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说起乔治·弗雷德里克·沃茨(George Frederic Watts),你可能会想到一个维多利亚时代的怪才,拿画笔当魔法棒,把人类最深邃的思考挥洒在画布上。
这位1817年2月23日出生在伦敦的画家和雕塑家,用象征主义和寓意深刻的艺术,硬生生把维多利亚时代那些严肃的哲学命题变成了让人挪不开眼的画作。
![]()
直到1904年7月1日他去世,他的作品依然像个老朋友,戳中你心底最柔软又最沉重的那块地方。
![]()
沃茨的起点并不高大上,家境普通,靠着天赋硬闯艺术圈。十岁就跟雕塑家威廉·贝恩斯混,1835年挤进皇家艺术学院,算是正式入了行。
![]()
早年间,他靠给维多利亚时代的名人们画肖像混得风生水起,托马斯·卡莱尔、阿尔弗雷德·丁尼生这些大佬都成了他的“模特”。
![]()
但沃茨显然不满足于当个“人像打印机”,他骨子里是个哲学家,想画点儿能让人灵魂震颤的东西。
于是,他一头扎进象征主义,画风从古典的严谨转向浪漫的梦幻,主题直指希望、死亡、爱这些永恒的命题。
![]()
他的代表作《希望》(1886)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一个蒙眼女子,孤独地坐在星球上,抱着只剩一根弦的破竖琴,背景黑得像无底洞。这画乍看绝望得让人想叹气,但细品又觉得那根弦好像在低语。
![]()
另一幅《爱与死》则更狠,死亡像个冷酷的入侵者,把爱踩在脚下,画面戏剧性拉满,哲学深度直接爆表。还有《播种者》,画的是宇宙创世的大场面,神秘得让人感觉沃茨在跟上帝喝茶时偷瞄了创世蓝图。
![]()
![]()
沃茨不光会画画,雕塑也玩得溜。他的《物理能量》是个青铜大块头,象征人类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至今还站在伦敦肯辛顿花园里瞪着路人。
他还搞了个“名人堂”肖像系列,记录了维多利亚时代一堆大人物,现在都躺在伦敦国家肖像画廊里,供后人瞻仰。
![]()
沃茨的私生活也有点儿戏。他1864年跟女演员艾伦·特里闪婚,结果一年不到就散了。后来他跟艺术家玛丽·弗雷泽-蒂特勒结为连理,俩人一起搞艺术,日子过得像艺术本身那么浪漫。
晚年,他们在萨里郡建了沃茨画廊,专门展示他的作品,活脱脱把自家后院变成了艺术圣地。
![]()
沃茨这人有点儿“画家的画家”的意思,拉斐尔前派和审美运动的艺术家都跟他有点交集,但他从不随大流,硬是走出了一条独门路数。
他的画不只是好看,更像是在跟你聊人生、聊灵魂,逼你停下来想想“我是谁”“我在干嘛”。
![]()
![]()
他用画笔把象征主义玩出了新高度,影响了一堆后来的现代主义艺术家。直到2025年,他的作品还在艺术圈里散发着光,提醒我们:艺术不只是挂在墙上的装饰品,它得有点儿能耐,戳进你的心坎儿里。
![]()
![]()
![]()
来源:油画世界 (ID:ArtYouhua),转载请注明。
声明:本文所使用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等内容,仅为学习分享与学术研究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