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传统葬礼上,起棺前为什么要进行'摔盆'?后辈需要知道背后深意

0
分享至

走过乡间土路,见过传统葬礼的人都知道,灵柩抬起之前总会听到"咣当"一声脆响。

那是长子或长孙将瓦盆高高举起,用力砸向地面的声音。

这个看似简单粗暴的动作,在老辈人眼里却是葬礼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盆子摔得越碎,旁观者的心就越踏实。

年轻人可能觉得这只是个形式,可真要追问起来,这一摔到底摔掉了什么,又摔出了什么讲究?

站在灵堂前准备摔盆的人,手里拿的绝不是家里日常用的脸盆或饭碗。

这个盆子是专门烧制的陶瓦盆,盆底通常还会打上几个小孔。

从材质到形制都有规矩。

盆子不能太厚,太厚了摔不碎,也不能太薄,拿在手里就碎了那更不行。



这种专用的丧葬瓦盆,在过去的集市上专门有铺子售卖,店家对火候和厚度的把握都有祖传的经验。

盆底的孔更有说法。

这些孔不是随便戳的,而是按照固定的位置和数量打出来的。

有的地方打三个孔,有的地方打七个孔,讲究的还会在打孔时念叨几句。

这些孔眼在民间信仰里承载着极为矛盾的心愿——既希望逝者能顺利喝下那碗汤去往来世,又盼着汤水从孔里漏出来,让逝者还能记得阳间的亲人。



这种矛盾恰恰最能体现活着的人内心的挣扎。

提到这个习俗的来历,绕不开一个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范蠡。

这位帮助越王勾践复国的谋士,功成身退之后改名换姓做起了生意。

他最拿手的本事就是烧制陶器,凭着这门手艺积累了大量财富,在当时堪称陶器行业的祖师爷。

范蠡不是那种只顾自己发财的商人。

他看到普通百姓生活艰难,就把烧陶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出去。



从选土、和泥、拉坯到控制窑温,他手把手地教。

跟着他学手艺的人多了,靠烧陶养家糊口的百姓也就多了起来。

这一带渐渐形成了规模不小的陶器产业,许多人家因此过上了不愁吃穿的日子。

范蠡年纪大了之后,开始思考身后事。

他把跟自己学过手艺的徒弟们都召集起来,说要考验大家这些年的学习成果。

众人以为他要考烧陶的技艺,纷纷准备展示自己最好的作品。



谁知范蠡问的问题完全出乎意料:我这一辈子烧了那么多陶器,积累了那么多财富,等我死后这些东西该怎么处理?

徒弟们面面相觑。

有人说应该把最好的陶器陪葬,有人说应该把财产分给穷人,还有人说应该建个祠堂供奉起来。

范蠡听了都只是摇头,不置可否。

人群里有个平时话不多的年轻人,他想了很久才开口:师父,您教我们的不光是烧陶的手艺,更是做人的道理。



您常说陶土来自大地,最终也要归于尘土。

那些陶器和财富,生前能用就用,死后带不走就砸掉,让它们回归本来的样子。

这话说完,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砸掉?那可是价值连城的好东西啊。

年轻人继续说:人活着的时候需要这些器物,死了之后魂魄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这些东西留着也没用。

不如砸碎了,就像人终究要化作尘土一样,让一切都归于虚无。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范蠡听完这番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当众宣布,就由这个年轻人来继承自己的家业。

