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刷到一个电影博主的微博,他说最近发现身边30多、40出头在一线城市工作生活的朋友,不分男女,不管有钱没钱,都处于一种普遍性痛苦中,而其中八成的痛苦来源都是他们的工作。
然后我狠狠共鸣了,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的老板让我一个PR去联系游本昌,让他给我们公司年会录一个祝福的视频。就是网上你们看到那些“啊?我吗?”,内容都是在玩梗,但我这个是真的,因为我的职位是品牌总监。
简单说就是公司的宣传委员。经济上行时期,就是忙得要死,每周都要办活动,年底还要办那种千人大会,每周都有交割的业务要宣传,服务金额都是帮客户融资大几千万到几亿美金这样。所以公司赚得多,批给我们的市场营销费用就很充足,处于一种欣欣向荣、忙并快乐着的感觉。
但是到了经济下行期,公司可能半年才交割一个项目,活动的预算就直接给砍掉了。于是,绝大多数时间你会发现自己没活可干了。这种经济下行的冷气会传递给每一个人,你会发现大家都在假装很忙。
对于跑业务的同事来说还好,因为他们可以多出去跑,就算没有业绩,至少看上去是一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感觉。但是像我这种宣传岗位,公司没有业务,就没有东西可以宣传,就是没活干。其实这个时候,既不能给公司带来直接客户,还要每天假装很忙,是很痛苦的。
老板每天看着我也很难受,毕竟他每个月还要付我薪水。我自己真的是在工位上如坐针毡,因为担心自己随时都会被裁。于是没活干的时候,老板就要对你“物尽其用”,对你的工作要求会逐渐离谱。
我记得特别清楚,大概是2020年那阵子,我们公司开年会,老板说:“你去找一下游本昌,让他给咱公司录一个年会的祝福视频。”
那一年,我们公司的年会是在北京郊区一个川菜馆的二楼开的,全体员工加一块30人。
游本昌?我当时都愣了,我说:“不太可能吧,老板。”
老板说:“你要去尝试,去他的抖音私信,就说我们是一个年轻的团队,需要游老师的鼓励。”
我说:“行,那咱有多少预算呀?”
他说:“这是公益性质,你就让他讲些鼓励年轻人积极努力、不要躺平的内容,正好趁着年会的时候发出来给咱们员工打打气。”
走出办公室的时候,我都傻了。同事听说我的遭遇之后,笑得肚子疼。但我这个人实在太老实了,回家就开始尝试联系游本昌,当然不是去给他私信,而是查了一下游本昌近期有没有出席什么活动。结果好死不死,真的被我联系到了。
当时游本昌参加了北大的一个活动,那个活动的主办方我认识,我就给他发微信,他说:“要我帮你对接游老师的团队吗?可以问一下报价哦。”我说:“Wait wait wait……”
我一整个悬崖勒马,这个时候我的智商稍微开始上线了:首先,公司现在已经是连我都快养不起的状态,是不是就要零预算请游老师了?零预算的话,我要怎么硬着头皮开口呢?再者说,中间还夹着北大的那个朋友,我这一开口是不是就直接把人给坑了,让人家两头不是人?
我特别纠结,就去问同事,他说:“打住!以我对老板的了解,首先咱们公司办年会都抠抠搜搜的,所以如果最终肯定合作不成,你就不要让老板知道你真的能联系上游本昌,要不然以后会有更离谱的要求。”
是不是很有道理?最终此事不了了之,我也没再敢提。从此之后,我就看透了,其实绝大多数人还是会有工作的荣誉感的,但就是因为太多的工作内容,你发自内心都不认可,认为它就是“狗屎”,却还是要硬着头皮去干,才把工作的热情给消磨掉了。
从此,上班就成了一场大型的表演,还有无尽的痛苦。但我到现在还是很好奇,不明白:能够做老板的,其实都是高智商、高学历那一波人,他们在布置工作的时候,是真的意识不到这种零预算请明星的要求很离谱吗?还是说他们觉得只要真诚努力,就能够感动明星?又或者,是我们这些“牛马”逆来顺受、有求必应,久了就把老板们惯成这样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