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进入尾声,不知各位出行者的体验如何?
01
听说今年去5A景区的人少了,去了的大部分都是吐槽,这5A景区怎么就不香了呢?
对于景区,咱们好像只有一个评价标准,就是几“A”,通常都认为级别越高就越值得去。
但实际上,这个级别的评定,和景区里景观的好坏,还真没多大关系。
来看这几“A”是怎么来的。
咱们国家是从1999年开始对景区有不同区分,当时是1A级到4A级。
在那之前,随便一汪水、一座小山围起来,也能叫个景。
到2003年,景区评级升级,有了5A景区。
但啥样的景区才算是5A?
在景区评定中,总分1200分。
“服务和环境”占最大头1000分,包括交通是否方便、厕所是否干净、安全措施是否到位等。
剩下的标准,“景观”和“游客”意见各100分。
要在“服务和环境”中得到950分以上,剩下两项分别90分以上才能够得上5A标准。
按比值计算,“景观”在5A景区评定中只占7.96%。
现在,5A景区到底意味着啥,您清楚了吧。
02
您可能问了,那此前大家也去5A景区,只是这几年才去的少了啊?
是的,前面咱们说了5A景区的起源,现在咱们说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实力去5A景区打卡,人满为患,体验感大打折扣。
赶上假期,景区里到处是人挤人,不是看人头就是看人脚后跟。
而且,商业化严重。
曾经的江南水乡,几年前去可能还能享受到几分静谧,很治愈。
几年后再去,满眼的商店,价格大都不便宜。
就这个假期,好几个朋友和我说,现在景区都“聪明”了,门票价格不高,先让你进去,然后就“圈起来让你花钱。”
呵呵,不知道您是否也有一样的经历。
再有就是,同质化。
你去了一个古镇,几乎等同于去了所有古镇。
所有景区商业街都有臭豆腐、烤肠……
最直接的应该是,你去哪里,“想你的风”就能吹到哪里。
那块牌子,曾经大家抢着拍照,如今看到隐隐作呕。
当越来越多的人去了5A景区,背负着抱怨和疲惫回来,再把自己的经历发在社交平台上吐槽一番,或许,没去的人就对它的光环祛魅了。
03
那么,咋整?
两三个月后,又是农历新年假期了,去哪里?
给点儿个人意见哈。
如果你喜欢人文景观,可以去文物保护单位。
在我国现有的5000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建筑类占比约一半。
你可以从中挑选一些非5A景区的去参观。
它们可能不是景区,但是具有真正的文化价值。
这些地方或许没有人挤人,没有导游,只有文保员,去之前务必做好功课。
如果你喜欢自然风光,也可以跳出5A景区的名录,去尝试那些未经过度开发的“野生”的美景。
国家级森林公园、水利风景区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这些地方自然条件也很好,同样归国家管理,但不会用几“A”作为营销重点,去的人不会很多,你能更惬意地享受自然之美。
再不然,你也可以尝试一些户外活动,找一条相对容易的徒步路线,体验周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变“被动参观”为“主动探索”,肯定比在景区排队拍照来得轻松自在。
归根到底,旅行体验好不好,绝不是单纯看你去的是几“A”景区。
当你只纠结于评级,就很可能错过这个标签之外的广袤天地。
我认为,旅行的本质,应该是找到那个让自己舒适的地方,而不是被大家定义的“好地方”。
真正的风景,在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里,而不仅仅是目的地。
希望每个人的下一次出发,都能不看级别,不为打卡,只为心中的热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