其他人虽然惊讶,但仔细一想也就明白了师父的用意。

几年后范蠡去世,出殡那天,这个年轻人当着所有送葬者的面,举起一只范蠡生前最常用的瓦盆,用力摔向地面。

盆子应声碎裂,在场的人都明白了这个动作的含义。

民间关于摔盆还有另一种说法,这个说法更带有神话色彩。

按照传统观念,人死后魂魄要走一条名叫黄泉的路。

这条路漫长而曲折,沿途有几个关键的地点。



走到望乡台的时候,亡魂可以最后看一眼阳间的家乡和亲人。

望乡台上竖着三生石,据说能映照出人的前世今生。

继续往前走就到了奈何桥。

桥边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

这就是传说中的孟婆汤。

每个走到这里的亡魂都必须喝下这碗汤,喝完之后就会忘记前世的一切记忆,然后才能去投胎转世。

如果不喝这碗汤,就没办法进入轮回,只能成为游荡的孤魂野鬼。

这碗汤用什么盛?就是用阳间亲人摔碎的那个瓦盆。



摔得越碎,盆子在阴间就越完整,越能盛得住那碗至关重要的汤。

如果盆子没摔碎,或者压根就没摔盆这个仪式,亡魂就拿不到盛汤的器具,自然也就喝不到孟婆汤,那可就麻烦大了。

这种说法虽然听起来神神叨叨,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无数代人对这个仪式的态度。

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摔盆的。

这个资格通常属于逝者的长子,如果长子不在了,就由长孙来摔,再没有长孙的话才轮到次子。

这个顺序背后体现的是宗法制度的规矩。



摔盆的人同时也是主要继承遗产的人,这一摔不光是送别逝者,更是向所有在场的人宣告:我是这个家的继承人,我会担起这份责任。

摔盆的手势也分男女。

如果逝者是男性,摔盆的人要用左手举起盆子;如果逝者是女性,就要用右手。

这是"男左女右"这一传统观念在丧葬仪式中的具体体现。

摔的时候不能犹豫,不能轻轻放下,必须是举过头顶用力往下砸。

砸的力度关系到盆子碎的程度,碎得越彻底越好。

万一第一下没摔碎怎么办?这种情况其实不太吉利,但也不是没有补救办法。



旁边会有人递上第二个盆子,继续摔,直到摔碎为止。

不过按照规矩,最好是一次就摔碎,这样才叫圆满。

有经验的老人会提前检查盆子的质地,确保到时候能一举成功。

毕竟在众目睽睽之下摔不碎盆子,不仅尴尬,还会让人觉得不吉利。

盆子摔碎之后,那些散落一地的碎片可不能随便处理。

有的地方会把碎片收集起来,包在一块布里埋到坟墓旁边。

有的地方则是任由碎片散落在地上,等送葬队伍走过之后再由专人清理。



这些碎片在民间观念里象征着"岁岁平安"。

碎和岁谐音,摔得越碎,来年就越平安。

这种说法乍一听好像和丧事的悲伤气氛不搭,但仔细想想也能理解。

人们办丧事不只是为了送别逝者,也是为了祈求活着的人平安顺遂。

把悲痛转化为对未来的期许,把丧事当中的某些环节赋予吉祥的含义,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处理悲伤的方式。

不是逃避悲伤,而是在悲伤中寻找继续生活下去的理由和勇气。

摔盆这个动作本身也有释放情绪的作用。

葬礼的气氛压抑沉重,所有人都在克制自己的情绪。



这一声脆响打破了凝滞的空气,也给悲痛的亲人一个发泄的出口。

盆子碎了,哭声起了,眼泪流了,该告别的也就真的告别了。

这个仪式成为一个明确的分界点,之前是守灵停柩,之后是入土为安。

深究下去就会发现,摔盆这个习俗无论是范蠡的传说还是孟婆汤的故事,核心都指向一个"情"字。

范蠡的故事讲的是对物质的超脱,但这种超脱不是冷漠无情,而是明白生死有别,活着的人更重要。

年轻人说要把陶器砸碎,不是不尊重师父的遗产,恰恰是领会了师父关于生死的豁达态度。

孟婆汤的传说则直接表达了对逝者的不舍。



盆底打孔这个细节特别能说明问题。

打孔的人明知道逝者需要完整的盆子去盛汤,却还是要打上孔,希望汤水能漏出来,希望逝者能记得自己。

这种矛盾正是人类情感最真实的状态——理智上知道生死两隔,情感上却希望还有联系。

一个小小的孔眼,寄托着活人无法言说的复杂情感。

这些习俗能够流传几千年,靠的不是强制规定,而是情感的共鸣。

每一代人在经历丧亲之痛时,都能从这些仪式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和表达的方式。



摔盆的动作简单,意义却深远,它把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悲伤有了出口,让告别有了仪式感,让生者和死者之间有了最后的连接。

摔盆这个古老的习俗,到今天仍然在一些地方保留着。

城市化进程让传统土葬越来越少,但这个仪式背后的情感内核却不会过时。

不管形如何变化,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对生死的思考,对家族传承的重视,这些永远不会改变。



一声脆响,一地碎片,承载的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对"情"的理解和坚守。

这份情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的温度。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高市笑脸迎接中方,当面提4点:日本关切钓鱼岛,中国需兑现承诺

高市笑脸迎接中方,当面提4点:日本关切钓鱼岛,中国需兑现承诺

南宗历史
2025-10-31 22:02:46
一位成都球迷赛后向全队喊话:我们球迷和谁有仇,你们就输谁

一位成都球迷赛后向全队喊话:我们球迷和谁有仇,你们就输谁

雷速体育
2025-11-01 18:32:32
央视点名批评后破产!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员工花5000万买零食

