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伟看楼市
2025 年 “金九” 楼市如期迎来暖意:百强房企 9 月操盘销售额突破 2500 亿元,环比增长 22.2%,72 家房企业绩实现环比上涨;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同步放宽限购政策,市场咨询量显著回升。但与热闹数据形成反差的是,保定等城市二手房挂牌量高达 5.3 万套,全国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套数同比下降 17%。这种 “量价分化、冷热不均” 的格局,让无数市场参与者陷入迷茫:此刻究竟该趁机入场买房,还是抓住窗口期卖房?
![]()
一、回暖表象:政策驱动下的季节性反弹
“金九” 楼市的回暖信号,本质是政策红利与传统旺季效应叠加的结果。从政策端看,8 月中央明确提出 “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随后北京放宽五环外购房套数限制,上海取消房贷利率首套二套区分,全国 38 条地方政策中 29 条为宽松导向。这些政策直接激活了积压的购房需求,尤其是核心城市的改善型群体,推动 9 月深圳盐田、上海外环外等区域成交环比增幅超 30%。
从市场数据看,回暖呈现明显的 “结构性特征”。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微增 0.4%,但背后是 72 家企业环比增长与 28 家企业持续下滑的分化;拿地市场虽同比增长 36.7%,但 TOP10 企业中 8 家为央国企,民企仅滨江、邦泰等少数企业参与。更值得关注的是,二手房市场并未同步回暖:全国百城二手房挂牌均价同比下跌 8.5%,厦门、合肥等城市跌幅超 14%,买方平均看房次数从 5 次增至 12 次,决策周期延长至 3 个月。这种 “新房热、二手冷” 的温差,揭示出当前回暖的脆弱性。
![]()
二、买方决策:把握 “自住优先、精选核心” 原则
对于刚需与改善型买房群体,“金九” 回暖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但决策需建立在理性评估之上。
自住需求群体可择机入场,但需规避三大陷阱。当前 5 年期以上 LPR 维持 3.5% 的低位,温州、苏州等城市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 20%,部分城市人才购房补贴最高达 100 万元,政策红利已处于释放期。但需注意:避免盲目跟风远郊 “低价盘”,这类房源库存净增幅达 5.8%,未来流动性堪忧;拒绝 “高价接盘” 非核心资产,正如购房者所言 “300 万房子跌 10% 就是 30 万,够租 10 年房”;优先选择物业服务优质、配套成熟的社区,这类房产在买方市场中更具议价主动权。
改善型需求群体应坚持 “置换优化” 逻辑。数据显示,一线城市 300 万元以下刚需房源成交占比超 60%,1000 万元以上豪宅成交虽占比不足 5% 但需求稳定,反映出市场对 “两端资产” 的认可。建议采用 “先卖后买” 策略,利用当前新房市场的优惠政策置换核心区域优质房源。以上海为例,外环外不限购政策下,将远郊老房置换至近地铁的次新房,既能享受政策红利,又能实现资产保值升级。
![]()
投资需求群体需保持谨慎。随着房地产 “金融属性” 褪色,租金回报率普遍低于理财利率,且保障性住房入市将分流刚需客户。若确有投资需求,可聚焦北京、上海核心地段的小户型住宅,这类资产因教育、医疗资源稀缺,仍具备一定保值能力,但需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
三、卖方策略:认清 “以价换量、优化结构” 现实
面对 “买方市场” 的全面到来,卖方需摒弃幻想,制定差异化策略。
多套房持有者应抓住政策回暖窗口期减持。截至 2025 年 8 月,杭州、成都等城市二手房挂牌量突破 20 万套,“卖多买少” 的格局导致房价持续下跌,且多数平台已隐藏真实成交价。对于持有贷款的非核心资产,建议参考同小区最近成交价定价,适当让利 10%-15% 加速成交,避免陷入 “越等越亏” 的恶性循环。如保定某房东将 245 万挂牌价降至 220 万成交的案例所示,主动让利是当前市场的有效策略。
刚需房源持有者需突出性价比优势。单价 7000 元 /㎡以下的刚需市场竞争最为惨烈,库存净增幅达 5.8%。这类房源的卖方应重点优化房屋展示,通过整理装修、明确产权等细节增强吸引力,同时配合中介的带看节奏,在买方犹豫期主动释放小幅让步信号,缩短成交周期。
优质资产持有者可适度观望。单价 10000 元 /㎡以上的高端市场库存出现净减少,上海豪宅成交占比稳定在 5%,显示核心资产具备韧性。若持有一线城市核心地段、品质物业的房产,可等待市场进一步回暖再择机出售,但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化,避免错失置换良机。
四、长期趋势:分化时代的市场逻辑重构
“金九” 回暖只是短期波动,无法改变房地产市场的长期趋势。从人口结构看,25-45 岁购房黄金年龄段人口总量见顶回落,城镇化进程从快速增长转向稳定发展期,刚需增量放缓成为必然。从供应结构看,“双轨制” 住房体系逐步成型,保障性住房将分流中低端需求,商品房市场更聚焦品质与改善。
这种趋势下,市场分化将进一步加剧:一线与强二线城市核心区域的 “好房子” 仍具保值能力,而三四线城市非核心资产面临贬值压力;二手房市场 “总量过剩、内部分化” 的特征将长期存在,优质房源与劣质房源的价差会持续扩大。
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需彻底摒弃 “房价只涨不跌” 的旧思维。买房者应回归居住本质,将 “实用性、保值性” 作为核心考量;卖房者需认清资产优劣,及时优化资产结构。无论买房还是卖房,唯有顺应 “城市分化、产品分化” 的新逻辑,才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做出理性决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