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我一辈子的心思就是放在这两个字上!”

0
分享至


搞艺术的人,要耐得住寂寞、抛弃名利,敢于真正静心地沉下去、再沉下去。

当代篆刻书画家韩天衡在过去五年,曾八次入院、两次病危,即便躺在病床上,也从未停下过创作的脚步。他说艺术领域永远没有“毕业”的时刻,自己一直都是个学生。

韩天衡,1940年5月出生于上海,今年85岁,当代篆刻书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名誉社长、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获得者。他的篆刻作品汲古出新,独树一帜的草篆入印、鸟虫篆印开一时风气,引领篆刻艺术现代化的潮流,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他编著的《历代印学论文选》《中国印学年表》等著作,填补了印学研究领域多项空白。2024年,因其在篆刻、书法、绘画、艺术理论等多个领域的成就,被中国文联授予“终身成就奖”。

病痛的疗愈

源自创作的“瘾”

过去这五年,韩天衡似乎在医院比在家里的时间更多些。八次入院、两次病危,可即便躺在病床上,手和脑子,也终究停不下来。“我到医院去的时候,一定要拿几本碑帖、拿几支笔。一只手打吊针,另一只手就在空中比划,像在画什么、写什么一样。两个陪我的学生经常讲:你看老师的‘瘾’又‘犯’了。”

病榻上的“艺术之瘾”,催生出不寻常的灵感。韩天衡构思出的篆刻新作,以“空”字为边框,内刻混沌苍穹,“空与不空”的哲学思辨蕴含其中;在病房局促的小桌上,他又即兴泼墨,缱绻嬉戏的水鸟、悠然游曳的金鱼、昂首挺胸的公鸡跃然纸上。

万物灵动、生机勃勃,不见半分病痛的苦楚,他说:“在笔画当中,字呈现了、画呈现了、印章呈现了,感觉我在欣赏什么东西,它降低了病痛。我一辈子心思就是放在‘艺术’两个字身上。”



△韩天衡篆刻作品《空》(2025年)


△韩天衡病中水墨作品(2025年)

一字之师 一生求“变”

韩天衡身受父亲启蒙,四岁学字,六岁学印,童年的上海弄堂里,常响起金石相遇的声响,那是韩天衡攥着父亲的刻刀,与印石最初的对话。“一刀下去,手上的一块肉就起来了,很痛,地上流了一滩血。那时候家里穷,没钱到医院缝针,母亲就抓了一把香灰把手包起来。我感觉这个血是不能白流的,最好的补偿就是既然喜欢写字刻印,那在这方面就要力争有一点成绩。”

热血激起的少年心气,一发不可收拾。

放学后,印石成了韩天衡最好的“玩伴”,老师在成绩报告单上附言,“此学生有书法天才,望家长多予栽培”。可艺术的天赋难补“数理化不及格”的偏科短板。十六岁,韩天衡便进了工厂。早出晚归的繁重劳动下,留给篆刻的时间只有夜里十一点以后。

转机随着征兵的消息到来,当时部队急需能写会画的宣传人才。1959年,韩天衡义无反顾走进了军营,写字刻印,终于成了“天经地义”的工作:“每周看电影的机会、来慰问演出的机会,我都让给战友,因为我要的是时间,来钻研我喜欢的篆刻和书法。”


△1959年,韩天衡在部队治印。

方寸之间,自有广阔天地。此后,韩天衡邂逅篆刻家方介堪,并拜师门下;1963年,西泠印社大展,他的作品初露锋芒,印坛元老唐醉石预言——二十年后,此人定是印坛巨子;同年,印坛大家方去疾给他勉励,一个字让他醍醐灌顶。

“方先生看到我的作品后就讲了一个字:你可以‘变’了,就是不要再墨守成规了,不要老是再去临摹古人的东西。”


△韩天衡与方介堪

一字箴言,开启了韩天衡的创新之门。他观察渔舟唱晚,自创了篆刻的“摇橹刀法”;他感悟军旅生活,提炼出“雄、变、韵”的三字艺术追求——

“我感到搞艺术第一条要有一种‘雄伟’之气;第二个我要追求‘变’,要区别于古人、区别于他人、也要区别于过去的我;第三个要追求‘韵’,要从技巧的层面上升到有神采的、有风韵的、能打动人的作品。”

探索前人未及的“会意印式”

引领传统篆刻的新风尚

从28岁到42岁,韩天衡雕琢出不下五千方印章,也在时光雕琢中技艺日臻成熟。他将小篆、汉篆揉合,形成体势、笔形更为自由厚重的“草篆”,赋予篆刻“雄强奇崛”的现代视觉张力。他的作品引领篆刻风尚,声名远播海内外,一时从师者众。

但他始终清醒,“我不主张让一个人的风格影响太多的人。任何东西,我们可以借鉴,但是一定要演化。我自己也在‘化’,所以我叫人家你们不要学我。你们学我的总是我的昨天,实际上我的今天已经跟昨天又有差别了。”


△韩天衡“草篆入印”代表作《奇崛》(1985年)


