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都城是至关重要的。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曾经说,如果中国若是以他指出的这三座城为都城,必定称霸亚洲。
辛亥革命胜利之后,孙中山先生曾经数次考虑都城的设立问题,当然,我们都知道最初,民国的首都还是设立在南京,但这其实只是权宜之计。
孙中山先生曾经跟章太炎先生讨论过都城的设立,选定了三个地方,曾经说过,如果选定了这三座城市中的任何一座为都城,中国就有望称霸亚洲。而这三个地方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
第一是西安。西安就是曾经的长安,是五朝古都,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代就是汉朝和唐朝,而汉唐两朝的首都就是长安。
除了西安之外,孙中山先生还有第二个选择,那就是武汉。武汉三镇,是辛亥起义肇兴之地,在这里,打响了反抗清王朝封建统治的第一枪。
而且武汉本就是九省通衢,四通八达之地,而且后来出师北伐,攻克武汉,以武汉为都城的想法成为了现实。在重工业方面,武汉有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等重工业,能迅速筹建并装备一支军队,有利于随后的发展。
武汉作为都城,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水路发达,经济繁荣,长江,汉江在武汉交汇,而且,中国三大海关之一就在武汉,当时武汉的经济动力堪比上海和天津,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两个建都之地,无论选择哪一个,都是非常优越的,可是孙先生自有他的谋划,孙先生的想法是定都伊犁。
伊犁,地处西北,那么伊犁比起西安和武汉有什么好处呢?
当然是有的,原因与孙中山先生心中的计划有关,孙先生曾经提出铁路强国,建设铁路十六万公里。南北议和之后,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孙中山先生言必行,行必果,出任铁路督办,开始了自己铁路兴国的计划。
虽然在不久之后袁世凯就露出了他的真实面目,开始篡夺革命果实,图谋称帝,因此将孙中山先生免职,孙先生的计划未能成行,但是在他的心中,始终没有放弃这个计划,而他提出以伊犁为都成,也正是出自这个计划。
伊犁所在之地,四通八达,可以作为中国的西北铁路枢纽,如果以此为支点推行铁路强国计划,就可以迅速展开全局,汇通全国,促进各地经济发展,这就是孙中山先生铁路强国计划的核心。
另外,孙中山先生意图选择伊犁为首都,还有其他目的。要知道,当时的中国周边可以说是强敌环伺,西北的危机,东南的威胁极大,因此,孙中山先生意图以西北为基地,加强西北防卫,这是其一。
其二,孙中山先生一贯主张五族共和思想,而伊犁是多民族共处之地,如果以伊犁作为首都,能够更方便推行五族共和思想,这样就能拥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为革命事业奠定基础。
武汉和西安各有各的好处, 除了上述所说的地理因素,军事因素,后勤因素等等方面之外,武汉和西安还存在当时很普遍的正统思想因素。
当时,清朝刚刚灭亡,全国仍然没有完全安定,明争暗斗仍然激烈,全国各地从上到下并没有建立一个完善,安定的秩序。
这个时候,就必须打出一面强有力的旗帜,占据号令天下之地,以为后续的发展打下基础,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武汉和西安的确是可选之处。
但是,孙中山先生的想法,伊犁,也有自己的可选之处,除了上述所说的民族,交际等方面因素,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因素。
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就是世界闻名的商路,到了近代依然如此。抗日战争期间,西北方向是苏联援华的重要通道由此可见,孙先生提出,以伊犁为都城是出于能就近接受外国援助这一想法的考虑。
实际上,按照当时的情况,无论是武汉,西安或伊犁,都能够作为首都。但是当时的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条件,选择首都不能仅仅依靠城市本身的地理条件和水陆交通条件,本质上,要依靠国家的实力,如果国家的实力不够强,那么,无论以哪座城市为首都都是无济于事的。
据此可知,我们绝不能忽略孙中山对中国首都建设事业探索的贡献,后人的一切成就,都是以先人的贡献和成就为基础,所以探索是必要的,孙先生对建都之地的探索,也预言了我国地区大城市的发展趋势。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最伟大的革命家之一,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为我们现在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孙中山先生的一切努力都是不可磨灭的贡献。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