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张照片在越南社交媒体疯传时,一场关于“学生营养餐”的信任危机被彻底点燃——画面里,一份标价2.5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7.5元)的学生午餐,只有白米饭、3片肉丸、1个水煮蛋、一碟疑似花生盐的小菜和少量汤。评论区瞬间炸锅:“这价格在菜市场连块好肉都买不到!”“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样的餐食能有营养?”而这张照片的出处,正是越南广治省巴屯第一小学(Trường Tiểu học số 1 Ba Đồn)10月6日的学生午托餐(bữa ăn bán trú)。
事情要从该校的供餐模式说起:今年9月22日起,学校与个体商户合作,为1至5年级共624名学生提供午餐服务,每份定价2.5万越南盾。家长直接按周或按月向供应商付费,学校不碰资金,只负责监督——成立每日菜单监督小组,要求学生10时30分在教室用餐(每生一餐盘),班主任若发现餐食分量不足需及时反馈。听起来流程规范,可为何还是出了问题?
![]()
25,000 越南盾的套餐包括白米饭、一个鸡蛋、几片鱼饼和盐花生粒
关键转折发生在10月6日中午。当天,有家长将孩子的午餐照片发到社交平台,瞬间引发热议。照片里的餐盘里,3片肉丸瘦小干瘪,1个水煮蛋孤零零地躺在一旁,所谓的“配菜”更像是随意撒了点调料的花生盐,汤也少得可怜。网友们算了一笔账:按越南市场价,2.5万越南盾至少能买到半斤猪肉或几颗新鲜鸡蛋,可这份餐食里的肉丸和蛋明显分量不足,配菜更谈不上营养搭配。“这不是糊弄家长吗?”“学校监管难道只是摆设?”质疑声铺天盖地。
面对舆论风暴,校长陈氏明翠(bà Trần Thị Minh Thủy)第一时间出面道歉。她在给家长的公开信中承认,网传照片确实是该校当天的午餐,并还原了事件经过:供应商解释称,由于非洲猪瘟(dịch tả lợn châu Phi)叠加近期暴雨台风影响,食材供应紧张,原定菜单里的蒜蓉炒南瓜(bí xào tỏi)因运输延迟未能及时送到,临时被换成了花生盐。“这是我们的管理失误。”陈校长坦言,“作为校长,我负首要责任。”她表示,学校已与供应商核实情况,要求其总结教训,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更让家长们关注的是后续措施。校方承诺将加强监督力度,未来会拍摄每餐的餐食照片发送至班级群,由班主任转发至家长群,确保供餐透明化。“我们不能让家长只听解释,更要让他们看到实际行动。”学校工作人员表示。与此同时,巴屯坊人民委员会(UBND phường Ba Đồn)也介入调查,要求学校提交详细报告,全面复盘供餐流程,从食材采购、运输到分发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确保学生餐食的安全与营养。
这起事件看似只是一次“餐食分量不足”的小插曲,实则暴露了学生营养餐管理中的深层问题:当学校将供餐服务外包给个体商户,如何确保供应商不会为了压缩成本而降低质量?当家长无法直接参与供餐过程,学校的监督机制是否真的能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一顿营养均衡的午餐不仅是填饱肚子,更是对未来的投资——如果连最基本的“吃饱吃好”都做不到,何谈教育质量?
![]()
10 月 6 日,25,000 越南盾的一餐包括白米饭、半个鸡蛋、3 片鱼饼、盐花生粒和汤
值得肯定的是,校方的快速回应和诚恳道歉值得认可,但解决问题的关键绝不止于“道歉”。如何建立更严格的供应商筛选标准?如何让家长真正参与到供餐监督中?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比如实时监控厨房、公开食材来源)提升透明度?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对于广大家长来说,孩子的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一顿合格的校园午餐,应该是一份有温度的关怀,而不是一次“凑合”的敷衍。希望这起事件能成为推动学生营养餐管理升级的契机——毕竟,我们想要的不仅是“吃得饱”,更是“吃得好”“吃得健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