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3日,一位将军抬起手枪,对准了自己,他就是萧山令,45岁兼任南京市长,当时四周全是端着刺刀的日本兵。
南京城破,十万守军战死,长江上漂满了尸体,萧山令没有逃跑,誓死拼到最后一刻,最后的结局悲壮无比……
![]()
萧山令原本该是个文人,家里三代都是秀才,6岁进私塾,后来考上一所师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萧山令考进湖南陆军小学,学校没开多久就停办了,他又转考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后就进入军队。
抗战期间,淞沪会战打响,三个月血战后,上海失守,日军直扑南京。国民政府吓了一跳,撤到重庆,留下唐生智组织南京保卫战。这时候出了个问题,宪兵司令谷正伦在外地看病,他想来想去,把萧山令推了上去。
11月,萧山令升任宪兵副司令兼参谋长,战事越来越紧,南京市长逃跑后,连这个职位都让他代理了。敌人快打到家门口了,部下眼见形势不好,劝他先撤退,萧山令一句话堵了回去:“誓与南京共存亡!”
12月4日,日军打到句容,南京保卫战正式开始。萧山令安排了防守,宪兵第2团守清凉山,宪兵第10团守明故宫,各路警察分守太平门、中山门、金川门、中央门……连长江上都布置了水上警察巡逻。
![]()
12月9日,日军开始攻城,光华门告急,萧山令马上从清凉山调一个营过去增援。10日,中山门又打起来了,他又从明故宫抽人支援。为了稳住军心,萧山令顶着炮火往城墙上跑,查看阵地。士兵们心里有了几分底气,长官还在,咱们还能打!
日军的炮火太猛了,守了三天,战士们伤亡惨重。萧山令咬着牙坚持,甚至准备在城里打巷战,12月12日下午,撤退的命令下来了,南京乱成了一锅粥。
各路部队都往下关挤,想渡江逃命,萧山令把宪兵交给手下带走,自己带着警察往下关赶。原计划12日晚上10点到,却在13日凌晨才到,一看江边的情况,他的心凉了半截。
当时到处都是人和喊叫声,士兵们抢船、抢木板,有的船超载沉了,有的人跳进江里就再也没上来。江面上还有日军的快艇,专门朝人群开枪,萧山令拼命组织警察渡江,可这数量根本不够。警察厅副厅长方超带着300多人上了船,剩下的人还困在岸边。
下午1点半,大批日军杀到,看见江边的中国军队乱成一团,马上开始疯狂射击,对岸的浦口也被日军攻下了,前后夹击,插翅难飞了。
![]()
冰冷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萧山令知道,走不了了,他大吼一声,招呼身边还能动的士兵:“跟我打!”一些原本在找船的士兵听到命令,抄起枪就跟着他冲,这支临时拼凑的队伍,再一次陷入跟日军的混战,打了整整5个小时。
日军越来越多,子弹越来越少,萧山令身上中了好几枪,血把军装都染黑了,却还继续坚持着。能多拖住日军一会儿,江里的兄弟们多一分生还的希望。
子弹数量有限,萧山令拼尽全力,几乎把它们打光。四周全是日本兵,端着刺刀围过来,他看看江面,再看看自己满身的伤口,这是出不去了,决不能被俘虏!萧山令心一横,举起手枪,将最后一颗子弹射向了自己。
萧山令原本就是个读书人,完全可以当个老师教书育人,却在军队待了20年。面对南京城危机,胆小者早就弃城而逃,他却满怀热血,正气凛然,甘愿守卫到最后,直到牺牲自己的生命。
萧山令的遗体留在了江边,再也没能回到故乡湖南,战后,国民政府追授萧山令为陆军中将,1984年,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
2014年,萧山令被列入第一批抗日英烈名录,在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有一座萧山令的衣冠冢,埋的是他生前的衣服,他守住了作为军人的骨气。
参考资料:《萧山令:誓与南京共存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