△韩天衡“草篆入印”代表作《喜出望外》(2000年)

2001年,年过花甲的韩天衡为出席上海APEC会议的国家和地区领导人篆刻风格不同的姓名印章,作为国礼赠送。

年逾古稀,他融会贯通书、画、印三艺,又从古代汉字“会意”造字法获得灵感,探索前人未及的“会意印式”。他刻志趣感怀,也刻哲理箴言,刻《心畅》和《又一春》,也刻《愚公移山》《抓铁有痕》,都见清澈如水的智慧。

“像‘抓铁有痕’这个例子,你想想,要有那么大的魄力,在铁板上用手指抓出痕迹来,何其不一样。我就用极细的线条、非常有力量的线条来刻这方印,让你感悟到,我们要抓铁有痕,要何等的勇气、决心和毅力。这些就是我的一些探索:能不能从哲学、理念、思维、逻辑、意象里给别人一种新的感悟。”


△韩天衡“会意印式”代表作《抓铁有痕》(2016年)


△韩天衡“会意印式”代表作《愚公移山》(2017年)


△韩天衡“会意印式”代表作《又一春》(2023年)

半个世纪笔耕不辍

成就印学研究经典著作

韩天衡在书斋中的耕耘,与在印石上的雕琢同样用心。1982年,他主持编订《历代印学论文选》,顶着酷暑扎进杭州西泠印社的库房,带上一个军用水壶、一个热水瓶、两个馒头、两盘蚊香,日复一日,一待就是整个夏天:“把一篇一篇好的文章抄下来,晚上下班了,赶快回到西湖边上6毛钱一个晚上的小旅馆,再来推敲。7月份的大热天,没有电风扇,睡的席子全部都湿透。”

两年后,六十多万字的《历代印学论文选》完成,填补了印学领域的资料空白,成为印学研究的必读经典。如今,85岁的韩天衡依然在为《中国印学年表》的再版增补搜集资料,九千多条批注写满三大本原版复印稿。


△韩天衡写满批注的《中国印学年表》书稿

最近十多年,韩天衡又多了个角色——艺术策展人。2011年,他将毕生创作和收藏的一千多件精品、一万多册图书捐给国家,此后又为上海韩天衡美术馆的公益活动积极献策、四处奔忙。在他心里,这件事的意义和自己的创作同样重要:“我总感到个人的创作毕竟是个人的,但是如果我们利用这个平台,来弘扬传统艺术,那么它产生的效果比你个人的创作要大百倍千倍。”

眼下,“韩天衡学艺八十年回顾展”正在上海展出。展览的名字,取自晋人傅玄《九曲歌》中的典故“长绳系日”,寓意用长绳拴住太阳,期待再进半步。他说,“艺术永远没有毕业的一天,我依然是个学生”——

“在艺术面前,我始终是个学生,无非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老学生。现在毕竟年龄放在那里了,再进步的空间也小了,但我还是要努力。这个下山的太阳,我要用一根长绳拴住它,给我更多的时间,让我能再努力地前进一步到半步。”


△韩天衡创作《老大努力》自我激励

记者手记

我是记者赵初楠。采访那天,与韩天衡先生一路畅谈已过正午。一旁的夫人和儿子担心他的身体,多次提醒是时候结束去吃午餐了,可他却坚定地摆摆手,又对我说,“你的采访总要做好才行”。临别时,先生送我一本作品集,侧面贴满了密密麻麻的便签条,仔细标注着哪些作品分别对应着我的哪些提问。手捧沉甸甸的画册,我分明看到,一位拥有闪耀天赋的艺术大家,那刻进骨髓的勤奋、认真与谦逊。


除了在书法篆刻上一生求“变”,而立之年后才开始学画的韩天衡先生,在绘画上也独辟蹊径。他爱画荷花,但笔下的荷塘,不似前人那般清雅,而是用浓烈的色彩,勾勒豪放的气派。他说,这是因为在他眼里,荷花迎烈日绽放,这不畏酷热的刚毅,与凌寒独自开的梅花一样值得敬佩。或许,在韩天衡先生心中,也盛开着一支这样的荷花——无论身处怎样的境遇,为追求艺术之光,永远坚忍笃定。


△韩天衡国画作品《荷不畏暑与梅同格》(2017年)

先生,不仅是一种称谓,更蕴含着敬意与传承。可堪先生之名者,不仅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更有着温润深厚的德性、豁达包容的胸襟,任风吹雨打,仍固守信念,将深沉的家国情怀根植于血脉之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后生晚辈持起读书、做人的一盏灯。

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先生》,向以德性滋养风气的大师致敬、为他们的成就与修为留痕。

原标题:《“我一辈子的心思就是放在这两个字上!”》

栏目主编:孙欣祺 文字编辑:董思韵

来源:作者: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深圳首次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表彰企业家和企业

深圳首次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表彰企业家和企业

南方都市报
2025-11-01 16:00:13
中央公开通报当天,中国信息协会表态:严肃问责相关负责人

中央公开通报当天,中国信息协会表态:严肃问责相关负责人

新京报
2025-11-01 17:00:07
“教授8万副教授7万博士6万”:部分高校职称晋升现“金钱游戏”,教师横向课题考核催生造假产业链

“教授8万副教授7万博士6万”:部分高校职称晋升现“金钱游戏”,教师横向课题考核催生造假产业链

红星新闻
2025-10-31 21:35:21
不到2天卷走129亿!又一平台暴雷,200万人被坑惨,主使逃往国外

不到2天卷走129亿!又一平台暴雷,200万人被坑惨,主使逃往国外

史行途
2025-11-01 18:05:07
打胎小生被大佬玩到脱G!墨镜导演让女明星陪大佬!

