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ymq120@yeah.net 对于来稿,默认为原创
“以前抢着要的产科医生,现在排队等转岗?”
![]()
最近,某医院妇科、产科、儿科合并成“妇产儿科”的消息在医护圈炸了锅。
助产士转护士、产科分流到妇科、镇级医院停产科……曾经的金饭碗,怎么突然成了“烫手山芋”?
![]()
更扎心的是,湖南省卫健委直接摊牌:产科儿科医生过剩,必须转型!
这哪是合并科室?分明是给医护群体敲了记警钟——时代变了,你的饭碗还稳吗?
01
“我们医院产科床位从80张砍到30张。”一位三甲医院产科主任私底下吐槽。这背后藏着个冷冰冰的现实:2022年,我国新生儿数量跌破千万大关,2023年继续下滑至902万。当“生娃潮”变成“生娃难”,产科门诊量腰斩、儿科病床空置,医院自然要“断臂求生”。
但合并真能解决问题吗?
网友@水说:“我家那边妇幼保健院,产科从3个减到1个,医生全分流到妇科。”@平人更直接:“以后医生都得当‘全科万金油’,啥活都得会!”
可现实是,产科医生只会接生、儿科医生只会看发烧,突然让他们转行老年科、康复科,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
02
湖南省卫健委的答复里藏着两个关键词:强化培训、就业帮扶。
说白了,就是让医生学新技能、找新岗位。比如,把产科医生培训成老年科医生,教他们看高血压、糖尿病;把儿科医生送去学康复,专攻儿童自闭症、脑瘫。
但政策落地哪有那么容易?
一位基层医生吐槽:“我干了20年产科,现在让我学老年病?连老年人的降压药剂量都记不住!”
更现实的是,老年科、康复科本身也在卷——全国65岁以上老人超2亿,可相关科室的医生才几十万,缺口大得很。但问题是,医生愿意转吗?医院敢收吗?毕竟,谁不想待在“熟门熟路”的科室?
03
其实,政策里藏着机会。比如,“医养结合”就是条新路子。
产科医生懂生育、儿科医生懂儿童发育,转行老年科可以专注“孕产期后遗症”“儿童期疾病的老年延续”;再比如,社区医疗正缺全科医生,产科儿科医生经过培训,完全能胜任家庭医生、慢病管理。
更关键的是,医生的“核心能力”没变——沟通能力、应急能力、临床思维,这些在哪都吃香。
就像网友@道人说的:“转型干老年病,至少现在不愁没病人。”而@金花更直接:“去养老院当医疗总监,不比在医院卷强?”
04
产科儿科的今天,会不会是其他科室的明天?
看看人口趋势就知道:老年科、康复科、心理科、安宁疗护科,这些和“老龄化”“少子化”强相关的科室,未来只会更吃香;而影像科、检验科这些“辅助科室”,可能因为AI诊断的普及被压缩;甚至外科、内科的界限都可能模糊——毕竟,未来患者更需要“一站式解决”。
说到底,医疗行业的“合并潮”,不是科室的内卷,而是时代的筛选。就像一位三甲医院院长说的:“医生不是‘螺丝钉’,哪缺往哪拧。
真正的出路,是让自己成为‘万能插头’,适应任何插座。”
“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但真正的强者,从来不在焦虑里,而在向前走的每一步里。
愿每一位在合并潮中寻找方向的医护,都能在新岗位上,继续做守护健康的“那束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