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带兵打仗,有个特别的办法:“结硬寨,打呆仗。”
别人打仗都想速战速决,搞点出其不意的战术。他倒好,每天只走四小时路,剩下的时间全用来挖沟筑墙。围一座城,能花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硬是挖出几百里的壕沟来。
你说他笨不笨?可最后赢的总是他。他自己说:最笨的方法,反而能胜过最巧的计谋。
现在人都想走捷径,生怕自己不够聪明。可有时候,笨一点,反而走得更稳。
![]()
一、笨,其实是大智慧
老话讲:聪明外露不如智慧深藏。
真能干成事的人,看起来都不太机灵。他们不找捷径,就认准一个理——下苦功夫。
作家二月河写《康熙大帝》的时候,那才叫一个“笨”。天天泡在故纸堆里查资料,正史野史都翻遍,笔记做了几大本。不用电脑,就趴在桌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稿纸堆得满屋子都是。
这么“笨”的方法,写出来的书却成了经典。
齐白石年轻时,画卖不出去,穷得住寺庙。可他没放弃,关起门来琢磨了十年,硬是创出了自己的画派。
季羡林研究古印度语,那是个冷门专业,没人关注。他照样埋头钻研几十年,最后成了学界泰斗。
想把日子过好,真没什么秘诀。就像种树,得先把根扎深;想看见天亮,得先熬过黑夜。
二、笨,是难得的清醒
主持人鲁豫说过,她采访过的成功人士,看起来都有点“笨”。
为什么?因为笨人不会绕开困难走,他们知道,硬骨头啃下来了,自己就强大了。
金一南教授讲自己的经历,特别能说明这个理。
14岁当学徒,别人偷懒,他连续干36小时;20岁当兵,别人休息,他学技术,成了连队技师;32岁做图书管理员,别人混日子,他看了11年书。
46岁才当上老师,后面出书、演讲,人生越来越精彩。
有人问他:干嘛总跟自己过不去?
他说:做难事必有所得,没有白吃的苦。
像咱们这样没背景的普通人,想有点出息,就得有点傻劲。别人觉得苦的事,你扛住了,就比别人强了。
三、笨,是做人的境界
以前意大利有个开古董店的犹太人,叫罗西里尼。农民拿古董来卖,里面有真有假,他全都收下。
店员说他傻,他说:让人家多赚点,我的货不就多了?
结果农民都爱找他,他反而收到了更多真古董。
明朝有对开医馆的父子,儿子抓药总是称得足足的,发霉的药宁可扔掉也不卖。有人说他傻,他说:分量不够怎么治病?
渐渐地,药铺名声传开了,看病的人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红火。
有时候你看那些太精明的人,反而最后吃了亏;倒是这些厚道的人,得到了长久的回报。
做人啊,笨一点,别总想着占便宜,多让着别人点,路才能越走越宽。
电影里的阿甘,智商只有75,是个“傻子”。可他就是认准一个理——跑。在橄榄球场上,他不懂战术,就知道拼命跑,最后成了明星。
后来买船捕虾,什么经验都没有,就知道天天出海。刮风下雨都不停,最后成了百万富翁。
有时候想想,咱们是不是太聪明了?总想找近路,反而绕了远路。
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该来的自然会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