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悦汉
中国传统节日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这些节日结合了农耕文化、祖先祭祀与自然崇拜,具有丰富的民俗色彩。我个人认为,除了春节外,中秋节是最重大节日,因为人月团圆意境好,而它的传说故事又吸引无数青少年人。
![]()
中秋节的起源故事众说纷纭,最广为人知的起源故事是嫦娥奔月:远古时有十个太阳,民不聊生,英雄后羿射下九日,并因而获得长生不老仙丹以示奖赏。但后羿的徒弟试图偷取仙丹,危急之下后羿的妻子嫦娥只好吞下仙丹,随即身轻如燕,往天上飞去。嫦娥从此成为月神,与玉兔同住在天上寒宫。这个故事流传千古,上了年纪的人大都熟悉,不知时下青少年是否知道?
中秋节的文化意义核心是“团圆”与“感恩”,它融合了庆祝丰收、表达对家人亲友的思念与祝福,和祈求平安幸福的愿望。透过赏月、吃月饼、祭祖等活动,中秋节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结,亦是中国文化重要价值观。
古往今来,人们以月之圆期盼人之圆,不断积蓄著“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的认知。无论身在何处,品味圆满的月饼,共赏一轮圆月,是属于中华儿女的仪式感;即使远隔万水千山移民海外多年的侨胞,或就读世界各地大学学子,或派驻海外的中华儿女,在中秋节食月饼贺节,好像都和远在家乡的亲友心灵相通。
中秋当天全城市民庆贺中秋佳节,古人都有文人墨客写下流传千古的诗词,借月圆月缺抒发个人感受和表达思念之苦,谨摘录如下: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花好月圆人长久,每逢佳节倍思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
![]()
李白就曾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则吟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她这百听不厌的名歌,更是响遍全球华人地区。期望年轻朋友们看到这些优美诗词和美妙歌声,可启发他们对博大精深中华历史文化的兴趣。
维园昨晚也举行彩灯晚会,包括大型民族歌舞及综合表演、中秋市集、传统手工艺示范、自助猜灯谜及全运互动区等。而大坑舞火龙也于晚上10时半,将火龙游行延伸至维园,更添中秋色彩。
宏观当今世局纷乱,是百年未遇的形势,尤其看俄乌战争惨烈,加沙地区巴勒斯坦人遭屠杀,惨绝人寰,我们应更加珍惜国家强大,保护人民免受欺凌。中秋节的意义,既是对传统的坚守,也是对当下生活的反思与珍视。既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承载着人们对团圆、感恩与美好生活的向往。祝愿大家能够平安欢度中秋佳节,并要感恩惜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