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精神内核”正被全世界看见。
日前,一场关于世界城市发展的重量级峰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与此同时,世界城市文化论坛联盟发布了《世界城市文化报告》第五版。
![]()
报告选取了包括北京、纽约、伦敦、巴黎、香港、成都在内的全球45个文化代表性城市作为案例研究,其中成都三个经典案例被收录。
01
世界城市文化论坛联盟是干啥的?
世界城市文化论坛联盟是由英国伦敦于2012年发起成立的多边合作机制,目的是通过促进全球城市间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文化繁荣、激发科技创新及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 。
值得一提的是其战略合作伙伴包括全球市长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权威性这一块可以说是杠杠的。
02
成都哪三个经典案例被收录了?
分别是数字文创孵化:中国首个市级数字文化初创企业支持政策;科幻产业培育:全国首个城市级科幻政策激发文化IP转化;电竞之都建设:赛事、场馆与俱乐部的全链条政策支持。
当这三个案例出现在世界级报告中的时候,我隐隐的感觉到成都的精神内核“多元”属性在未来要大放异彩。
成都可能是全国最重视数字文创的城市之一,这些年,不断的用政策和资金来引导、扶持,效果自然也是肉眼可见的。
去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达2876亿元,同比增长11.7%;数字文创核心产业营收达3819亿元,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好巧不巧,就在前段时间,上合组织协同创新工委会、中国文化产业协会联合发布了《2025中国数字文创城市指数》,其中成都排名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
![]()
图片来源:《2025中国数字文创城市指数》
坦白讲,当成都培育出哪吒和王者荣耀这种现象级IP的时候,没有哪个城市敢小瞧成都数字文创的实力和潜力。
然后,科幻产业其实也属于数字文创产业其中一个板块,这更是成都的强行。
但仔细一想,怎样的城市能专门为科幻产业出一份单独的文件?这件事本身就挺科幻的。
就在今年6月,《成都市推进科幻内容高质量创作与转化的若干政策》的横空出世打破了我的认知。
成都对科幻产业的推动力度比我想象的还要大,不仅真金白银支持科幻文学、影视、游戏、舞台剧、学术理论等多类型创作,甚至网络文学及海外翻译作品都纳入了扶持范围。
其实成都的“科幻基因”早就刻在了骨子里,早在1991年,中国第一次举办国际科幻交流活动就选在成都,到了2023年,成都又成为亚洲第二个、中国首个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的城市。
最后,成都“电竞之都”的江湖地位,就更不用过多赘述了,去年12月,《2024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在北京发布。
![]()
图片来源:《2024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
可以看到,成都以15.3%的全国赛事承办比例稳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国际赛事占比达35%,吸引了超200万线下观众和数亿线上流量。
如果你看过《成都市推动游戏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全文,就应该了解成都的“野心”,成都早已不满足“电竞之都”这个单一的头衔了,而是要构建“原创游戏之城+电竞文化之都”双管齐下的发展格局。
事实上,把以上这些政策和扶持力度放到任何一个工业城市或旅游城市身上,都是难以想象的,而放在成都,你就会感觉特别合理,因为成都“多元”的城市属性早已不仅体现在城建、吃喝玩乐和亚文化上,更是落地在了产业发展上。
03
另外,这份《世界城市文化报告》还特别提到了成都的“城市绿道”,说成都开发了世界上最大的绿道网络,上万公里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横跨整个城市。
![]()
图片来源:天府绿道官网
上图为成都环城绿道,只是成都绿道系统的一部分。
我曾经就说过,成都的绿道系统被世界看到只是时间问题,它第一眼可能不如摩天大楼那么璀璨,或许也没有跨海大桥那么震撼,但这种愉悦又舒适的城市体验在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之下尤为珍贵。
其实很难想象一座城市可以把人和城市共生的关系处理的如此之好,当千万条绿道从各个方向贯穿整个城市并连接一个又一个绿地、公园和小游园时,公园城市不就具象化了,此时,你无意间一抬头,高耸入云的雪山正与你“四目相对”。
成都再一次被世界关注,不以大熊猫和美食之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