打胎小生被大佬玩到脱G!墨镜导演让女明星陪大佬!

八卦疯叔
2025-11-01 14:20:03
确实廉颇老矣了!保罗在回归快船后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确实廉颇老矣了!保罗在回归快船后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稻谷与小麦
2025-11-02 00:02:24
外国妹子从中国电商平台买了盏“可颂灯”,收到后总觉得哪里不对…...咬了一口后惊呆了!

外国妹子从中国电商平台买了盏“可颂灯”,收到后总觉得哪里不对…...咬了一口后惊呆了!

最英国
2025-11-01 17:13:32
王思聪近况有点惨:香港平价餐厅吃饭,一个人好落寞下巴后缩严重

王思聪近况有点惨:香港平价餐厅吃饭,一个人好落寞下巴后缩严重

小娱乐悠悠
2025-10-03 14:13:04
58岁女星自曝曾三度流产,膀胱撕裂致不孕不育,不介意老公出轨

58岁女星自曝曾三度流产,膀胱撕裂致不孕不育,不介意老公出轨

仙味少女心
2025-11-01 00:04:22
活久见!山东一宝马汽车“穿棉袄”,网友:天冷,别冻着我的活爹

活久见!山东一宝马汽车“穿棉袄”,网友:天冷,别冻着我的活爹

火山诗话
2025-11-01 13:41:41
与周迅离婚4年,那个独自跑去美国的前夫高圣远,如今怎么样了?

与周迅离婚4年,那个独自跑去美国的前夫高圣远,如今怎么样了?

暖心萌阿菇凉
2025-10-31 23:42:45
布达诺夫指挥特种部队突袭波克罗夫斯克的俄军,结果失败了

布达诺夫指挥特种部队突袭波克罗夫斯克的俄军,结果失败了

山河路口
2025-11-01 19:56:56
川普宣布重启核试验,俄赶紧澄清:我们不是真的,您别当真

川普宣布重启核试验,俄赶紧澄清:我们不是真的,您别当真

移光幻影
2025-11-01 09:16:35
西班牙足坛传噩耗!38岁队长撞碎书店玻璃身亡,全队取消比赛守灵

西班牙足坛传噩耗!38岁队长撞碎书店玻璃身亡,全队取消比赛守灵

丁丁鲤史纪
2025-11-01 17:44:47
人民日报发声!物业改革多地落地:物业费真降了,这4笔费可拒交

人民日报发声!物业改革多地落地:物业费真降了,这4笔费可拒交

振华观史
2025-10-30 08:27:30
乌克兰摧毁俄罗斯规模最大的变电站!距离莫斯科仅180公里

乌克兰摧毁俄罗斯规模最大的变电站!距离莫斯科仅180公里

项鹏飞
2025-10-31 19:26:03
唐嫣罗晋被曝离婚传闻后,恶心的一幕出现了,答案早已一目了然

唐嫣罗晋被曝离婚传闻后,恶心的一幕出现了,答案早已一目了然

老吴教育课堂
2025-11-01 14:50:25
全球最安全城市排名出炉:旧金山第15,中国未上榜!

全球最安全城市排名出炉:旧金山第15,中国未上榜!

凑近看世界
2025-10-31 14:53:52
见识过令人拍案叫绝的临场反应吗?评论区:我等凡人只有五体投地

见识过令人拍案叫绝的临场反应吗?评论区:我等凡人只有五体投地

夜深爱杂谈
2025-10-31 19:29:00
入睡时间缩短10倍!北大研究揭示:3亿人失眠或是肠道里缺了它

入睡时间缩短10倍!北大研究揭示:3亿人失眠或是肠道里缺了它

思思夜话
2025-10-31 11:52:53
2025-11-02 00:56:49
上观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观新闻
站上海,观天下
375649文章数 7575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美貌与艺术的碰撞!9位摄影师,哪一位是你的菜?

头条要闻

郑丽文:台湾正处于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刻

头条要闻

郑丽文:台湾正处于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刻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前CTO索赔42.87亿 158亿股权归属成谜?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M3旅行版上市售94.39万元 告别平行进口

态度原创

数码
健康
时尚
旅游
军事航空

数码要闻

OPPO手机上线苹果手表互联互通功能:支持同步来电、通知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树影迷宫》;电视剧《锦月令》......

旅游要闻

运河明珠,千年守望:杭州拱宸桥的前世今生与文化密码!

军事要闻

卡塔尔:加沙可能陷入“无战无和”局面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