
风向真的变了!各国媒体纷纷承认,中国已无需再向世界证明其实力

风向真的变了!各国媒体纷纷承认,中国已无需再向世界证明其实力

科学知识点秀
2025-11-08 08:00:07
中科院半导体所80后「国家杰青」团队,最新Science,4年内第3篇!

中科院半导体所80后「国家杰青」团队,最新Science,4年内第3篇!

高分子科学前沿
2025-11-07 07:18:30
56岁沪上大妈未婚未育,苦寻33年前海军初恋,见到他后傻眼了

56岁沪上大妈未婚未育,苦寻33年前海军初恋,见到他后傻眼了

清茶浅谈
2025-08-18 20:25:12
曝曼联强硬表态:若巴萨不买断拉什福德,将结束合作并高价另售

曝曼联强硬表态:若巴萨不买断拉什福德,将结束合作并高价另售

星耀国际足坛
2025-11-07 12:21:53
全球都在看中国将如何救援航天员!俄罗斯和美国数月,中国多久?

全球都在看中国将如何救援航天员!俄罗斯和美国数月,中国多久?

潮鹿逐梦
2025-11-06 17:32:19
普京公开重要情报:“全国人民都该了解”

普京公开重要情报:“全国人民都该了解”

环球时报新闻
2025-11-06 23:08:31
李佳琦考科目三又挂了:灯光连错两次,我被自己蠢哭

李佳琦考科目三又挂了:灯光连错两次,我被自己蠢哭

极目新闻
2025-11-06 14:30:47
苏联犯的错,中国不能再犯,沙特不续约的背后,是中国的深谋远虑

苏联犯的错,中国不能再犯,沙特不续约的背后,是中国的深谋远虑

阿鄖田间生活
2025-11-04 23:02:53
阿森纳被遗忘的5000万先生回来了

阿森纳被遗忘的5000万先生回来了

体坛周报
2025-11-08 01:24:12
白百何疑开撕王传君冲热搜!疑因奖项分配不公,发文暗讽沪圈操作

白百何疑开撕王传君冲热搜!疑因奖项分配不公,发文暗讽沪圈操作

古木之草记
2025-11-05 18:13:32
试水自由市场?ESPN:老鹰和杨续约谈判尚未取得进展

试水自由市场?ESPN:老鹰和杨续约谈判尚未取得进展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08 08:47:03
法兰克福乱套了!张本智和,雨果,林昀儒,小莫全爆冷无缘八强!

法兰克福乱套了!张本智和,雨果,林昀儒,小莫全爆冷无缘八强!

借你一生
2025-11-07 22:53:51
破案!胡明轩亚洲杯大杀四方,全运会却拉胯原因找到,易立要背锅

破案!胡明轩亚洲杯大杀四方,全运会却拉胯原因找到,易立要背锅

后仰大风车
2025-11-07 08:10:08
国米打响更新换代第一枪,乾坤大挪移无法弥补阵容最大硬伤!

国米打响更新换代第一枪,乾坤大挪移无法弥补阵容最大硬伤!

肥强侃球
2025-11-07 22:57:16
年薪5400万,带队打到西部垫底!一手好牌被打烂,这笔交易亏大了

年薪5400万,带队打到西部垫底!一手好牌被打烂,这笔交易亏大了

老梁体育漫谈
2025-11-08 00:45:08
年轻人不买账,中年人喝不起!茅台跌破1600,终于承认只是瓶酒?

年轻人不买账,中年人喝不起!茅台跌破1600,终于承认只是瓶酒?

金融八卦女
2025-11-05 13:57:48
3次精准预言俄乌走向,这位历史老师的眼光有多毒?

3次精准预言俄乌走向,这位历史老师的眼光有多毒?

麦大人
2025-11-05 15:45:51
2025-11-08 09:15:00
中国文信网
中国文信网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主办
936文章数 2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Eric Drummond:加拿大90后年轻画家

头条要闻

福建舰入列消息刷屏 美媒对其达到的技术高度表示赞叹

头条要闻

福建舰入列消息刷屏 美媒对其达到的技术高度表示赞叹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王家卫的“看人下菜碟”?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本地
旅游
亲子
房产
游戏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旅游要闻

河南多家景区发布公告:今天,这些人可免费游园、看演出!

亲子要闻

罕见同卵三胞胎中,有俩是更罕见连体婴?!战胜1/5千万概率,成功分离!

房产要闻

全国2025唯一“开盘即百亿”在广州诞生

魔兽世界:暴雪BUG频出,ElvUI正式停更,玩家怨声载道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