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坐在办公桌前发呆,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到底要从何入手。
昨天下班前小林接到通知,近期上面有个调研组来调研,要求小林在调研组到来前写一份详尽的调研报告,不但要反映真实情况,还要有精准的数据,更要有创新内容,报告完成后及时上报,便于调研组下来调研时用。
调研报告可把小林给拦住了。一是他对这样的调研报告从未接触过,基本思路都没有。二是平日里做的工作都是些日常工作,根本就没有通知里面提到的这样的变化,那样的提升。三是对创新这块,好像连影子也找不到,完全就是一团黑。他心里不断地拷问,是上面下来调研,报告怎么要我来写,我又没去调研过,怎么知道是什么,在什么环境下进行,对未来的一个研判,要是我能有那么高的眼光,看得那么远,我还在这样不起眼的位置呆个屁呀。
说归说,做还是要做。硬着头皮赶鸭子上架,就得好好架在上面,小林知道这就是上不上,下不下的感觉。反正分管的副职也告诉他了,你也别较劲,应付性地写写就好,实在不懂得写,你可以利用豆包这样的AI工具辅助,适当地从网上找些相关数据把里面充实一下,再有选择性地借鉴其他地方好的做法,这样梳理一下,再归整一下,报告不就出来了。
![]()
小林把分管领导的话理了理,自己清了清思路,觉得很有帮助,思路也慢慢在脑里形成。
经过一番搜索,基本数据收集得差不多,看了一些报告范例,基本架构也有了,在不到2小时的忙碌后,一篇自认为质量尚高的调研报告便大功告成。
调研报告一出,小林细细看了两遍,觉得很有新意,而且文字精练,好像里面根本就没有半句多余的话,更让他惊喜的是,报告里面的创新内容真的新颖,让人看了只会直呼一个好字。他几乎没改动一个字,直接就报告上去了。
报告一完成,小林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觉得自己完成了一项特别有意义的事,甚至他很知足地告诉自己,今后写什么都对付,不必动脑,还能完成得如此完美,自己轻松了,效率增强了,多的时间可以自主控制了。
只是小林的高兴还没尽兴时,他的报告被打了回来,这让他很纳闷。上面的批复是描述得过于程式化,创新过于理想化,数据完全不符,上下节内容不紧密,有些东拼西凑有些离谱,几乎全盘否定这份报告。他拿着打回的报告,心又从头凉到脚,不免在心里骂起娘来。
小林把打回的报告往桌上一丢,气不打一处出,这不是要了咱的命呀。
眼前的任务就像走到尽头的死路,不得不去撞墙,撞开了或许走得出去,撞不开,要死要活也就这么的了。
思来想去,小林还是在原有报告上进行了修改,尽量往提到的问题去改,至于事实如何他也下定决心懒得去管。
连续上报返回,把小林折腾得不行,就差把稿子一把废了算了。可转眼一想,完不成自己的事,仅凭牢骚是解决不了问题,弄不好还要惹出麻烦来,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履其职,好不好不重要,多少也要往里面靠靠,不给自己添乱,这往后的小日子也过得好些。
![]()
小林终于还是想出一个办法,从网上找一篇类似的报告,在这个报告的基础上全面改,数据进行调整调整,有些话改成自己的表述。经过他精心修改,再细细看来,觉得稿子还是挺符合自己的意向,比原来生动,多了些自己的情感,是篇好报告。
报告交上去后,没有退回来,反倒是得到表扬,说报告很有特色,能够很好地反映出这项工作,可能还要被作为典型推介,这让小林稍稍紧张的心得到些安慰。他想,推不推介不关我的事,能够不再退回报告我就谢天谢地了。
调研很快下来了,小林很想利用陪同的机会学习学习调研的一些程序和方法,心里很期待。
只是小林发现,调研除了聊了会天,各自赞美了一番,好像并没有做其他工作,倒是有人说调研报告很详细,有特色、有亮点、有突破,说明咱们做了大量有效工作,回去后及时报告,争取在咱们这里再拓展、再延伸,做成一个标杆来宣扬。
调研结束,大家满意,小林并没有被人美言几句,倒是又给了他一个任务,准备好这项工作的相关材料,准备作为重要创新工作上报,争取成为行业典型案例,听到此话,他心收紧了起来,头里有点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