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房地产熄火后,中国经济靠什么重启“发动机”?答案远超你的想象

0
分享至

今天和大家聊一下,房地产之后,中国下一个经济支柱会是什么?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一路高歌猛进,撑起了地方财政、银行信贷、上下游投资、家庭财富等多个层面。

每个中国人多少都与房子发生过交集,或买、或卖、或租、或观望。

房价的起起落落,就像一根牵动全国神经的绳索,稍有风吹草动,舆论立刻沸腾。



但就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这根绳索突然变松了,甚至有些城市的房价直接“断崖式”下滑。

北京、上海、深圳这些曾经的“楼王”城市,房价回落到了2016年前后的水平,平均跌幅高达三成甚至五成。

一线城市尚且如此,三四线城市更是挂牌量激增,供需失衡。

房地产的“黄金时代”似乎真的走到了尽头。



而与此同时,中国却在另一个领域悄然发力,一股新的产业浪潮正在涌动,甚至有望重塑国家经济的新逻辑。

那么,房地产之后,中国经济到底靠什么来重新“启动发动机”?又是谁在悄悄接过接力棒,走上前台?



楼市降温背后的深层变化

前几年,有关“房住不炒”的政策口号逐渐深入人心,调控之手频频出击,大量城市开始限制购房者资格与贷款杠杆。

而到了2024年底,限购限贷政策在一些城市逐步松动,但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依然保持谨慎。



房价下跌的背后,并不是简单的市场波动,而是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信号。

房地产不再是国家经济的“顶梁柱”,而是开始回归居住的本质,过去依靠债务拉动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国家正将发展方向转向高质量发展,强调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其实早在2016年以后,去杠杆政策就已在铺开,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逐步收紧,随着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家庭杠杆率偏高,买房的动力明显不足。

2025年上半年,新房销售面积同比下滑超5%,而库存面积却上涨了近20%,这说明市场正在主动出清。



但中国的楼市并没有失控,而是在“软着陆”中寻找新平衡,专家普遍认为,一线城市房价会在2026年前后触底反弹,但涨幅有限。

三四线城市则面临人口外流、土地财政失效等多重压力,未来走势仍不乐观。

那么,房地产退潮之后,空出来的资源和注意力去了哪里?



人工智能站上风口

就在房地产逐步降温的同时,人工智能产业悄然冒头,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在广西的一场东博会上,机器狗、自动农作物识别设备、无人卡车等AI产品引发围观,刷新了公众对“未来生活”的认知。



中国AI产业的规模已经突破70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从自媒体内容创作,到工厂分拣机器人、港口运输系统、医院影像诊断,AI正快速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

而且,这种渗透不仅限于技术展示,更是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工作流程和效率。

比如,在偏远山区的医院,医生借助AI系统准确分析CT影像,大大提升了诊断效率,在沿海港口,无人驾驶卡车昼夜运行,运输效率提升了三成。



中国的AI公司数量已突破5000家,全球每7家中就有1家来自中国,更令人惊喜的是,多个国产开源大模型进入国际权威榜单前十,真正开始与国际巨头平起平坐。

AI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新产业,它是一种能力的重构,它不仅能替代重复劳动岗位,还能创造新的职业形态。

比如钢筋工可以转型为智能塔机操作员,售楼员也能成为AI房产顾问,这是一场从“拼土地”走向“拼技术”的转型。



而且,AI产业不依赖地理位置,不受资源限制,创造力几乎是无限的,相比之下,房地产的天花板早已显现,而AI的天花板还远在云端。

那么问题来了,AI产业虽然涨势迅猛,能否真正撑起整个中国经济的大盘?



AI能否带领中国人致富

2023年,中国的经济经历了三次上行波段,分别出现在年初、5月和8月,而到了7月,一度出现投资、出口、消费“三连降”,虽然8月数据有所回暖,但内需不足依旧是最大的问题。

传统增长模式已经面临瓶颈,尤其是依赖房地产的那部分,已难以复制过去的奇迹。

而新动能虽然增长迅速,体量却还不够大,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青黄不接”的阶段。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但中国居民的消费意愿偏弱,背后有多重结构性原因,人口红利减弱、私企信心不足、购房压力过大、社保体系不完善,这些都在拉低消费能力。

一些专家提到,要想真正释放消费潜力,需要企业盈利强劲、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还要有完善的金融体系和社保制度作为后盾。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在强调“稳就业”“强科技”“促改革”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化解债务”和“补短板”。



中国当前具备几个明显优势,一是金融稳定,银行系统并没有出现大规模风险,二是企业杠杆整体较低,三是城镇化仍有空间,四是科技创新机会层出不穷。

这意味着,中国并没有陷入像1991年后的日本那样的“失去的30年”,也不会像2008年后的美国那样依赖无限量化宽松。



中国选择的是一条更稳妥、更注重质量的复苏之路。

与其寄希望于楼市回暖,不如把希望放在创新驱动和高技术产业的崛起上。

数据显示,未来五年内,中国AI产业带动的规模有望超过房地产行业的巅峰时期。

那么,面对这些新机遇,中国是否能顺利完成“发动机”的切换?



结语

在楼市落幕与AI崛起之间,中国经济的引擎正在悄然更换,虽然这场转型伴随着阵痛和不确定,但也孕育着巨大的新红利。

以后的中国,不再靠盖楼来拉动GDP,而是靠算法、芯片和数据中心来驱动新增长,这不是一种妥协,而是一次主动选择的进化。

能否顺利完成这场引擎切换,关键在于我们敢不敢放下旧逻辑,拥抱新可能。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知鉴明史 incentive-icons
知鉴明史
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
2921文章数 524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