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90元的房间,国庆标价1000元”——江西景德镇某酒店的房价截图曾在节前刷爆网络,这样的涨价景象并非个例:阿尔山汉庭酒店标间从164元涨至1680元,九寨沟连锁酒店房价突破1800元,连非热门城市普洱的酒店涨幅也近3倍。无数酒店民宿经营者抱着“趁节大赚”的期待,却在长假结束后迎来入住率暴跌、投诉激增的“血亏”结局,这场从狂欢到落寞的反转,照见了旅游市场的深层变化。
![]()
涨价狂欢的背后,是经营者对市场的误判与短视。不少从业者将节假日看作“宰客窗口期”,无视成本与价值的匹配逻辑,盲目跟风涨价。广元市利州区凤栖酒店甚至玩起“虚假折价”套路,将同类型客房划线价从289元虚标至1407元,再以758元“优惠价”出售,试图用障眼法掩盖翻倍涨价的实质。这种操作看似精明,实则严重透支信任——当游客发现1000元住的快捷酒店与平日百元标准并无二致,甚至面临清洁不彻底、早餐减配等服务缩水问题时,不满情绪便会迅速蔓延。更致命的是,部分经营者误判了消费市场:他们以为游客“刚需不得不买”,却没料到如今的消费者早已学会用脚投票。
消费理性觉醒与替代选择激增,让涨价策略彻底失灵。今年国庆,游客用实际行动打破了“必须住酒店”的惯性认知:云南、四川等长线旅游目的地的酒店夜间空置率飙升,丽江某五钻度假酒店10月前四天入住率仅20%至28%,而马路边、景区旁的帐篷却随处可见,“涨价就住帐篷”成了不少人的应对之道。新能源车普及与短途自驾占比超90%的趋势,更让“车中住宿”“露营过夜”成为低成本选择。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显著提升,超过500元的住宿询价几乎无人问津,经济型酒店虽压制涨价仍收效有限,高价酒店更是门可罗雀。这种需求转向并非偶然,而是大众消费从“跟风出行”到“理性规划”的必然结果。
监管加码与口碑反噬,让涨价者付出双重代价。面对愈演愈烈的涨价乱象,多地监管部门出手整治:景德镇市场监管部门以“涉嫌哄抬物价”对十倍涨价酒店立案调查,三门峡市明确哄抬物价最高可罚300万元,北京、武汉等地节前就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紧盯住宿价格领域。法律的刚性约束让“明码标价即合法”的借口失效,广元凤栖酒店等因价格欺诈被立案的案例,更给从业者敲响了警钟。与此同时,负面口碑的传导效应持续发酵:某连锁酒店因涨价减配遭投诉后,节后入住率暴跌30%;而被贴上“宰客”标签的目的地,不仅让酒店民宿生意受挫,更拖累了餐饮、零售等关联行业,形成“旺季赚快钱、淡季没人来”的恶性循环。
从“大赚预期”到“血亏现实”,这场国庆住宿市场的反转,给行业上了深刻一课。酒店民宿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节假日的稀缺性”,而是服务品质与价格的匹配度。三亚通过政府指导价锚定价格区间、细化哄抬物价判定标准的做法,证明合理调控与诚信经营能实现多方共赢;舟山市发展民宿综合体分流住宿压力,也为供给端优化提供了思路。
旅游市场正在告别“一涨就赚”的粗放时代,唯有守住诚信底线,平衡价格与服务,贴合消费者理性需求,才能跳出“旺季涨价、淡季冷清”的怪圈。毕竟,真正的长久生意,从来不是靠节日“割韭菜”,而是靠口碑赢人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