央视点名批评后破产!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员工花5000万买零食

夜深爱杂谈
2025-11-01 21:32:14
毛主席少有人知的一个儿子:身份至今存疑,主席的做法令人佩服

毛主席少有人知的一个儿子:身份至今存疑,主席的做法令人佩服

知否否
2024-06-01 17:28:13
巴萨噩耗!2亿巨星或休战2-3个月:耻骨剧痛2月 3大能力下滑明显

巴萨噩耗!2亿巨星或休战2-3个月:耻骨剧痛2月 3大能力下滑明显

风过乡
2025-11-01 19:16:35
41岁白百何罕见露面,她的下胯变得好大呀,脸也胖了,像个大妈

41岁白百何罕见露面,她的下胯变得好大呀,脸也胖了,像个大妈

广西阿妹香香
2025-10-29 16:09:46
“苏贵元”陈坚雄去世三年,遗孀黄敏离开广州,谈再婚子女这样说

“苏贵元”陈坚雄去世三年,遗孀黄敏离开广州,谈再婚子女这样说

丁丁鲤史纪
2025-11-01 08:04:32
答应我:大衣下面尽量别穿小脚裤!瞧上海、杭州这样穿,时髦保暖

答应我:大衣下面尽量别穿小脚裤!瞧上海、杭州这样穿,时髦保暖

时尚穿搭生活馆
2025-10-15 21:41:20
符合这10条就是招人烦的老人,尤其是第九条,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符合这10条就是招人烦的老人,尤其是第九条,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情感大使馆
2025-11-01 10:45:48
有脸污蔑中国?官方揭真相:美国9成运动员不受反兴奋剂条例约束

有脸污蔑中国?官方揭真相:美国9成运动员不受反兴奋剂条例约束

念洲
2025-11-01 11:57:11
张萌的流量密码就是能少穿就少穿

张萌的流量密码就是能少穿就少穿

可乐谈情感
2025-10-24 11:18:57
顺路送了公司女同事回家3年,我被裁员后,她开着劳斯莱斯来接我

顺路送了公司女同事回家3年,我被裁员后,她开着劳斯莱斯来接我

红豆讲堂
2025-11-01 16:55:03
美女白色露脐T恤配蓝色瑜伽裤,性感值拉满,简直是行走的 荷尔蒙

美女白色露脐T恤配蓝色瑜伽裤,性感值拉满,简直是行走的 荷尔蒙

小乔古装汉服
2025-09-24 07:20:03
建国初期,王海容到中南海做客,一见江青直接喊了句:三奶奶

建国初期,王海容到中南海做客,一见江青直接喊了句:三奶奶

雍亲王府
2025-10-31 15:00:03
中国为什么不能支持哈马斯,历史上的血仇总要留下警惕

中国为什么不能支持哈马斯,历史上的血仇总要留下警惕

大国纪录
2025-10-11 11:37:02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杭城村叔
2025-09-11 12:54:47
上海地铁老人闹事,强坐女孩腿上,正脸被扒太凶悍,知情人曝猛料

上海地铁老人闹事,强坐女孩腿上,正脸被扒太凶悍,知情人曝猛料

鋭娱之乐
2025-11-01 21:54:26
发现老公外套口袋里有盐酸达泊西汀片,我悄悄换成枸橼酸西地那非

发现老公外套口袋里有盐酸达泊西汀片,我悄悄换成枸橼酸西地那非

凯裕说故事
2025-09-26 19:00:08
反转?李亚鹏离婚另有内幕,疑女方提出,王菲别墅保安曾一语成谶

反转?李亚鹏离婚另有内幕,疑女方提出,王菲别墅保安曾一语成谶

一只番茄鱼
2025-10-15 15:48:01
170cmD杯女孩,撩走肌肉猛男,网友:没X生活的我哭了…

170cmD杯女孩,撩走肌肉猛男,网友:没X生活的我哭了…

健身迷
2025-09-20 09:22:20
2025-11-02 04:47:00
乐趣纪史
乐趣纪史
为何我的眼里常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792文章数 83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美貌与艺术的碰撞!9位摄影师,哪一位是你的菜?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时尚
游戏
艺术
亲子
旅游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树影迷宫》;电视剧《锦月令》......

《GTA》为什么经久不衰?丹·豪瑟透露制作理念

艺术要闻

美貌与艺术的碰撞!9位摄影师,哪一位是你的菜?

亲子要闻

子宫写真火遍法国!不去医院就可看性别,还能给胎儿“打印”一张脸

旅游要闻

运河明珠,千年守望:杭州拱宸桥的前世今生与文化密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