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定州博物馆,2600年的中山风物史大抵有两种“面向”:一来是厚重的镇馆之宝,再者是妙趣横生的文物。
定博大门口有两尊瑞兽铜雕,非狮非虎也不肖貔貅。若有心寻迹,就能在博物馆内“汉家陵阙”主题展厅中找到原型:掐丝镶嵌金辟邪。其长度仅4厘米,毫厘天地、巧夺天工——能够想象,汉代金工工匠超绝的技艺、独具的匠心。它是汉代的“顶流手办”。
展柜里有一串“烂葡萄”,琉璃制品——葡萄枝梗枯如干柴,果实颜色被锈迹覆盖,难以分辨是紫红还是紫黑,表现出一副因缺水而偃旗息鼓的样子。宋人工匠何曾料想,1000多年后,这串葡萄因“烂”得惟妙惟肖火遍社交网络。而他的手艺也因此成为“当时中国制作玻璃器最高工艺水平的杰出代表”。
还有一尊绿釉红陶庖厨俑:左手按住案上肥鱼,右手持刀作剖切状,满脸堆笑。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庖厨俑姿态慵懒,其“职场微笑”不禁让人想到带薪摸鱼。
手办、烂葡萄、“摸鱼”的打工人……这些令人忍俊不禁的“网红”文物与三件重量级国宝撑起了这座县级博物馆的“天花板”。抬头,年轻人看展、对话、共情,传统文化回响悠远。
原标题:《吾乡大藏|县博“天花板”如何让年轻人抬头看?》
栏目主编:顾一琼 文字编辑:祝越
来源:作者:文汇报 苏展 王梓含 张菲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