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坐地铁必须要做的一件事,那就是安检,而且一旦发现液体,乘客要么喝一口自证清白,要么接受检测。
但很多人坐了很多年地铁,也没见过什么异常的情况,可每一个安检点,却又需要三个左右的工作人员。
那么这种安检程序,是不是在浪费钱呢?
![]()
中国的地铁安检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北京奥运前夕,那一年,北京地铁开始在部分线路实行进站安检,行李过X光机,人通过金属探测门,液体必须单独检测。
虽然一开始有些乘客抱怨,但随着时间推移,这项措施逐渐被大家接受。
十多年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地铁安检已形成系统机制,比如北京,光是过去十年,安检就查出违禁品116万件。
![]()
有人说,这样做劳民伤财,但事实是,正是这些日复一日的拦截,让无数潜在的危险被挡在闸机之外。
相比之下,美国的地铁则是另一番景象,2022年4月,纽约布鲁克林地铁站发生枪击案,嫌疑人先投掷烟雾弹,然后开枪,射出33发子弹,造成29人受伤。
不到半年,同样在纽约,一名流浪汉将一位华裔女子推下站台,当场身亡,被捕时,他不仅没有悔意,还对媒体吐舌头挑衅。
![]()
2023年初至2月,美国就发生了71起群体性枪击案,涉及5340人死亡,其中不少案件都发生在地铁站或周边区域,华盛顿、芝加哥、旧金山等城市,也都遭遇过类似的地铁暴力事件。
这些案件发生后,有美国网友提出在地铁设立安检,但反对声浪更高,有人说安检侵犯隐私,有人说效率太低,还有人干脆表示有枪自卫就行。
![]()
在日本,情况也不轻松,1995年,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投放沙林毒气,造成13人死亡,近6000人受伤,2021年,有人模仿电影角色小丑持刀纵火,造成17人受伤,2024年5月,东京再次发生地铁持刀伤人事件。
韩国也曾发生多起地铁纵火事件,2023年,一名男子带着汽油在车厢内纵火,导致23人受伤,混乱中还有孕妇摔倒,而更早的2003年大邱地铁纵火案,造成192人死亡,许多乘客在浓烟中发送遗言短信,场面令人心碎。
这些惨剧背后,有一个共同点:没有安检。
![]()
而中国,虽然地铁安检常被吐槽麻烦,但迄今为止,尚未发生过类似规模的地铁袭击事件。
支持安检的中国网友认为,地铁人多密闭,一旦出事就很难逃生,而安检不仅能拦截危险物品,还能在突发情况下提供应急救助,比如AED和医药包,更重要的是,安检本身就是一种震慑,让犯罪分子望而却步。
![]()
面对动辄几万人流的大型城市地铁,高效的人流引导也是安检的一部分,一些安检员甚至表示,他们的任务不是检查包,而是用眼睛判断风险。
有人担心安检是不是太形式主义?但数据不会说谎,每年查出的违禁品数量都在持续增长,说明潜在风险一直存在,正是有了安检,才让这些危险被及时发现。
![]()
当然,中国的安检制度也不是没有挑战,高峰期排队时间长,流程效率有待提升,为此,一些城市正在探索AI安检系统、空手快通道、安检互认等办法。
比如,在一些地铁站,乘客如果没有携带包裹,就可以通过快通道直接进站,节省时间,还有城市计划实现高铁站和地铁站之间的安检互认,避免重复检查。
![]()
从社会治理角度来看,中国更强调预防为主,群体安全高于个人自由,而美国重视个人权利,哪怕代价是更多人受伤甚至失去生命。
在中国,公共安全被认为是政府责任,因此财政支出可以承受,但在美国,大部分地铁是私营企业,设立安检的成本难以承担,他们更倾向于依靠警力巡逻或事后处理。
比利时地铁虽然也没有安检,但采取军人持枪巡逻的方式维持秩序,而日本为了节省时间,高峰期甚至会缩短安检流程。
![]()
中国地铁安检的最大意义,不在于查出多少刀子,而在于让潜在犯罪分子知,这里不是他们撒野的地方。
有些美国人嘲笑中国安检愚蠢,但当他们在地铁里被人推下站台,或听到枪声四起时,那些自由的代价,谁来承担?
也许我们习惯了在地铁口排队,也许我们偶尔会抱怨又要检查,但正是因为这层麻烦,我们才能安心坐上那趟通往家的列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